中国的词牌有多美,去深刻体会一下,便能沉醉。
那些唯美词牌的由来
中华文学博大精深,由以古典文化为精髓,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到唐宋时期的古典诗词,恐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度的任何一种文学体裁能够超越的。而在“词”这一种经典而又传统的文学体裁中,又涌现出了大量的词牌,单是从名字看上去就美得令人心醉。譬如蝶恋花、鹊桥仙、钗头凤、踏莎行、西江月等经典词牌,仿佛看到了这一词牌,就能想到里面那唯美的文字。那么,这些词牌都是怎么来的呢?
唐高祖时期,设置了专门教习音乐的机构,名叫教坊。唐代教坊内有一首曲子名叫鹊踏枝,其音律曲调就是蝶恋花的韵律。后来,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人皇帝李煜曾仿照鹊踏枝的韵律作过一首《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的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彷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自那以后,教坊曲鹊踏枝逐渐被文人墨客们用作填词,词牌名命为蝶恋花。到了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晏殊又作了一首更为出色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恨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至此,蝶恋花这个名字算是正式确定,并且拥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唐代有一名歌女,名叫念奴。据说,这位歌女花容月貌、身材姣好、能歌善舞,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元稹曾在《连昌宫词》诗中描写了念奴歌舞时的情景:“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爽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汤显祖在《荆钗记·折柳阳关》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你红粉楼中一念奴。”唐宫伎中一流歌手,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二十五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可见,念奴有多么的动人。后来,唐玄宗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其声“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由于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流传深远、家喻户晓,人们对于虞姬的忠贞刚烈更是钦佩有加。最初,乐人们编排了很多曲目来演绎、歌唱他们二人的传奇故事。后来,这种曲调韵律被文人墨客们用来填词,为了纪念虞姬,就直接将所填词的词牌命名为虞美人。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中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的若耶溪。这个名字便是由西施而来。最初,在唐朝的教坊曲子内有名叫浣溪沙的曲牌,用来歌唱西施的事迹,后来被文人们以词的形式抒写出来,词牌就叫做浣溪沙。
《牡丹亭》中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中国的词牌有多美,去深刻体会一下,便能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