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吞下滴滴,阿里腾讯或再度“约架”网约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出行在国内网约车市场中占据着绝对性的领先优势。不过随着滴滴顺风车的下线,使得其他出行平台得以从这一业务入手,意图进军网约车市场。且不说一直虎视眈眈的嘀嗒出行,去年方才升级的哈啰出行也推出了顺风车业务,并在最近宣布将拿出5亿元成立“顺风绿色出行基金”,以鼓励更多车主登陆平台,并分享空座以降低用车成本,同时让更多用户可以体验到顺风绿色出行。

  • 阿里腾讯再度进军网约车?

据悉,哈啰的“顺风绿色出行基金”将主要用于五一小长假期间,为司机提供免平台服务费,为乘客提供最低5折优惠,以及长达一个多月的“车主分享空座可获现金补助”等福利。从这些的出发点来看,无疑都是为了让更多用户与车主使用哈啰顺风车,以实现扩大市占率的效果。

不过,按照共享单车代表性品牌摩拜的财报数据显示,仅仅是共享单车几乎很难实现盈利,那么这次哈啰的5亿补贴从何而来呢?根据天眼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蚂蚁金服总共参与了哈啰出行的4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12月27日,领投近40亿人民币的G轮融资。因此,此次补贴背后的资金来源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哈啰顺风车推出补贴计划的同一天,有媒体报道称,根据企查查公布的信息,马化腾控股公司南京网典科技有限公司,在23日新增对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持股比例为30%。而后者经营范围涉及汽车租赁;充电桩设施安装、管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等。

虽然目前腾讯方面尚未公布此次投资的意图,但是包括《北京商报》等媒体在报道中认为,“诸多迹象显示,广州祺宸就是腾讯又一个移动出行布局”。

由此来看,阿里系以及腾讯系或许又摩拳擦掌,准备重返网约车这一赛道。

  • 合并后,二马在滴滴内微妙的处境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朋友要问了,阿里和腾讯不都是滴滴出行的股东吗?

确实,在滴滴与快的还没有合并之前,双方分别在为各自支持的网约车平台加油打气,而这个“加油”的具体方法,就是烧钱补贴了。此前马化腾曾在香港大学演讲时透露,在两边竞争最为残酷时,“平均每天要拿出2000万元补贴用户,后来阿里追到3000万,腾讯只能继续跟3000万,而阿里后来拿出了4000万,腾讯再跟了4000万,就像两个武林高手比拼内力,谁要是一泄气,立马就死了。”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滴滴与快的的合并,既是共赢,也是腾讯和阿里在补贴方式上摔的一个跟斗。而王兴也曾在《财经》杂志的采访时爆料称,在美团与阿里还有合作时,曾问过阿里方面对于滴滴快的合并的态度,对方当时表示,“你完全搞错了,我们认为滴滴合并快的对阿里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虽然阿里巴巴方面并没有公开承认过这种观点,但是不能否认的是,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次年新生的滴滴吞下了优步中国,在那之后,腾讯和阿里一反以往积极投资的态度,从2016年之后几乎没有再出现在其融资名单上。随着软银等投资方大笔战略融资的投入,有市场传言称阿里与腾讯在滴滴内的股权被稀释,也有传言称,目前对于滴滴来说,这两家都只能算是“一般股东”。

因此现阶段有观点认为,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如今或许迫于滴滴体内众多投资者的影响,难以凭一己之力对其做出更多的影响,又或许现阶段意图布局更有利于己方的网约车平台。

  • 滴滴亦有所准备

当然,面对新的挑战,滴滴出行也不全然是被动的。实际上在网约车新政落地之后,各平台都意识到以往烧钱就能进场的粗放环境一去不返,唯有提升服务品质,才能保证在行业中的地位。

几乎同时,滴滴也开始改变发展策略。如果说以往滴滴是通过大量补贴吸引用户及司机,那么近年来其诸多表现,则是希望通过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来进行打通整个产业链。2018年4月,滴滴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并在汽车租售业务、加油场景中的增值服务,以及维保业务等多方面为车主提供一体化服务。

同年8月,滴滴将这一平台升级为“小桔车服”,并投资10亿美元,以支持其为包括滴滴车主在内的全社会车主提供更便捷简单、灵活实惠,和值得信赖的一站式汽车服务。至此,滴滴的优势也已经从单纯的补贴和优惠,扩展至全方位、相对完善的服务。

此前,外界评价滴滴汽车服务的优势在于,与它一样提供全方面服务的平台(如果有的话)没它知名,而和它一样知名的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却没有它全面。而现在滴滴同样保持着这方面的优势,而这将对其吸引和保留平台的车主资源,提供更大的帮助。如果握有足够的车主资源,那么不管是快车、专车、顺风车,或其他形式的网约车,显然在发展阶段也更为事半功倍。

不过随着阿里与腾讯的先后下场,网约车行业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则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给出答案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当游戏手机用上电竞屏幕,老旗舰们都笑了

对于手机屏幕,你的选择是怎样的呢?

5000欧元悬赏遗失手机,爆料其实没那么简单

新机发布之前的各种爆料信息,其实可能只是厂商的预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