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产的和田白玉佩戴时间长了会变色?这就要从青海料的矿区说起了...

假如您查询一下和田玉白玉的产地,那么一定会碰到玉商普及新疆料、俄料、和青海料的特点,在所有的报价中,往往青海料的价格都是最低的(韩料往往偏黄,不在讨论范围)。青海料总体比较透明,按一般人肉眼观察,确实是通透感较强,碰到一些比较干净的料子,品质倒也不错。但市场上一直都流传着一个传闻——青海料佩戴久了会变色,这个问题究竟从何而来?今天大叔就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一下。

青海料是和田玉家族中相对比较“年轻”的一种玉料,它的大规模发现还是在94年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被挖地基的工人无意中发现的。总体而言,青海料矿点属于昆仑山玉脉的初段,所以开采的时间比较短,市场供应量较高,同时由于青海地区主产地格尔木地区的山势不算非常险峻,大约海拔3500千米坡度较缓,所以青海料是全世界产区当中,极少数可以直接将大型机械直接开上去进行采掘的,这也就直接节省了原料成本,所以在玉价狂涨的今天,到目前为止市场报价算是比较合理。

青海料的通透质感是独一份,为啥色泽会这么特别呢?这就要从青海料的科学成分说起了。通过科学化验发现,青海料往往含有一种其他产地都没有的矿物质——硅灰石。硅灰石在偏光显微镜下会产生一级橙黄干涉色,同时它的颗粒比透闪石颗粒要小,就形成了“缝隙填充”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青海白玉往往会有一种微微偏粉的感觉,就是其中特殊的成分,光线衍射上产生了特殊的视觉效果。

通透不一定是好事,也让料子的视觉油润度明显下降,玻璃光感提升使得青海料从质感上更接近翡翠的质感,并不如俄料和新疆料凝重感那么足。可惜的是目前青海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碧玉矿点,不然的话其价值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从市场的角度出发,青海料的开采也存在分水岭,大概在15、16年左右,有一批青海新料被逐渐发掘出来,也就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藕粉、晴水、紫罗兰等等多色玉种,都是在那一个阶段涌现出来的,从此对玉石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尤其是16年左右,这些带有其他颜色的“偏色料”原本是不受市场重视的(不像今天带翠的翠青玉价格炒那么高),不过新料在颜色丰富的同时又包含新的特性,比如说这批料子的硬度略微低一点,所以雕刻的时候“不吃刀”,对玉雕师傅来说比较友好,如今我们也看到有许多专属女性款的青海料设计,都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

最后我们还是要聊聊文章开头的问题:青海白玉到底会不会变色?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说实话和玉大叔的确见过部分青海白玉,在放置一段时间以后颜色微微发灰或者偏紫的现象。个人推测有可能是人体的油脂附着在青海料上,使得某些矿物产生了氧化反应,导致这些矿物变色从而产生的视觉感受,可惜目前为止没有查到任何的文献和科学依据,只能作为个人的推测。

综上所述,青海料值不值得收藏呢?应该这么讲,每一个产地的玉料都有好和坏。在颜色比较贫瘠的和田玉家族中,青海料以其特殊的色彩牢牢的占据一席之地,比如现在所谓的“帝王紫”报价相当高,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产地就看低,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从玉质出发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