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见过的全马策略:精准时间+精准距离
『跑你』——RunYouRunMe——跑步不受伤,小白快入门。愿跑友亲们更健康不受伤,一起跑一辈子。
原创技术文章,真实案例分析
文 | 老Q
跑表一直有个很大问题,距离测量不准。里面专门写过这事儿:你看到的哪些跑步数据其实是不太靠谱的。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GPS不够精准,导致手表上显示的距离、配速都不准确。如果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很容易给人误导。比如按标准应该跑42.195公里,但是好几次跑完全马老Q手表上显示的距离是44甚至45K,这就意味着前面手表上显示的配速严重偏快。
不只是跑表,用手机或者其它什么装备同样会有一样的问题。
咱们再温习一下,什么样的装备提供的数据值得信赖:
1、计时。不管是手表还是手机,带GPS的装备在计时方面都值得信赖。
2、距离。官方赛道上的里程牌最值得信赖。有同学会说赛道测量出来的距离不一定准,确实有可能,但它是最权威的。
问题就演变成这样了:如何利用相对准确的时间,结合最“精准”的赛事官方里程数据,跑一个配速相对精确的比赛呢?以下就是老Q的一个策略。
案例背景:全马目标320——对应配速4:44,即每公里4分44秒。
适用对象:熟悉心率区间,知道心率控制,速度感觉比较好的老司机。
大概原理:
结合手表计时及赛道上的里程牌,每5K重置一次手表,以确保距离精确。同时会用目标配速对应的时间,结合官方里程牌,衡量一下手表上显示的配速是否精确。
看着略有懵逼?
听说一图胜千言,请看图:
还是有点复杂是吧?
确实是。
这个策略不简单。
简单说明一下:
起跑5K:
先跑5公里,找到目标配速感觉,也让心率稳定。视情况有两种操作:
1、手表5K跑完,没有见到赛道上5K的牌子:等见到并路过牌子时按Lap键重置。
2、手表5K没跑完就见到5K牌子,按两次Lap键重置(老司机应该懂按两次Lap键的意义吧?)。
后面7个5K:
第1K:跑4分44秒,结合赛道里程牌衡量配速是快还是慢,然后自己做出相应调整。
后面4K其实主要靠前面调整后的感觉跑(可以参考一下手表显示的配速),同样也视情况有俩种可能的操作:
1、手表4K跑完,没有见到赛道上5K倍数的牌子:等见到并路过牌子时按Lap键重置。
2、手表4K没跑完就见到5K倍数的牌子,按两次Lap键重置。
如此循环7次。
最后2K
可以小幅加速(如果还有余力的话)。
总距离=5K+7X5K+2K=42K。
现在清楚一丢丢了吧?
本质上的思路其实就是过程控制:精确的时间+精确的官方距离指示,给你的身体发出精确的信号。然后每5K重新循环一次,或者说,每5K PDCA循环一次。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
再强调一遍,在这个策略里并不是不需要看心率,跑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观察心率区间,简单地说,前35K不要超过3.0,接下来的5K不要超过4.0,最后2K小冲刺也不要超过5.0。不清楚的跑友亲可以参看一下以前写的全马心率策略文章,看这儿。
这个策略适用于要跑出确定目标成绩的老司机,比如BQ赛事,或者想破3、破4之类的有确定目标的时候。
如果觉得操作繁琐,可以改为每10K循环一次。或者跑友亲们可以用这个原理自己DIY适合自己的策略——利用计时的精准,利用官方计程的精准,随便DIY,尤其短距离5K,10K这种比赛(非场地内),感觉更适合用这种方式。
需要说明一下,这种策略不好的地方在于:它会限制你的超常发挥——基本上只有最后2K的空间。不过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超常发挥的可能性本来也不大。
觉得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请不吝留言。
最后特别说一说,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靠自己的感觉跑就好,可以不需要借助这些工具,也能更专心一些。期待亲们早点到达这个境界。
--本文完---
老Q(老刘)——姿势跑法认证教练、心率训练认证教练、CrossFit Level1认证教员,安全跑步知识传播者
----更健康不受伤专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