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素材┃第2期:诗人李白因哪首神作而被贵人赏识?

来源/作文评点网

大家好!

欢迎收听“细说素材”。这一期当中,我们带给大家的是《诗人李白因哪首神作而被贵人赏识?》

李白,那我们太熟悉了。

从小背诵他的诗啊什么的。也知道他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这都是比较基础的语文常识。

我们自然还知道,他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一个诗人大到什么程度?小孩子话还说不利索的时候,就能背诵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赠汪伦等等吧。

一个诗人的才华能在千年之后,仍被这么多人,乃至整个民族的人所关注,更别说每年有多少的考生靠着李白等人作为素材活着了!

那么,这么样一个伟大的、有才华的诗人,来到了世人跟前,是不是一下子被人认可?给人以横空出世之感啊?答案是否定的。李白如果不遇到一个贵人,他想出头,想把满腹的才华展示出来,得到世人的认可,可能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甚至如果终生没有认可的机会,那他的才华就彻底被淹没掉了。

素材还原:

年轻的李白到了长安,碰见了著名的诗人贺知章。

这个贺知章当然也是伟大的诗人,虽然从这个历史地位和造诣来说,跟李白还差一点点。但也留下了很多伟大的神作啊!你比如: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见到了仪表堂堂的李白,就很赏识,于是向李白索要新作。这个索要可能只是文人之间一种常见的举动,很友好的一种表示,能借助作品来认识一个人。当贺知章读到李白的《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子,谪仙人也!”意思是说:你这是被贬到人间的仙人啊!

天将晚了,贺知章邀李白去饮酒,到酒店刚坐下,才想起没有带钱来,就毫不犹豫地把悬在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资。李白阻止说:“这是皇家表示品级的饰物,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什么?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也因此在长安声名大噪。

李白与贺知章,是一对令人称羡的 “忘年交”。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虽然早已与世长辞, 化作尘埃,但他们的真挚友情,能让我们真正明白“志同道合”的意义。

为什么贺知章的赏识能让李白从此名声大噪呢?因为贺知章在当时的官场和文坛都享有盛名,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周围充满政治的、文艺的等方面的人脉,这对李白知名度的传播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认识素材:

首先从双方的角度来说,一是友情。当我们去写跟友情相关的话题时,可以想到贺知章和李白,以前我们常常想起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情,其实你看,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这样的典范!

二是志同道合。两人在诗歌等文艺方面有相同的志向,彼此有共同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有惜才这个主题,就是珍惜人才的意思。如果贺知章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见到李白这样的大才,嫉妒还来不及,但他没有,他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从这点也能看出贺知章是一个很有胸襟的人。

必须承认的是:这则素材的侧重点在贺知章,不在李白。从同学们的作文中,我们更常见的对贺知章最有名的几首诗的引用,但很少见到对贺知章提携李白的故事的使用。也许,我们对贺知章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吧!

作品是人内在思想的反映。李白因一首《蜀道难》而被人所激赏、所熟悉,快速成名。也有同学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运用: 在《橡胶树下》我读懂了舒亭甘愿做橡胶树下的木棉的执著。

在《蜀道难》中我读懂了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愤世疾俗。在《交响曲》中我读懂了贝多芬琴架上飘出的铿锵有力的人生激情。虽然其中只是一句话,是排比句中的一部分,但也提醒我们:材料的使用未必要面面陈述,浓缩为一句话也能展示出你的阅读面,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感谢收听由一堂作文课出品的《细说素材》,再见!

责任编辑:颜语(zuowenjingli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