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夜听古诗词

晚上九点,一起聆听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赏析,用我的声音,讲述古代诗人词人的心路历程!
2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
  1.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 吟鞭:诗人的马鞭。

  3. 东指:东方故里。

  4. 即:到。

  5.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6.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创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赏析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述著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语言魅力。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后两句“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人俨然是落花的代言人,向春天大声宣誓道:我们这片落花啊,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为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的春天!

龚自珍说的是落花,实际上是倾吐自己的心曲。他此次弃官出都,虽然表现出自己在仕途上的挫折,然而,他绝不会自此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为改革和振兴生我养我的中华大地,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生命。

由于他对朝廷权贵的绝望,龚自珍早有离开京城、别谋出路之想。一年前,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査处鸦片,他就要求亲赴广东去协助他,并切陈词,为林出谋划策。在他此次弃官南归途中又写诗怀念林则徐说:“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勋蕆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他的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和一种强烈的时代的使命感,何等使人钦佩。事实说明,龚自珍尽管一生备受压抑,却始终不甘寂寞消沉,为变革中国社会呼啸奔走,奋斗至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多么崇高的精神!可惜志未酬身先死,这位“三百年来第一流”(柳亚子语)的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南归两年后,突然丹阳暴卒。死因众说异辞,一说即与清廷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追害有关。

比较林黛玉葬花诗与龚自珍“落红”句,虽然情调、境界不尽相同,却都使人深深感慨一种美的毁灭,无论追求爱情理想的红楼少女,还是身怀经国大计的盖世英才,等待他们的都只能是落花般的悲剧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