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方长荣《豆丹》
文/方长荣
【作者简介】方长荣,南京人,业余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豆丹”非药而是一种菜肴,属于淮菜系列,产地在江苏的灌南县,是地方名优特产,豆丹也不是传统上的淮菜,自打横空出世不过十数年而已,但其名绝对是高大上,就是流传数千年的淮扬大菜,在它面前也是黯然失色。这话绝对不是夸言更不是噱头,因为其用料的奇葩绝非常人所想,它既不是天上飞的,也不是地上跑的,那么到底又是世间何物呢?
第一次品尝它至今已有六七年,我虽算不上是吃货,但豆丹的色香味鲜那是万难忘却的。那年因工作关系到连云港,朋友作东,非要赶时髦吃大餐,跑到灌云县,林林总总搞了一大桌菜,有些菜还是头回听到,更别说吃了,什么知了黑蚂蚁、癞蛤蟆和蚯蚓,飞鸟走兽应有尽有。还说此地有道奇菜,别处无缘口福,言语奇葩着实难信,这年头连恶心的蛆虫蚯蚓都有人敢吃,还有什么东西能恶过此物?
朋友们豪口尽品,而我却不敢下筷,受人取笑不甘就反讥:“咋就不怕禽流感呢?”待终极大菜“豆丹”上场,不禁哑然失笑,还以为又是什么宝贝疙瘩呢,原来就是盆青菜鸡蛋汤,朋友的故弄玄虚还真糊弄不少人。他们争先恐后忘记矜持,望色诱人、清香扑鼻,虽说普通足见做功了得,极为平常之菜能做出非常味道,让人感觉淮扬菜真不是浪得虚名。跟着舀了碗品尝,结果是大惊,豆丹入味奇特,鲜超海鲜,味盖鱼翅,明明是青菜和鸡蛋,却少了二菜常味,仔细翻开鸡蛋检查却无它物,好奇而问,朋友卖关子,非要大厨亲自告白。
顾自失矜,又舀一碗,还是不明中妙,大厨的介绍让我满腹倒腾,这么美的菜名竟然是用黄豆叶上的大青虫而作,是造化还是捉弄人,闻听厨言,吃下的东西立刻喷涌而出,跑到卫生间折腾半天才平静。心存怨言,发明此菜者当诛,你说世上有多少物种可开发,干嘛要把心思放在不可能的事物上,我想不是脑袋进水也是神经病,关键还弄出个高雅菜名糊弄于人,引得吃货大军猎奇贪馋为所欲为。想到小时候在黄豆田里看到大青虫就会惊魂不定,视为怪物不可触碰,想不到如今却要口灭于它,真是人定胜天。打这尴尬之后,也曾经有过数次接触豆丹,起先还是严而禁吃,但挨不过馋虫诱惑,终改其念也成为吃货,有句哲言讲“环境能改变人”我大概就属于此类。
对于豆丹的具体做法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青虫而做,是高蛋白上上菜,不过,心里一直有个疑惑:既然是青虫而做,是肉还是皮?如果是皮不见得能够简单的处理掉,再说,一盆菜得要多少青虫才能成菜?黄豆田里也不是很多啊,难道还有人工养殖?最近,困扰多年的疑问终遇解清。因公出差来到豆丹的故乡灌南县,乘出租车时便向师傅提起豆丹一事,小伙子立马眉飞色舞且骄傲自豪,给我娓娓道来。
豆丹是他们这儿独有的一道名菜,蛋白高营养佳,而且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我说外地也有,他反驳:那都是坑人的水货,里面根本就没有青虫的蛋白,就是当地也不见得个个饭店都有的,这东西紧俏难服侍,价格高昂,原来这里有很多人饲养,都因技术不到家而放弃,现在也不过几家能产而已。他告诉我,这东西难养的很,温度很难把握,又不能碰农药,且只有中夏和初秋才有。他说如果有时间可以带我去参观,很有趣的跟养宝贝差不多。
见我问起制作方法,他好像专家一样侃侃而言:要说到制作那可是技术活,首先将成熟的青虫从黄豆叶上摘下,在头部划个小孔,再放在案板上轻轻揉搓,肚子里的蛋白就会从头部挤出来,而肚子里的垃圾就会从尾部揉出,外皮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一份豆丹用料肯定不在少数,其价格那是绝对的不便宜,通常一份都在千元以上,有的饭店才一百多元,你说可能吗?那里面根本就没虫蛋白。还一再建议,如果要吃豆丹一定要到灌南的饭店,否则,花钱吃的还不知是啥玩意。可惜,由于公事繁忙,不能亲自造访豆丹的制作,不过,遗憾也留下造访的机会。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