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三代纤维蛋白原减低

 前言

根据目前中山七院检验科的患者量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罕见病例也让我迷失在汪洋大海中,让我继续充电,弥补知识储备不足

凝血常规在患者检查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小小的凝血检查,也许是病因发现的突破口,例如凝血因子缺乏,狼疮抗凝物的存在,血友病等,还可为临床的抗凝药的用量给予一定的指导。

只要我们够认真,及时关注凝血常规检查中的异常结果,就会及早准确给患者病因检查方向。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最近在中山七院检验科遇到的一例家族性遗传性纤维蛋白原血症。

【案例经过】

老年人,63岁,因间断胸痛,胸闷三年,加重3月余,再发胸闷1天,来医院检查。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40年,约30只/天

体格检查: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2-V4导联ST段抬高,前臂·下壁导联T波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损伤可能。

辅助检查:生化全套、血常规、尿常规均基本正常,凝血常规中PT、APTT正常,TT 28.6s(参考区间14~21s),FIB 0.34g/L(参考区间2.0-4.0g/L)(凝血仪为希森美康CS5100)。

首先我们查看了标本状态,无异常,当日指控在控。复查后结果一致。

FDP,DD结果正常,可以排除纤溶亢进或者微小凝块带来的影响。立即电话告知临床并询问老者情况,询问一些用药史及既往史,回复胸闷,无其他症状。

【FIB异常结果分析】

纤维蛋白原结果只有0.34g/L?难道是存在合成问题或者异常纤维蛋白原?查看肝功结果,基本正常,初步排除肝功能合成问题。

该患者的结果显示只有纤维蛋白原和TT结果异常,其他结果均正常,可以排除患者本身纤维蛋白原量的结果异常减低。

那就将我们的问题转移至纤维蛋白原结构是否发生变化,我们检验科内的仪器无法检测出异常结构的纤维蛋白原,从而在报告单上出现纤维蛋白原结果很低的情况。

随之我们在检测仪器(希森美康CS5100)查看原始结果

(仪器报警:超出分析时间,凝固曲线错误),查看PT衍生法测定出纤维蛋白原 2.15g/L。结果如下:

以往经验PT衍生法测定的纤维蛋白原会比常用的clauss法测定的结果要偏高点,但是以上结果可以查看偏差较大,PT衍生法/clauss法比值为6.32。

查看有关文献研究报道PT衍生法/clauss法的结果>1.43时,对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100%。难道真的是存在质的异常。

根据以上的结果和相关文献,我们也是初步怀疑该患者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导致纤维蛋白原低的罪魁祸首。

电话联系急诊科老师,由于基因检查价格高,时间长,能否将患者的直系亲属一起做一下凝血相关检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测,急诊科早有预料,提前就联系好,并得到亲属的支持,并做出以下结果:

该患者的儿子及孙女

患者儿子的结果及孙女的结果与该患者结果基本一致,验证出我们的怀疑方向是正确的。

两种不同方法导致该患者结果原因

clauss法是试剂中足量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反应,测定的血浆凝固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呈负相关,有溯源性。

PT衍生法是基于PT反应曲线,通过吸光度的改变推算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对校准的血浆有很强的依赖性。两者呈曲线关系,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中,clauss法测得纤维蛋白原结果低时,PT衍生法测得纤维蛋白原结果仍为正常。

TT时间的延长是由于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让可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但是当纤维蛋白原结构异常,就会导致凝血酶时间的延长。

根据相关文献得知,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与凝血酶结合让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介导血小板的聚集参与机体的止血,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是指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异常导致的功能异常,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肽A或肽B的释放、聚合、交联、纤溶异常,基因突变主要是单位点的替换导致的错义突变。

总结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纤维蛋白原结构改变或缺陷相关。多数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建议进行染色体相关的检查,避免给患者日后生活带来困扰。

通讯员:狄春光

初审:丁奕玮

二审:邓绍团

审核:罗招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