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话沧桑
房屋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始终与人们朝夕相处一路相伴。它既是城市的载体,也是一个时代传统文化与人文教养的载体,同时还承载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而且,通过自身发展变化呈现出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就某种意义而言,一个城市房屋的发展变化直接映现出这个城市发展变化的形态和面貌。解放初期,黄石城区房屋挨挤、低矮、偪仄、破陋、阴暗、潮湿,厨房、厕所不全,自来水大多没有到户,居住条件困坷,一些年久失修的老屋还潜隐着萧墙之危。60年代,新建房屋多是平房和少量两层或三层的楼房,砖木结构,房型有两种,一种是一室一厅一厨,建筑面积40平方米左右;另一种是二室一厅和一厨,建筑面积50平方米左右。平房内没有厕所,就近建有公共厕所,自来水只送至门栋前,安装有共用水龙头,做有水池供洗衣洗菜共用。楼房面积与平房差不多,一梯多户,长内走廊,每层配套有共用厕所和盥漱间(池),盥漱间装有数个水笼头供本层使用。这个时期建的房屋数量少面积小,加之人口快速增长,一些家大口阔家庭,宿居挤匝状况仍然严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到七十年代,建房投资有所增加,新建起的房屋基本上是一梯多户和两户的单元式多层楼房,有小户、中户、大户三种房型,建筑面积分别为40、50、60平方米,结构布局得到改良,厨房、厕所、晾台及水卫设施基本配套,通风采光性能改善。三中全会后,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列入了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量的建房资金,几年间,逾百栋住宅楼在市区、下陆、铁山的大街小巷盛妆耸立。这期间建的房屋,都是砖混结构一梯两户的单元楼房,晾台、客厅、厨房、厕所等设施齐全,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都有明显的改善。使数千户居民喜迁新居。与此同时,还特地在市二医院旁边和黄石商场对面各建一栋条件优越的“高知楼”,百余位硕彦名儒住进了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特供新居”。1985年,政府施行上窑旧城改造,将八泉街、黄陂街、油铺湾等街道的破敝陈旧老房全部拆除重建,几年间,数十栋崭新的住宅楼鳞次栉比,数千动迁户先后住进了有厨房、厕所、晾台等设施一应俱全的单元式新楼房,该地市容市貌因之焕然一新。在此期间,中央、省市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快住房建设,一些住房逼仄的老职工和年轻的无房户大部分得到解决。1985年房屋普查资料显示,全市的房屋总量中,1970年至1979年建占38.6%,1980年至1985年建的占33.5%。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住房投资规模之巨和发展速度之快。1986年,市房管局公布1985年全国统一房屋普查结果,我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67平方米,使用面积10.42平方米,居住面积5.81平方米,可见居住条件和居住水平尚然不尽人意。从1988年起,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私有化工作全面推行,给住房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和广阔商机。住房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和“见缝插针”的传统做法,全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成片开发新模式,从而使住房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快车道,先后有宏维山水明城、半山华府、绿城、宏维新都、佳木公园198、杭州公馆等生态宜居小区如雨后春笋。它们的交付使用,使数以万计的居民告别了蜗居,圆了新房梦。袁仓、十三排两处是房屋拥沓破落,陋室危房居最多之地。2015年,市政府通过争取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几年时间将两处数以千计的家庭全部动迁,使他们告别了低矮、挤匝,晦暗、阴湿的破陋房屋,实现了多少年来他们梦寐以求的住高楼大夏的梦想,受益者数万之众。截至2019年,我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5平方米,居住面积25平方米,与1985普查同类数据相比都增长4倍多。过去都是“人挤房”,对“住得下分得开”是一种奢望。现在不仅家家都“住得下分得开”,而且住房的品质得到空前提升,还有不少家庭有整套房屋闲置着。十八大以来,生态宜居小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房屋设计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堆山挖池,竹翠林秀,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满目琳琅美不胜收。物业管理规范,健身设施齐全,生活在小区的居民无不怡情自得,宛若陶醉在福地洞天的桃源胜境之中。30年来住房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住房体制改革。改革取消了由国家包揽的福利制,全面实行商品化私有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购置住房的积极性,使住房发展走上了符合自身规律的轨道,实现了住房投资的良性循环。坚信,有党和政府日益完善的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有过去30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未来的住房事业一定会欣欣向荣,健康发展。
尹金辉,湖北省大冶市人,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退休干部,现为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西塞山诗社、竹韵汉诗协会、诗海选粹格律诗社会员。有作品载《中国乡村》《长江丛刊》《牡丹》《中国诗歌精选》《黄石日报》《东楚晚报》《黄石文学》《新东西》等报刊和微刊。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