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在家乡交游考述
余靖生于广东曲江(今韶关市),在25岁中进士以前,基本上是生活于家乡的。《宋史》本传说他“少不羁检,以文学称乡里”,欧阳修也说他:“自少剥削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暨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这期间还曾外出游学,他自己就曾经说:“偶自童观,即亲儒术。寻师千里,备历险艰,志学十年,乃得科举。”“弱岁就学,则经无师范,长年力行,而才非老成,……期慷慨以有立,乃徒步而西游。”
余靖入仕途后,也曾回过家乡赋闲,最长的一次达6年之久。在家乡,余靖不仅与本乡士人有交往,也与出任韶州府及曲江县、乐昌县的官员有过交游。在家乡交游的人士,对余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余靖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 与本乡士人的交游
余靖与本乡士人的交游,包括了余靖的亲戚,大致有如下一些人。
1、黄正(968-1059),字仲通,因避从祖名讳,遂以字行。为余靖的舅父。少孤贫,勤学,以辞赋知名。天圣二年(1024),与余靖同科进士,累授信州、大名府司理参军。王沿为河北转运使,上奏欲引济水御河浇灌怀、卫民田,辟黄正为卫州推官,以通水利。王旦、杜衍交章推荐,改著作佐郎、监广州军资库,迁秘书丞、知南仪州,除太常博士、签书歙州判官公事,赐绯,通判建州,知惠州,累官至屯田员外郎。侬智高起兵,攻广州。惠州离广州很近,黄正增堞浚隍,民恃无恐。任满致仕,年68,乡居6年后辞世,时嘉佑四年(1059年)。黄正性恬至素,不急进取,所得俸禄均给兄弟及乡祖之贫者。为官以干称,治狱以恕闻。寿终之日,家无余资。
2、王式(974-1038),字用之,望出太原,唐宰相王口之后。年十四而孤,耿介自立,以学行见称。天圣二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广州、虔州、南安军司理参军,入朝除大理寺丞、知吉州永新县,移知梅州,景佑五年(1038年)卒,年65,王式为人沉重方直,敦尚名教,有孝行,居官以清慎自守,民爱之如父母,卒祀乡贤祠。
3、王陶,字子元,王式子。天圣五年进士,曾任信州军事推官。官至京东提刑度支郎中。他们家三世进士(其父及子履古),时以为荣。余靖与其父子交好,尤与王陶年龄相若,交情深厚,余靖有多篇诗是与之有关的。
4、李访,业进士。父卒,勺水不入口者七日,母卒,亦如之,庐于墓下,有虎暴伤旁人而不近访,又有白鸟集墓上。庆历五年,旌其门闾,诏赐粟十石、帛十匹,仍令州县常存问之。
二、 与本地府县官员的交游
余靖在乡居期间,也多与任职当地的官员交游。其居父丧时,侬智高起兵,余靖还在家乡协助地方官,加固城防,安抚乡里,做了一些工作,所以被夺情起复,知潭州,可见余靖在家乡有相当的影响,与地方官的关系也很融洽。
1、王益(993—1038),字损之,改字舜良。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之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历建安主簿、临江军判,迁知新淦、新繁县,天圣八年,以殿中丞知韶州。州俗男女少别,益廉奸淫伤化者,一切穷治之。屯兵将有变,益捕首谋五人,即断流之,事遂定。官终都官员外郎。卒年46。有诗文集。
2、常九思,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仁宗景佑间知韶州,心乐易而政精勤。先是,郡岁课丁夫刺船南海,馈监数千万广,民重困扰,狱讼益烦。九思下车,斥占名之卒以代之,民得休息。
3、杜且,字挺之,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庆历间,以尚书员外郎知韶州,有惠政。常游浈水之涌泉,爱其地幽静,寺僧敬为之做亭,号“涌泉亭”。后任者即潘夙。
4、潘夙,字伯恭,大名人。宋开国功臣潘美从孙。仁宗天圣中,上书论时政,授仁寿主簿。知韶州,擢江西转运判官,转提点广西、湖北刑狱。因平邵州蛮之叛,破其围峒九十,徒知滑州,改湖北转运使、知桂州。入为司封郎、知昭问馆,历度支监铁副使、知河中府,迁光禄卿、知荆南、鄂州,卒于70。夙以将家子,而能留心旁务,用当其才。
这几个在粤北做地方行政长官的人,最大的也只是个知府,但他们在自己任职期间,都能兢兢业业,政绩良好,余靖能跟他们成为好友,来往密切,反映出他们意气相投,志同道合,这对于我们了解余靖的为人处世是有帮助的。
三、 小结
余靖与上述人士交游的诗文,今天来看,仍然有史料价值。
余靖与上述人士的交游,对余靖的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影响。在《武溪集》卷19《宋故大理寺丞知梅州王君墓碣铭》中,有一段话:
旧制:岭表按察官岁调郡县据佐阙员,取进士再举,明经三举,下(按:当为“不”)入太常第者,试摄其事。三载不 厥职,乃送吏部为品官,邦入自(按:当为“目”)为南选,常才趋之惟恐不及。公尝喟然曰:“曲江自文献公后,士大夫鲜复以科第取显爵于朝,岂南方以此选诱人为卑耶?吾为州党项领,期于展力从官,讵宜碌碌齿其间。”由是自弱冠捧乡老书,游场屋30年,终不屈意。
这段文字,说明了北宋初数十年,岭南科第一直不兴盛的原因。王式引导曲江士人刻意读书,取得了天圣二年进士试的好成果,才有了以后岭南的重视科举之风。在此期间,王式30年不改初衷,终获成功,开一代风气,居功至伟。虽然他本身的成就,还不足以成大家,但研究岭南科举史,却绝不应忽略他的作用。余靖就曾云:“今天子初践祚,在谅,不等祥 即临轩,急于采撷天下俊异。而曲江联翩6人中第,皆公之力。6人,即公及子陶,余若靖辈,悉尝趋函丈焉。”这说明,王式不仅以他的毅力,开创岭南坚持参家科举考试的风气,而且,在学业方面,也给予了余靖以很大的帮助。余靖与其父子的交游,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与品格,故其云:“以靖幸而交其父子间,兼师友之重。”是实情,并非客气语。这种推崇与尊重是发自内心的。
余靖的舅父是黄正,对余靖也有影响。黄正既是余靖的舅父,也是他的启蒙老师,于余靖的人生道路的第一步,至关重要。余靖云:“靖在诸甥之列,幼授师训,居同里,举进士同榜,宦游险易未尝不相亲也。”
正是这些亲属与乡里士大夫的互相砥砺,提升了余靖的学业和能力,才能使余靖青出于蓝,成为曲江同科进士中的翘楚。
余靖与任职家乡的“父母官”的融洽关系,对余靖的仕途也有不少助力。前面也曾提到,余靖“少不事羁检”,可为注脚的,一是他早年在朝中的锋芒毕露,二是一件比较具体的事。司马光记载:余靖未入仕时,曾被冤,受官刑杖责。作为士大夫,这是一件很羞辱的事。“余靖初及第,归韶州,州吏尝鞫其狱者往见之,靖不为礼,吏恨之,乃取靖案,裹以缇油,置于梁上。吏病且危,嘱其子曰:‘此方今达官之案,他日朝迁必来求之。汝谨掌视,慎勿失去。’及茹孝标求其案,人心为事在10年前,必不存,孝标访于吏子,竟得之。不礼州吏而致祸,使余靖罢职乡居达6年之久,这对余靖是很大的,同时,对他的性格也是一次很好的磨练。此后的余靖,则较为收敛,仕途也就一直较平顺。
由于余靖与地方官的融洽的关系,在地方政务中,余靖便也能发挥一些力量。地方官在给朝廷的章奏中,肯定是会为余靖说好话的。皇佑四年(1052),依智高起兵反宋,余靖获起用。原因是:“(余)靖与知韶州者,结楫农兵,完葺堡障,共为守御计,朝廷闻而嘉之。”这显然是由于地方官的汇报,才使朝廷有此任命的。
一,余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