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花鸟画中的造境意识
石涛(1642—1707),清初画家,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明宗室,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他的别号有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与朱耷、弘仁、髡残并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清代初期著名的艺术家,他主要擅长山水画,兼攻花鸟与人物画,同时他的书法水准和诗文水准也很高。他是明朝皇家后裔,满清入关后,家国山河尽失,由于其身份特殊,不得不出家为僧,在为僧期间,石涛对禅学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他提出的许多重要美学思想都与禅学有关。
在石涛诸多的艺术形式中,产生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其山水画,因其存世之山水画数量最多,精品画作亦最常见,同时他对山水画之品鉴和领悟也最为深刻,但同时石涛亦留下了数量不少的花鸟画。
在石涛的花鸟画中,常常可以见到他的空间营造不同于前人的花鸟画作品,仿佛是眼前所看到的整个场景中选取的一个角落或一部分情境,这种对空间营造的方式在花鸟画中虽不多见,但在山水画中是很常见的。由于石涛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他花鸟画构图的空间意识得益于其山水画的意识。
从技法而言,石涛所体现的是一种技法的自由度,在花鸟_中,一般具有花鸟画的独特技法语言,在山水画中,一般也具有山水画的独特技法语言,而无论在石涛的山水画中,还是在石涛的花鸟画中,他的技法都是自由的。
同样,他的章法构图也是自由的,他将普遍应用于山水画的构图运用在他的花鸟画中,使观者在读石涛的花鸟画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观看山水画的雄伟壮丽之感,他将山水画中的近景、中景、远景通过花鸟画的物象组合,使得他的花鸟画也具有了分明的先后空间感。
比如在石涛这张《蒲塘秋影图》的画面中,石涛是选取了自然荷塘中的一部分场景,左半边的荷塘景色一直延伸到画面之外,使观者产生画面之外还有画的多层空间延伸的联想,使得画面的场景无限扩大。
蒲塘秋影图
在这张画里,石涛对荷叶、荷花、水草等物象的组合也使用了山水画中“平远”的处理方式,使得整个画面中的多个花鸟物象表现出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的场景式样貌,呈现出一大片荷塘的视觉冲击感受。
石涛无论是在画大场景的花鸟画还是一枝花、一棵白菜的小幅册页作品,都将周围的环境绘入画中,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整体感。在他的画面里,无论内容多么单一,他似乎总是在试图营造一个环境,使得这个单一的物象融入到整体的环境中去。
由于石涛的这种空间意识和整体意识,使得他的花鸟画作品妙趣横生,加大了画面的外延想象空间,增强了画面的统一性,也使得他的花鸟画特立独行,充满了意趣。
石涛融入山水意识的场景式花鸟画的艺术形式也扩大了花鸟画的尺幅,为后世的厅堂绘画、巨幅创作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石涛艺术思想的创新性打开了当时中国画相对封闭的世界,为之后中国画艺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开创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