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式路肩抗滑桩治理路堤滑坡

7年前,笔者咨询了某省某高速公路路堤滑坡,经相关方采用后,多年来路堤使用良好,现说明如下。

一、基本概况

该段线路以填方的形式通过,最大填方高度12.14m。填方体下部为厚约2.0m左右的富水粉质粘土,其下为厚约4~10.2m的块石堆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地层产状为245°∠8°。在建高速公路从堆积体的中后部通过,坡体地下水及地表水均较丰富,多处泉水出露。

2012年6月路堤填筑完成,7月在特大暴雨等的影响下,路堤及右侧自然边坡出现滑动变形。即滑坡后缘距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约2m,滑坡周界贯通,距路肩约75m处自然边坡鼓胀,路堤存在整体滑移迹象。基于此,技术人员拟采用如下两个方案进行处治:

1、方案一在距路肩约22m的路堤边坡上设置2.0m×3.0m@6.0m,桩长28m的抗滑桩支挡。

方案二在距路肩约37m的路堤边坡上设置2.0m×3.0m@6.0m,桩长28m的抗滑桩支挡。

2、在路基左侧边沟下部设置渗沟,截排坡后地下水。

3、右幅路基采用翻挖3m后,设置土工格栅填筑。

图1 处治方案一工程地质断面图

图2 处治方案二工程地质断面图

二、处治方案分析

1、由于原自然边坡的覆盖层含水量较高,造成路堤加载导致坡体平衡被打破,加之加载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尤其是暴雨后地下水位快速上升,最终导致工程滑坡的发生。

2、技术人员拟采用在路基左侧边沟下部设置渗沟截排坡后地下水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有效提高坡体的自身稳定性。

3、技术人员采用翻挖已变形路堤,并设置土工格栅进行差异沉降调节是合理的。

4、技术人员采用距路肩约22~37m的抗滑桩支挡方案,由于滑体规模较大,即造成抗滑桩工程量较大,故不建议采用。建议

1)以保路为原则,考虑在路肩部位设置抗滑桩,尽量减小工程支挡的滑体规模,从而减小抗滑桩工程规模。

2)为进一步减小抗滑桩支挡规模,宜将路肩部位的抗滑桩结合路堤翻挖采用埋入式抗滑桩设置,从而进一步减小抗滑桩支挡规模。

3)该线路工期紧张,采用人工挖孔桩工期过长,不能如期完成病害处治。

基于此,笔者建议在翻挖平台的路肩部位设置直径1.2m@5.0m,桩长24m的机械成孔旋挖桩进行病害处治。

图3 笔者建议采用的工程地质断面图

该方案针对性强,经相关各方采纳后,由于机械施工速度快,工程如期完工,且工程造价为原方案的35%左右,工程使用近十余年来,效果良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