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员的名字翻译和表达

外国球员的名字翻译问题,长久以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于外国人的名字,如果涉及政要,通常会翻译得谨慎、贴切。但对于体育竞技领域,就要粗疏很多。

网球赛场传递浪漫瞬间 克拉吉塞克赛后接受求婚

人名的翻译,最重要的无疑是尽量准确反映原本的发音,如果处理粗疏随意,势必问题多多。网球方面长期以来是这样,很多名宿和现役球员的名字都跟原本的发音差别甚大。比如,1996年温网冠军荷兰人Krajicek,这位捷克移民的孩子正确发音应该是“克莱切克”,其中的“j”是不发音的,而中文译名克拉吉塞克已经难以撼动。

这种类似的错误完全没有停止的迹象,去年巴黎大师赛的黑马,塞尔维亚球员Krajinovic,本该读作“克莱诺维奇”,但“克拉吉诺维奇”这个名字不知什么时候可以修正。还有塞尔维亚的双打名宿Zimonjic,本该读作“泽莫尼奇”才贴切,但“泽蒙季奇”也一再出现在中文报道和秩序册当中,即使赛前煽情播报用过准确的英文读音之后,中文仍然不改。

中欧东欧人的名字比较麻烦因为往往会有几个元音连串出现,而法国人名的麻烦是跟英文读音不同,比如七项大满贯得主Henin,她是比利时法语区的人,正确发音应该是“埃南”,不过“海宁”这个名字已经在中国如雷贯耳了。

现役球员译名离谱的情况实在太多,比如捷克球员Berdych,又是一个来自捷克的麻烦,但Czech这个国家读作捷克,他的公民翻译作 “伯蒂克”应该自然而然,但谁敢去改“伯蒂奇”的名字。再如Kyrgios,应该是“基里奥斯”;Bendene,好好的“本顿”非要多加一个元音叫“贝德内”;更吓人的是Dzumhur,不发音的D和H都要加进来,“祖默”变成“德祖赫”,不知他来中国参赛,听见大声播报中文译名会不会皱一下眉。

还有Benneteau,按照外交译名“本尼托”或者更口语化的“本托”已经很充分,但是非要一字一顿,弄出个“贝内特乌”,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这种“特乌”后缀还在很多名气不著的球员身上存在着。

还有美国女将Vendeweghe,就读作“范德维”,但有元音热爱癖的国内媒体自然不放过其后面的字母,“范德维格”就当仁不让了。想体会一下的朋友尝试读一下英文“重量”(weigh)一词就能大致明白。

还有一个特殊例子是Tomic,这个来自前南斯拉夫的移民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更加融入英语文化当中,已经特别注明他的名字读作“托米克”,如果非要一刀切用“托米奇”,至少也是对其本人的不够尊重。

这些名字如果稍微查一下维基百科或ATP、WTA官网,多半也都会有准确的认知,但拥有首次命名权的媒体人员根本不愿费这个事,直接用汉语拼音的习惯去解读,并进而影响全国受众。

其实,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解说人员如果能培养一下英文、法文,甚至西班牙文、俄文、日文这些小语种的读音能力,在口语表达中尽量用原文的发音来跟观众介绍这些球员,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解决很多译名发音混乱的问题。在民国时代,那些大量提到外国人的文献都可以看到当时学贯中西的人们对原文发音的熟练和重视。那样,最终确定的译名肯定不会留下笑话。语言的信、达、雅,包含着智慧和习惯,这种小事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黄子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