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项目分享 | 建筑生玩“乐高”也要与众不同,模块化Meta School-爱宝Part2、NUS录取
项目分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教育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也让我们不禁对未来的教育空间设计产生畅想,当其依托现代大数据、VR等技术,将会有何种转变。
此次设计名为“Meta School”,意为通过一种全新可编辑的模块化空间组合形成多种灵活可变的空间体以适应现代信息传播模式下的校园需求。
背景介绍
信息化时代的知识日新月异,书本上的内容往往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人们学习的速度也需要不断加速,因此传统大教室授课的制度很有可能在将来逐步被取代,我们需要新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自学、交流等更高效便捷获取信息的方法。
我收集了以下几种形式:包括演讲、宣传、独立学习、头脑风暴、小组合作、辩论、虚拟现实模拟等,因此在将来的教育中,需要为这些行为提供空间。
基地选址
设计的场地位于南方某高校宿舍区的湖面上,从下图中可以得知该湖位于宿舍区的中心,将新校园建于此处可以有效地将校园与宿舍区结合起来,从而最大程度地合理化学生的交通流线。同时新的建筑主体也可与现有的水上景观结合,产生更丰富的空间体验。
概念生成的逻辑主要有两条主线,一个是细部功能对形式的要求,另一个是场地关系对形式的影响。
从细节上来说,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空间,应该有适当的可复制性,因此选择了模块化的单体,包括连接通道和舱体单体。舱体可以在通道单体上插接,通道单体又可以互相插接,这样空间就具有了自由的可编辑性,用来适应不同的空间需求。
对于部分特殊功能的空间需求(包括大型模拟、交流、演说、辩论等),则提供具体的单体空间来满足,但仍可以和模块化的通道相连。
在场地关系上,建筑主体通过通道和周边的宿舍楼,道路,景观产生连接,不管身在何处,都可快速到达目的地,省去了复杂的交通,缓解了宿舍与教学分区导致的钟摆效应。最终生成的形体通过水下桩体支撑在湖面上,并和水上景观相结合。
单体的模块化与量产
最初的想法是整个建筑集合体可以向乐高积木一样,通过统一的卡口自由拼接,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就需要生产很多模块化的基础套件,包括通道框架,通道墙板,门窗单体,不同尺度的舱体单体,快捷交通框架单体,室外通道单体、室外平台单体等最小单元。通过这些单元,形成有多种可能性的空间组合。最终连接成整个建筑集群。
单体空间的设计
单体空间主要包括通道模块和舱体两个部分,舱体内部是主要的功能空间,可以进行多种学习活动,包括头脑风暴、会议、演示、VR模拟、实验室模拟等等。
通道空间则提供一个公共空间的功能,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休息、展示等,交通单体可以连接一些室外的平台,人们可以在那里进行户外的交流活动,或者感受自然。
特殊大空间的设计
建筑群除了单体以外,也需要像图书馆、演艺厅一样的大空间,因此根据校园需求具体设计了两个大空间,分别是图书馆和露天剧场。
图书馆的大空间是由通道单体堆积而成,通过在其内部插入楼梯形成垂直交通核。同时所有内容都将通过屏幕或者虚拟现实来呈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来查阅资料,或者交流讨论,打造“无纸化”的图书馆。
露天剧场则采用了多个半圆形的模块拼接而成,剧场中部是演出区域,周围是座位和观演区域。该剧场可以为演出、大型会议、辩论等提供空间。特殊单体还设计了小型的交流空间和大型的模拟空间。
结合景观设计
建筑主体都“漂浮”在水上,而湖区根据水深和植物习性分别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滨水植物,同时因为水面的存在可以在南方炎热的夏季给建筑体降温,因此也有节能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形式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讲学到后来的教室授课,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毋庸置疑,校园建筑的空间形式也应基于教学形式的演变产生相应的转变。此次设计正是对现有的信息传播形式做出的空间回应,通过打造一个可编辑的模块化空间形式来满足多种教育空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