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张孝祥,唯一敢跟秦桧顶撞的词人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原标题:张孝祥,十年江头的苍凉回望

文 | 严勇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1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给老山平添了些许忧伤。然而,空气却是出奇的清新,我闻着花草香味,一路向山中进发。遥望前方,我看见一座昂首挺立的人物雕像,正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只见他神情专注的望着远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是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秀美山峰。青山有幸埋忠骨,这里有幸成为他人生的终点,也有幸见证了他事业的辉煌。

他就这样被历史定格在江头。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十年长作江头客。在江头这十年,是他人生奋进的十年,是他踌躇满志的十年,也是他离梦想最近的十年。在失意离世后,他依然选择长眠江头,枕着他一统中原的梦想。

张孝祥,字安国,自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人(今和县乌江镇),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宋史》说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十六岁时,就通过了乡试。绍兴二十四年(1154),二十三岁的他又廷试第一,被宋高宗钦点为状元,开启了他人生的辉煌之路。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青年,在仕途上却走得非常坎坷。当时,正是秦桧当权,若不是张孝祥参考,他儿子就是状元了。再加上,他为岳飞喊冤,主张对金用兵,收复失土,都成为秦桧想去除他的理由。秦桧于是派手下诬告其父杀嫂谋反,张孝祥因此受到牵连,幸好高宗惜才庇护,才躲过一劫。又因得罪秦桧党羽太多,多次被弹劾,官没当多久,就被罢免。他找了一处离家乡仅一江之隔的芜湖,闲居下来,并自号“于湖居士”。

他在等一个机会,等主战派重新掌权的机会,到那时,他就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了。这机会终于到来了。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主战派因一战而暂时取得舆论上风。他的好友兼同年进士虞允文(1110—1174)在采石矶大败金兵,金主完颜亮被部下叛将所杀,金兵全面溃败。闻此事后,他欣喜地写下《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不久,主战派将领张浚,从四川来到建康,担任留守一职。张孝祥前去拜谒,席间,张孝祥填词一首,名曰《六州歌头》,慷慨激愤,溢于词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骘,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浚听后,也被词人满腔的爱国之情深深触动,酒席没有吃完就离开了。不久,他听说于湖的种种行为,认为是个贤能的人,就举荐张孝祥知抚州。然而,于湖本来是宰相汤思退的人,等到他知道张浚举荐于湖,心里颇不愉快,认为他背叛师门。于湖见着皇帝,当面陈述道:“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且靖康以来惟和战两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受到高宗的嘉许。

2

不知不觉,时光已走到了隆兴元年(1163)。阳春三月,平江府内白玉兰竞相绽放。那一树树洁白如玉的花骨朵,顿时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担任平江知府的词人于湖,却无暇赏花,来回不停地踱着步子,对北方的战事忧心忡忡。此时,张浚正率兵北伐,这也就意味着,要是前线失利的话,长江一线就可能会成为两国交战的前线。担任平江知府的他,早已做好了留守的准备。这是他第一次站在梦想的边缘。距此向北几百公里的宿州,宋金正在酣战。然而,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在宋高宗赵构时期,主战派的大臣名将基本被弃之不用,采石矶之战,虞允文不过是朝廷的临时特派员,根本算不上三军统帅。将军和士兵基本上都是属于被迫迎战,偏安为主,主动进攻根本不提。直到去年,宋孝宗赵昚登基,一改之前的偏安政策:平反岳飞冤案,破格提拔主战派将领。北伐的态势已再明显不过。急于有所作为的宋孝宗,在主战派大臣慷慨激昂的陈词中,仿佛收复中原就是明日的事儿。这才草草准备了几个月,就正式宣布北伐,让于湖和一些有识之士感到无比担忧。

这次率领部队的是正是举荐他的名将张浚,张浚的抗金志向是坚定的,但军事才能却非岳飞可比。此次,他的两个手下,一位是李显忠,一位是邵宏渊。邵宏渊为人争强好胜,心胸又狭隘,不愿屈居人下,整个部队看上去齐整,实际上是一盘散沙。他们在抗金大本营建康府集结,八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奔赴前线,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县,一路由邵宏渊指挥进攻相邻的泗县。李显忠很快攻下了灵璧。然而,邵宏渊久攻泗县不下。于是,李显忠派灵璧降卒前去劝降,虹县才攻克。

邵宏渊不但不感谢,反而认为是李显忠抢了自己的功劳。第二仗就变成李显忠一个人的独角戏了。他顺利攻下宿县后,金兵来围,邵宏渊也不管,自己望风而逃。李显忠虽率部激战,在符离遭到惨败。

隆兴北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正印证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一句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虽然不是说的一次战役,结局却是一样的。事后,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隆兴和议,割让了秦州、商州、邓州、唐州、海州和泗州。隆兴北伐的失败,邵宏渊见死不救,致使宋军溃败,他要负很大的责任。然而此败,邵宏渊仅仅官降武义大夫,职仍旧。

于湖刚刚点燃的梦想很快就跟着这场战争破灭了,这让词人跌入了深深的谷底。北伐之前,他常常北望中原,心怀愤惕,不敢自暇自逸。北伐之后,尽管当时因军事失利,朝廷内议和声大起,词人仍坚持自己主战收复中原的理想,向孝宗奏议。四月,赏识他的张浚被罢相,八月即去世。这使得词人非常悲怆,天下之大,知道他的志向并一直支持他的,也只有张浚了。张浚的离世,无疑对于词人影响很大。他在《念奴娇·过洞庭》的这首词中,无意间透露了对于知遇之恩张浚的思念之情: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浚去世后,在词人今后的人生战斗中,再没有这样的一位志同道合的人了。内心的高洁,满腹的才华,就只能这样年复一年的任其流逝了。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大的悲哀么。许多人从这首词中读到了一种“美”,我却分明读出了一种“悲”。

3

1163年三月,于湖从平江府任上调至建康府,担任非常重要的留守一职,成为离金兵较近的前沿阵地。于湖在这里,终于等到了一番作为,做好了随时迎敌的准备。他在《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道: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会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他本以为皇帝会重新启用主战派,报国杀敌的机会就在眼前了。词人心中的期待,已经是迫不及待了。他对明天充满了期待,他相信“明日风会更好”。然而,这一次不过是词人美好的想象罢了。

不久,金兵前来进犯,朝廷内却是一片投降声。于湖身为前沿留守,早已打听到金人虚实,于是上书陈述金人之势不过想要结盟,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进攻。此时,应好好备战,再次北伐。可惜,朝中主和派占据上风。11月,因汤思退同党宣谕使钱端礼、王之望的弹劾,于湖被革去官职。失意之中,听说陆游在镇江,便赶去与他会晤,两位爱国词人的手,就这样紧紧的握在一起。他们在金山、北固山、焦山诗酒唱和,互相鼓励,并留下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珮,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与陆游分别后,词人回到了第二故乡芜湖。

在芜湖的两年闲居时光,于湖并没有忘记百姓疾苦,依然贡献着自己的才华,为芜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景点与故事。他捐出自己的三百亩田,深挖为湖,成为镜湖的前身。词人对于镜湖的爱,一直是赞不绝口的。这跟郁达夫夸赞自己的老家富阳——天下第一春江,是一致的。他在一首给友人的请柬《蝶恋花》中写下词牌名:怀于湖,以此表达词人对芜湖的眷恋:

恰则杏花一树。捻指来时,结子青无数。漠漠春阴缠柳絮,一天风雨将春去。

春到家山须小住。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

春到家山须小住。这里的家山,就是指芜湖。绕院碧莲三百亩。则就是指他捐赠的镜湖了。多么亲切的一句话,将所有的柔情与思念都道尽了。

两年后,于湖复官静江府。一年后又知潭州。再一年,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然而这些地方,离他北伐中原的梦想越来越远,这其实也是朝廷主和下的必然结果。翌年三月,于湖因想起家乡的镜湖和亲人,主动请辞,绝意仕途。这与张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归家有几分相似。七月,好友虞允文过来拜访他,他陪饮芜湖舟中,中暑卒。

十几年官场生涯,并没有实现词人心中的梦想:“欲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张孝祥诗文集》)

在词人的一首《浣溪沙》词中,我读懂了词人最后的悲愤与无奈。他在词中写道: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其实,我是不相信中暑之说,我宁愿相信是郁郁而终抑或是饮酒过度所致。正值壮年的词人,怎么连暑热都抵挡不住。

纵观于湖一生,作为一名官员,六出郡守,所至皆有惠政;作为一名词人,上继东坡之豪放,下启稼轩之风度;作为一位朋友,他本身又有着豪放俊朗的脾气。王十朋赞美他:“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张拭评价他:“谈笑翰墨,如风无踪”,杨万里则说:“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这些评价,都可让人遥想于湖当年的风范。

站在词人墓前,不禁深深一鞠躬,为他的爱国情怀、留下的豪迈词章、也为他高蹈的风范。幸好,如今的江山又自雄立了。

-作者-

严勇,80后,资深媒体人,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常驻作家。痴迷宋词,读研期间专攻南宋词的整理与研究。这些年来,遍寻宋人足迹,写就“宋词之旅”系列文章,与诸君分享,一道抵达那些令人神往的现场。 文章首发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如需转载,公众号留言!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