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明鲁王有关的地名之 曲阜篇
王林:清道光年间,孔广贞三兄弟从峪口村迁此开荒种地,定居立村。因村后有泉,初名会泉峪。民国年间,村后发现鲁国王府安丘王五墓,俗称王林。《续修曲阜县志》载:“峪龙乡,王林”。
马家村:据兖州马村现存的《马氏家谱》(清光绪三十四年)本载:“始祖系南京南门里人,自明朝分封藩王,我前代随鲁王来兖,初迁曲阜马家村,后遇凶荒,祖先马堂又迁至滋阳县马村。”由此所见,马氏于明初来曲阜,在此立村,以姓名村。后又至兖州而村名未改。今村内已无马姓人家。《续修曲阜县志》载:“第四区社义乡马家村”。今属时庄乡。
大柳村:据《朱氏族谱》载:“朱氏祖居凤阳,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后,将其第十子朱檀封于兖州为鲁王,其后裔住兖州城西楼庄,明万历七年(1579),祖滋阳恭裕王子迁此立村,名皇府庄。清初,因村东隅有棵大柳树,故易名大柳村。
陵城:据村前出土汉代陶器所示,秦汉时此村就是村落。1979 年出土一石碑,上书大唐南陵字样。因此村位于一土陵之南而名之南陵。村旁有一小村名玉兰村,后与南陵连成一片,曾名兰陵。村东天齐庙内明《兰陵故址》碑载:“……国朝以前是皇家通邮的官府驿站……”. 旧时村周曾筑有围墙,寨门、吊桥等,俨如城堡,故称兰陵城,但非楚荀况为兰陵之城也。相传,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鲁荒王朱檀在邹县尚寨设行宫,常往来期间。一次驾行宫,炼制“仙丹”,招致“饵金石药,毒发伤目”,急返兖州鲁王府,行至此村南石桥西麓,故石桥名“晏驾桥”。朱檀死后停灵殓殡,故村名为“灵城”。明崇祯版《曲阜县志》载:“城(指曲阜城)西南十五里为灵城。”明灭,灵城的“灵”字亦逐复“陵”字。清乾隆版《曲阜县志》载:“城西南十有四村……陵城。”
小厂:此地原为鲁王的牧马场,人们居此垦荒放牧,取名小场,清代演变为“小厂”。清光绪版《滋阳县志》载:“北沙堆社小厂”。1948 年划属曲阜县陵城区至今。
朱庄:明初,鲁王府镇国、辅国两将军葬此。其后代临墓而居,名朱家庄。清乾隆年间,孔府大宗户迁此,成为村大户,但村名未改。1980 年因与城北朱家庄重名,故简称朱庄。
南庄:元代董氏来此居此立村,明洪武二年丁氏迁入。据清雍正年间,丁氏家祠碑记载:“洪武年间,迁居滋图,已数代矣”。相传明初,鲁王来往于尚寨兖州之间在村此休息,命人到南庄取水饮马,称南庄,村人引以为荣,故取名南庄。
曹家庄:明初,曹姓从山西迁此居住,成村后名曹家庄。明中期朱氏迁入,成为大户,现村中已无曹姓。
苑庄:明初,此地为鲁王的苑囿,鲁靖王的校尉张生一家从湖广迁此,傍苑囿而居,后他姓迁来,散居苑囿周围,名一、二、三行子,玉皇庙街、程家街亦统称为苑庄。1948 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
小雪:现为镇政府驻地。据传,此村最初由村西里许的大薛村居民迁此聚集成村,故名“小薛”。相传,明初鲁王从尚寨行宫回兖州时途径此村,适逢天降小雪,后人将“薛”字演变为“雪”字。
店北头:相传,明洪武年间,此地有一条大路,行人络绎不绝。鲁王的亲属在此开客店,后人们在此店北路旁定居成村,故名,现属小雪镇。
白杨店:明代初年,郭氏由山西迁此居住,繁衍成村。村东北隅有棵高大的白杨树,树叶茂盛,来往行人多在此休息,逐习称此村为“白杨树”。明末,东邹“白杨店”村(即兮“白杨树村”)。有个财主姓柳,是明鲁王的郡马,家有万棵杨树,外号人称“柳万杨”,但并不如白杨树出名,逐依仗权势,走动官府,将村名更换,故此村名为白杨店。
白杨树:相传明初,郑、魏、陈姓人家迁此居住,开设旅店,因村西有白杨树,故名白杨店。后柳姓人家迁入,置地数顷,并栽杨树万余棵,时人称柳氏主人为柳万杨。其子被鲁王招为郡马。他羡慕“白杨树”的美名,便依仗权势,走动官府,强行与白杨树村兑换村名。
大雪:相传,战国末期,薛氏后裔为避战乱,由滕县西南迁此定居立村,名薛村。宋时薛氏分居,长者居此,故名。明初,鲁王从兖州去尚寨行宫,途径此地,适逢天降大雪,故后人将“薛”字演变为“雪”字。明正德十五年(1515),村中古钟就铸有“山东兖州府曲阜县忠信乡大雪村”(此钟现存于孔庙内)。
前苗营:据考,明洪武年间,朱檀的鲁王府在兖州,行宫在邹县的尚寨。鲁王去行宫时,护卫军常在此驻扎,护卫军将军姓苗,其后代在此定居,故习称苗家营。
武家村:南面溪湖,是白马河发源地。此村原名小山庄。据村西武家林内《重修加封碑记》载:“始祖讳兴,字文昌,号福海,谥简文,凤阳府寿春人…….洪武十三年(1380),奉诏移居山东兖州府曲阜县南界名小山庄,庄东一山封青龙山,庄西一山封白虎山,庄前一山封玄武山,玄武之阳有溪水,自溪水南行又数里有朱山,封朱雀山。此天地自然之瑞,盛世兴隆之地也。当是时,异姓悉阻其外,十八村一时俱麾,卜我始祖居此,钦定庄名曰武家村。”村西北有汉代崖墓群。村东北有唐代摩崖石刻。村北有钜野王墓群。
颜家村:相传,尚家在此定居最早,现有尚家林旧址,并修玄帝庙一座,后尚姓无。明朝初年,闫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兄闫生居此。据传,闫家有子招为鲁王郡马,故名闫家村。稍后,王氏兄弟(王洪吉、王开吉)亦来此定居于村之南,名王家村。明朝中期,颜姓由河口迁入此村,后颜姓人多势众,故将村名改为颜家村。
马厂:据考,鲁王分封兖州,在此设立牧马习射之地,为方便,人们居此,渐成村落。明初,该村名为马草坡,解放后,村南仍有跑马场,马槽等,满清顺治十年(西元 1653 年)分五屯,四厂,十八官庄……十八官庄在曲阜者十二,有……马草坡……此时的马草坡因以养马供给孔府使用为主,遂村名演变为马厂。
东瓦窑头:据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曾在此烧窑,朱氏家谱记载:祖考朱氏墓碑上记述,朱君讳均字平叔……五先祖茔在鲁城东防山北,高祖评事文林石楼县令鲜元等,坟垄荒芜,碑刻湮灭,历年久远,因金季之乱谱散失。此碑立于大元至正一年,据,明、满清两代《曲阜县志》记载:均记有“瓦窑头”村名。自民国初年,人口渐多,村庄扩大。
西瓦窑头:相传,北宋年间,有陈、张、周、岳等人家在瓦窑头村西烧窑,后遂聚居成村,亦习称瓦窑头。
大朱家村:据朱氏祖碑记载,明万历年间,朱氏从本市瓦窑头村迁此定居立村,后兄弟二人析居(意为分家),长支居北,次支西迁,各自形成村落,故此村称大朱家村。
——曲阜地区篇
资料据 1998 年版《曲阜市地名志》等综合整理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