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申春秀 | 巧借标点符号传情达意!一改日常写作中一逗到底的状况,四两拨千斤你也可以!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骨干教师,朝阳教育学会语文分会会员。有多年带初三的经验。她用阳光般的心态对待教育,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学生。小小的讲台,笑语不断;小小的课堂,底蕴丰厚。她带领学生畅游文学的海洋,畅品智者的思想,畅谈个性的感受,畅想美好的未来。

点击收听文章的音频版

众所周知,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同学忽略了标点符号能够传情达意的特性,在整篇作文中“一逗到底”,全文只看得见一个又一个的“点”,最多在结尾的时候用一个句号。其实,标点符号的恰当使用,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先来分析一个巧借标点符号传情达意的示例:

天上的那件事

作者 王开岭

对老北京来说,有两缕声音最让人魂牵梦萦:鸽哨与空竹。

安静的年代,无论串胡同,还是伫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会飘入它们。二者的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不同的是,一个在高处疾掠,一个于低空回荡。尤其鸽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鸽哨声声的年代,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

……

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

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

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

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动物?

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

第二段中,作者巧用了两个省略号,“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第一个引导读者接着想象这种梦幻般的声音还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第二个引导读者想象遥空中的那个美丽的精灵的身姿。这两个省略号,都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空间,成功地把读者带入到了那个氛围中。

接着,作者用了七个问号,“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这两个问号暗含着作者对人们过度破坏环境行为的谴责;“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对飞鸟时代逝去的遗憾;“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除了鸽哨,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人驻足,表达了对逝去的鸽哨的怀念;“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动物?”显然,这是对人们只重物质追求的忧虑;“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无限的憧憬、向往,就在这个问号之中。

上面所论说的都是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那么,平平常常的逗号和句号也能有这样的功效吗?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李森祥的《台阶》,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作者从父辈们生存的智慧、憨厚、勤劳甚至狡黠中再度捕捉自我血液中流淌的原生物质,让后辈得到深省。结尾处,作者仅用一个简单的逗号和句号的组合,就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什么?父母高寿,惧的是什么?父母寿高。一个看似简单、貌不惊人的句号,却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令人心酸不已的事实:父亲年龄大了,父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了,父亲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父亲再勤劳再善良再坚强也逃脱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一个小小句号的收笔,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酷现实面前的那种无能为力。

可见,我们如能巧借标点符号,不但会增加语言的张力,恰当表达思想,更能充分地传递情感,从而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看完文章的同学们,是否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写完文章后,请检查一下你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改变一下“一逗到底”的局面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