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36)——康复的奇迹

  医生说我的康复创造了奇迹。康复也是我生命中最得意的事。气功对我帮助最大,通过呼吸训练疏通气血,在这个训练的过程,淡化并抑制神经系统的病理联系,建立新的良性联系。气功的最高阶段是通过意念训练,调动潜意识能量,默念愿望,如:睡眠安稳,呼吸通畅,关节不疼,肿瘤消失等。心想事成,果然能成。最容易入门的功法是松静功,躺、坐、站都可以,想象淋浴时的感觉,从头顶到脚底,一遍遍地放松,从体表到内脏完全放松,感到随着呼吸,全身气血充盈,浑然一体,温暖舒服。这个放松过程主要是精神放松,排除思虑烦恼,给身体一个单纯平静的内环境,让身体自己按它的规律自行调节,从而恢复功能。许多人只有愿望没有行动,或知难而退,所以感到练气功难。我坚持练气功,活动肢体,朗读诗文锻炼呼吸,以及自理生活,自己能做的事决不麻烦别人。这些都是自然的康复锻炼。

  融入社会是康复很重要的环节,长期的实践,我深切体会自我康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身努力,二是环境支持。我一直受益于组织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学会融入社会的方法,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环境支持,包括亲人的关爱,社会的帮助和法律的保障。母亲、哥姐及他们的孩子几十年的照顾,老同学几十年的呵护,邻居、居委会、中小学助残小组以及许许多多的人,不但帮我解决了具体的一个个困难,而且给我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这是自我康复的重要内容。

  一种误导是只强调社会应该帮助残疾人,而忽略了残疾人与社会的互动。残疾人也要主动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融入社会。我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帮助,是因为我一直尽力帮助别人,说说心里话,出出主意,联系朋友,介绍信息,排解纠纷,介绍对象等等,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为了能和别人充分交流,必须不断学习,随着素质的提高,交流不断的扩大,同时得到的帮助也更多,很自然地融入了社会。

  环境支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质的保障,政府的救济和社会保障,残联的补助,同学的互助金,哥姐每月固定贴补,以及热心人士的捐助,使我衣食不缺。最近广播说,政府在农村也开始施行社会保障制度了,这真是农村残疾人的福音。但是,现在的社会保障不包括医疗保障,这是很大的缺失。我的自我康复离不开中药调理,离不开住院治疗,残联能够给我一些医疗补助,是对我特别的照顾,大多数贫困残疾人和农村残疾人还得不到应有的治疗。

  自我康复,是我一生做的诸多事中最成功的一件。成功有三个要素:理想、智慧和信心。成功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理想是方向,智慧是道路,信心是脚印。我的理想是战胜重症肌无力症,要走的路是通过自我调理与疾病打一场持久战,目标就是做一个生活能够自理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成功心理学》研究成功的秘诀,最大的发现就是“相信成功就能成功”。失败的人给自己找许多理由论证自己一定失败,结果总是不出所料。成功的人态度是正面的,所以才能成功。吸引力法则认为,你被你自己的期望所吸引,结果将循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有幸读到美国奥·卡尔·西蒙顿等人著的《康复——癌症的心理治疗和预防》,书中介绍的一些康复方法,与我的康复自救相契合。自己摸索出的康复方法能够得到远在美国的癌症专家研究理论支持,我倍感兴趣和鼓励,于是邀约小邹和他的朋友小蔡一同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小邹患肾癌十几年,术后坚持自我康复,读到这本书后的感受与我完全相同。我们希望更多被绝症困扰的人们,能够从这本书中获益,哪怕只是观念上的点滴启示。这书成为我继续康复的理论指导,奥·卡尔·西蒙顿是我的导师,我是他的病人,我真想有机会告诉他,在中国,您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卡尔的康复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一个人生病,不仅是身体问题,而且是整个人的问题,既包括躯体,也包括精神和情感。因此康复就不能仅仅采取生理治疗的方法,仅仅对身体施予药物和手术,而要同时对精神和情感施治。树立坚定的自救信念,对于一些医生已经诊断为“不治之症”的疾病,谁想活,活得有希望,就应该自己认真对待它,变被动为主动,坚信一点一滴的积累,身体终归会好转起来。

  每天早晨起床时、午饭后和晚上睡觉前,是我的康复功课时间。能坐着时尽量坐着,双脚平放在地上,不能坐起时就躺着。两眼微合,如同浮在水面或云中,怡然自得,飘飘欲仙。身体放松,从脸部开始,让周身每一块肌肉放松,想象自己在美丽、幽静的地方,坐在树下,小溪在歌唱,畅想一切愉快的情景,自己已完全恢复健康,像健康时一样奔跑。想象服下去的药,服用的兴奋剂,如大力水手的菠菜,吃下去便力大无穷。我似乎看到自己的身体充满能量,心中充满爱,感觉爱是一个个活跃的生命粒子,正通过血管流向全身,每一个健康的细胞都因爱而活跃,病毒细胞迅速死亡排出体内。爱自己的生命,就千方百计和病斗争;爱亲人,就关心帮助他们;爱自然,就欣赏哪怕一声鸟鸣,一丝光影;爱科学,就时时学习思索。看到自己的生命葱郁繁茂,心中充满喜悦,通过做事和助人,爱的粒子不断传递,在我的体内,在我的体外,我感受到一个力场,是爱形成的能量场。

  很多人理解康复就是通过医疗手段立竿见影地回到完全健康的状态。什么是康复,应当怎样康复,康复究竟为什么?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疾病的影响和使患者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患者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患者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他们重返社会。康复不是被动的治疗,也不是自己盲目地锻炼,而是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所在的社区与医生的相互合作。参与自我康复的过程,不仅通过锻炼、饮食等较直接的方式,更需要我们对待生活的信念、认识和态度。患者对前景的乐观和对医生的信任,带来自身康复的信念,好的精神状态能让身体的免疫功能处于平衡的最佳状态,也给了医生对抗疾病的信念,两个信念相互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康复不是恢复病残以前的状态,也不是恢复到健全人的状态。期望值过高,或急于求成,都会导致因目标难以实现或尚未实现而对康复失去信心。我对康复的期望非常的具体,不能睁眼时,我就只期望着能够睁眼,能够抬起眼皮就是成效,就给自己增加信心,给自己鼓劲。

  康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滴水穿石的作用,因此对康复的点滴成效要认真体会并及时肯定,这样才能给自己信心,才能坚持下去。我认识一些摔倒在康复路上的人,他们往往关注的是疾病本身,满脑子里想的都是疾病导致的不良后果,每根神经关注的都是疼痛,对人诉说的也是疾病和痛苦。总想着自己不要的不喜欢的事,结果这些事反而被吸引过来了。不希望患病,可病的症状却占据了他关注的主要位置,终日焦虑、恐惧、紧张,疾病因为过度关注而膨胀,成为心理上强有力的对手。反而忽视了对康复的关注,看不到康复的微小成果,因此也丧失了康复的信心。

  一个心里总想着疾病的人是不可能健康的。我对康复的体会是不执着于自己身体的不适,转换思维,想的是疾病已去,症状已轻,或者干脆无视它,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力所能及的事。随时关注身体康复的些微变化:能够睁眼了,能够正常呼吸了,能够吞咽了,能够翻身了,能够穿衣了,能够站立了,能够行走了,对每一点改善我都心怀感激和喜悦,对康复更具信心。我的康复,每一点进步都是要用数年的时间去努力,信念、信心、快乐,是自我康复坚持不懈的法宝,正因此,才有了人们称赞我的康复奇迹。

(0)

相关推荐

  • 自闭症等严重缺陷的患儿可以安乐死吗?做好这一点才是关键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不可以把生下来后有严重缺陷的孩子安乐死呢? 题主补充说:在学校做志愿者工作,接触过许多例如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无一例外给家庭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甚至是灾难,如果打胎可以 ...

  • 快快乐乐做教育(八)

    给一个挂念 人,都会生病的,有的人一生病就倒下,甚至一病不起,而有的人在病魔中坚强的屹立着,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霍金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 ...

  • 如何正确地理解信仰、信念和信心?

    如何正确的理解信仰,信念和信心?信仰,信念和信心即是一个理论的问题,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社会问题,它是反映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的指导思想的主观问题,又是社会意识的的客观实际的问题.那么,什么叫信仰呢?就是确 ...

  • 关爱残疾人,普及健康知识

    我校红十字会于2021年7月16日下午两点抵达常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今日的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实践,我校志愿者分为三批,第一批给康复中心的残疾人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暑期防中暑宣讲,第二批在外面清扫落叶, ...

  • 失眠者如何自我调节?首先要积极地自我暗示,树立信心找回睡眠

    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失眠的康复有多重要?可以这么说,失眠的康复,自己的信念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我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相信的样子,失眠者若坚信可以恢复,就一定能找回睡眠. 如果失眠者反复地对自己说:我担 ...

  • 精神障碍近四成致残 黄悦勤呼吁让精神残疾者活在阳光下

    受访专家: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 黄悦勤 本报记者 王冰洁 编者的话:如果有人坐着轮椅.装着义肢.戴着助听器,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是肢体残疾.听力残疾.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7)——扼住命运的咽喉(下)

    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就放在床头随时收听.广播从早上四点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半,内容极其丰富,除了新闻.音乐经常陪伴着我,小说连续广播是我每天守着点要收听的节目,此外,电影.广播剧院以及阅读与欣赏也是我非常喜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8)——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中秋节,一个小姑娘背着个背包出现在我屋子里.她放下包,站在我的床前.我一怔,这不是小晟吗?你妈妈呢? 她低着头说,我妈死了.先是得肺炎,住了两个月医院.出院后精神挺好,说我一直陪着,耽误了许多功课,她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9)——住在淑绅家

    天气渐渐冷了,小潘来帮忙在屋里装上了煤炉取暖.煤炉对我始终是个难题,需要添煤,每天还要封炉,还要清炉灰,经常把煤炉弄得熄了火.开炉子难度大,要打开前一天封好的炉子,夹出带火的煤,取出下面一块已烧完的煤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0)——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

    刘京生.吕争鸣和曹雁又带来了更多的残疾朋友.司德林先天性脊椎裂,双下肢残疾,后又患肾结核,他来时送我一期<长江歌声>,内有作曲家谷建芬为朱宪臣诗<希望的曙光>谱写的词曲及记者文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2)——与名人面对面(下)

    谈到俱乐部今后的打算,我说:残疾人民间团体和自立互助精神是国际自助运动在我国的实验,这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符合党的群众路线和两条腿走路原则,符合我国人多贫穷的国情,同时发挥残疾人的潜在力量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3)——他们离我而去

    市民政局来了工作人员,说俱乐部给市长的信和给民政局的报告都收到了,市委和局领导很重视此事,让他们来了解情况.他们详细询问并记录了我的年龄,学历,病情,家庭成员,生活情况,经济来源,筹备俱乐部经过,核心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4)——谁是救助者(上)

    我坚守着俱乐部这一片薄土,继续<朋友之间>的耕耘,藉此告诉病残朋友们,俱乐部还在,自立互助的宗旨没有改变.重病在床医生也无能为力的时候,谁能救赎?只能自救.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康复自救,创造了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5)——谁是救助者(下)

    标签的需要是因为存在明显差异,残疾人这个标签,在凸出这个群体的表面特征的同时,也显现这个群体缺失的那些权利.劳动.学习是残疾人的权利,出行.娱乐同样也是残疾人的权利,还应当有发表意见要求获得合法权利的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6)——心灵的救赎

    长期以来,重症肌无力病因的自身免疫论一直占主导地位,国际有关学术探讨,大多是围绕抗体问题,虽然已发展到单克隆抗体工程和抗体透析疗法,但疗效并无突破性进展,以致于即便像希腊船王那样有优越的医疗条件,也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