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某高大边坡病害处治探讨

某边坡自然坡度约40°左右,坡体上部由厚约10m的碎石土构成,下伏破碎千枚岩,坡体上部植被良好,下部开挖运营多年的川藏公路边坡常有滑塌和落石掉块。原国道边坡坡脚设置高约8m高挡墙进行防护。由于异常的特大暴雨造成使用多年的边坡发生大规模滑坡,形成了高约130m的边坡。滑坡宽约100m,主轴长约130m,滑体平均厚约10m左右,滑坡方量约12万方,造成国道断道。滑坡发生后,技术人员在适当清理坡面浮石的基础上,拟采用全坡面锚索、钢锚管进行处治,合理的造价约A万元。
图1 病害高边坡全貌

图2 现场正在进行的锚固工程施工

从现场看,采用全坡面锚固工程存在如下缺点:
1、病害边坡高大,危岩落石分布面积广泛,在这样的病害坡面进行全坡面的脚手架搭设与锚固工程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下伏千枚岩破碎松散,进行锚索、钢锚管钻孔需进行跟管钻进,施工难度极大,也极大的提高了工程造价。
3、高度超过百米的锚固体,对空压机的要求偏高,尤其是在跟管钻进的情况下将造成施工的相当困难,这同样对锚固工程注浆形成的很大的困难,甚至是不可实施的。
4、西藏施工条件恶劣,堆积体松散不利锚索预应力的保证。下伏千枚岩破碎,不利于注浆的工程量的控制。
5、病害边坡坡面松散,坡面的水敏性强,极易在后期造成冲刷导致锚固工程的坡面框架失效。而作为西藏,坡面人工绿化具有一定的难度,进行挂网喷砼又不利于环保。
综上,考虑到病害边坡高大,依据高边坡的处治原则,在边坡高度超过60m左右时,应采用以“保路”为主的被动防护工程方案与高边坡的全坡面的主动加固工程方案进行比选;当边坡高度达到100m,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保路”为主的被动防护工程。故依据高边坡病害治理中的保路原则,建议采用在路基部位设置筋砼预制框架棚洞进行被动防护为主的处治方案。即:
1、利用坡脚既有的高约8m的挡墙对其进行锚索加固,从而作为钢筋砼棚洞的内侧墙使用。
2、考虑到路基所在地层稳定性较好,满足棚洞的地基要求的基础上,在路基外侧设置扩大基础式的外立柱形成棚洞框架,棚洞顶采用预制梁体进行现场吊装的快速施做工艺进行安装。
3、棚洞结构形成后在洞顶设置碎石土缓冲层,有效抑制高边坡的滑塌、危岩落石病害。
棚洞被动防护方案施工方便快捷,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工后的安全性高,具有工后养护方便、工程造价较低的优点。根据测算,设置棚洞工程的合理造价约0.7A万元,是一个相当较优的方案。
图3 其它类似病害采用棚洞成功治理的案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