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旧地(十五)

《散氏盘》“曰:‘我既付散氏隰田、畛田,余有爽变,爰千罚千。’”逌(敖)国国君将隰田、畛田划给散(蔡)国。隰田、畛田,疑为《诗经·载芟》中的隰田和畛田,“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隰田、畛田公元前935年前属于逌(敖)国,公元前935年以后划给散(蔡)国。隰田、畛田为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周王为什么到隰、畛举行籍田礼?从逌(敖)国地理位置分析起。逌(敖)国秦国以后设敖仓,在荥阳附近。根据《诗经·小雅·车攻》,敖地靠近甫田。根据蔡邕《述行赋》,荥阳又靠近管邑。也就是说隰、畛靠近先秦的甫、管。屈原《天问》“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莆、雚应指甫田和管邑,早在夏朝甚至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莆、雚地区营建定居点。商代青铜器、甲骨卜辞中多见莆、雚并举。商代晚期《父癸方彝盖》“癸未王才圃、雚京王商󱭌貝。”圃应指圃田,雚应指管邑。“鼎(貞):其風。十月。才(在)甫魚。”(《甲骨文合集》,7894)“□子卜,㱿鼎(貞):王往萑(雚—觀)、 (廼)。三月。” (《甲骨文合集》,9592)“己酉卜:王〔往〕萑(雚—觀)、(廼)。三月。一 二 三” (《甲骨文合集》,9593)《甲骨文合集》9592、9593商王去萑、

(敖)二地,萑应为管邑,周武王灭商后封给管叔鲜。

(敖)同《散氏盘》中

(敖)国,在西汉荥阳敖仓附近。商王经常去“搏兽于敖”。“王先(狩)(敖)鄉,(擒)又鹿,亡※(災)。”(《甲骨文合集》,28333)圃(圃田)、雚(管邑)是商王举行籍田礼的主要地点。“王(占)卜曰:“我其受甫耤才(在)𡜍年。””(《甲骨文合集》,900)“亥卜,〔鼎(貞)〕:萑(雚—觀)耤。” (《甲骨文合集》,5603)“眾㱿甫耤于𡜍,受年。二 三 二告” (《甲骨文合集》,13505)根据《散氏盘》,隰田、畛田属于(敖)国,敖国紧邻圃田和管邑,所以《诗经·载芟》如果是在隰田、畛田举行籍田礼,亦继承了商代在莆、雚一带举行籍田礼的传统,莆、雚根据蔡邕《述行赋》,相当于汉代圃田、管邑。莆、雚是中华民族祖先最早耕耘的地方,在莆、雚籍田、大阅是天子的专利。《散氏盘》中划给散(蔡)国的隰田、畛田应该是春秋初年的息国和轸国。息国曾经属于散(蔡)国,故息夫人至陈省亲时必须经过散(蔡)国。蔡侯、楚文王觊觎息夫人的美貌,成为息国灭亡的导火索。《左传·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貳、轸,郧人军于蒲騷”。《散氏盘》“夨王于豆新宫东廷”,虞国、(敖)国、散(蔡)国在豆新宫东廷确定盟约。豆通商代豆地。《宰甫卣》“王來獸自豆彔。才󱦅󰴂。王鄉酒。王光宰甫貝五朋。用乍寶䵼。”“甲子卜:叀(惠)豆田,于之(擒)。”(《甲骨文合集》,29364)豆应在《穆天子传》中浢水附近。“戊寅,天子西升于陽□。過于靈□井公博。乃駕鹿以遊于山上。為之石主而□窴軨,乃次于浢水之陽”。公元前935年2月20日,周穆王向西到达阳邑,过于灵邑与井公博弈。在浢水北岸驻次。“阳”应为《洛神赋》中“阳”邑,位于大邑商和雒邑之间,“容与乎阳、林”。灵邑应为《散氏盘》中的陵邑,浢水应该在《散氏盘》的“豆人”辖管的豆邑附近。《穆天子传》中浢水临近井国,与《散氏盘》中地理相吻合。散氏盘中夨(虞)国与井邑接壤,豆属于夨(虞)国。《散氏盘》中出现两处虞,一为付与散(蔡)国田器的夨(虞)国。此夨(虞)国应为吴太伯后裔的一支,《史记·吴太伯世家》“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散氏盘》夨(虞)国位于

附近(甲骨卜辞中

),今荥阳北部鸿沟一带。春秋时被晋献公假途灭虢之计灭亡。《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散氏盘》中“虞”,其国君尊称为“虞考”,此“虞”应为夏代少康奔虞的“虞”,《竹书纪年》“少康自有仍奔虞。”有仍氏应为《散氏盘》中艿,商朝人方。从《散氏盘》记载看,虞与艿(有任/仍氏)是两座相邻的城邑。《散氏盘》中井邑为西周井叔、井利封国。“井”在甲骨卜辞中称为 “井方”。“癸卯卜,𡧊(賓)鼎(貞):井方于唐宗彘。” (《甲骨文合集》,1339)“戊辰卜,𡧊(賓)鼎(貞):方㚔井方。一”(《甲骨文合集》,6796)商王武丁的一位妻子妇井来自井方。“…鼎(貞):帚(婦)井■…”(《甲骨文合集》,2762)“帚(婦)井示十屯。㱿。”(《甲骨文合集》,17490)中国的镇国之宝司母戊方鼎即为纪念妇井而铸造。西周金文中井国与邢国极易混淆。井国写作井中加点形,,邢国直接写作“井”形。《師𡘇父鼎》《五祀卫鼎》《師𤸫𣪕蓋》《禹鼎》中的

,和《散氏盘》中

邑一样,指井国,禹、井

是穆公的子孙。《麦盉》《邢侯簋》《麦方尊》中井字不加点,指邢国国君邢侯。邢国是周公之胤,《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邢侯簋》载周王将州人赐予邢侯“隹三月,王令荣 内史曰 井侯 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

人。”“州”在《比盨》《散氏盘》中是东虢的封地。春秋时赐给郑人苏忿生,后为楚国所灭的州国。西周井国的地位远远高于邢国。清华简《祭公之顾命》“乃召毕桓、井利、毛班,曰:‘三公,谋父朕疾惟不瘳,敢告天子……’”井利是三公之一。在《散氏盘》中,井邑与夨(虞)国相邻,夨(虞)国在鸿沟附近,则井国应该在曹植《洛神赋》“景山”之下,“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井邑在洛川西。井邑在景山之下,则井邑应为《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望楚与堂,景山与京”中的京邑。卫懿公时卫国土地曾经在景山附近,河川以外。卫文公时渡过河川,到河川以内楚丘定都,“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是在望故国的位置。景山下的京邑和郑庄公之弟共叔段所封的京城很容易混淆,我早前的文章就混淆了。这里梳理分辨两邑的方法。一,   井国的京邑在景山之下,因景山得名。郑国的京邑在河川以内,因京水得名。二,   井国的京邑在甲骨卜辞中写作“井”,在西周金文中写作

。郑国的京邑在甲骨卜辞中写作“京”,在《

比盨》中写作“竞”。井国之“井”应通《竹书纪年》中“耿”。“井”通假景山之“景”,意为光明,“耿”意为光明。“耿”通假“更”,“更”可作[jīng]声符,如“粳”。“更”表示更次,至今在口语中还读作[jīng]。所以《竹书纪年·祖乙》中“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命彭伯、韦伯。”,祖乙应该是迁往《散氏盘》中的“井邑”。西周井国通耿国,则晋国灭掉的耿国应为《散氏盘》中紧邻夨(虞)国的井国,也就是西周威名赫赫的三公之一井利的封国。《史记·晋世家》“伐灭霍,灭魏,灭耿”。《散氏盘》中目前共推演出两座商朝的都城,一为“井邑”,应为祖乙所迁的“耿”,大致在今荥阳和郑州交界处的北部山区;二为“

(敖)”,应为仲丁、外壬所居之嚣,大致在今郑州金水区。《散氏盘》记录了大量夏商周地理的珍贵信息,是一座无可估量的宝藏。从夏朝开始,古本《竹书纪年·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原”应该对应《散氏盘》中“原道”。古本《竹书纪年·太甲》“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桐”应对应《散氏盘》中“同道”。古本《竹书纪年·帝相》“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澆弑帝,后緡归于有仍。”夏代“有仍氏”应位于《散氏盘》“艿”邑。古本《竹书纪年·帝相》“少康自有仍奔虞。”夏代“虞”应对应《散氏盘》“虞”邑。“虞”邑应该是有虞氏、虞舜兴起之地。古本《竹书纪年·帝相》“少康自綸归于夏邑”。夏朝帝相时,綸邑属于有虞氏。《散氏盘》中“虎、孝、龠豐父”诸侯国临近“虞、艿”二国,“龠”邑应为夏代綸邑,《散氏盘》的年代属于辖有“虎”邑的诸侯国,此诸侯国与周王室处于敌对状态时称为虎方。《左传·襄公四年》“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夏朝有穷氏辖地应为《散氏盘》中“君”辖地。“

”通《五祀卫鼎》《裘卫盉》中“

”,“

”与“琼”一样,以“京”为声符,应发[qióng]音。有穷氏辖地在甲骨卜辞中应写为“(

)”。唐兰先生在《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中将

与邛方联系在一起。“鼎(貞):王𢎥(勿)令(畢)以眾伐

方。”(《甲骨文合集》,28)“鼎(貞):𢎥(勿)𢍰(釋)多乎(呼)望

方,其。二” (《甲骨文合集》,548)“鼎(貞):

方不亦出。” (《甲骨文合集》,6121)甲骨卜辞中商王与

方的战争不胜枚举。有穷氏辖地,商朝

方,战国时期应为韩国鞏,西汉时河南郡巩(鞏)县。巩因鞏川得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壬申,尹文公涉于鞏”。《后汉书·邓寇列传》称为鞏河,“渡鞏河攻温”。《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称为鞏川,“王梁开渠引谷水注入洛阳城下,向东泻入鞏川”。《说文解字》“鞏,以韦束也。《易》曰:‘鞏用黄牛之革。’从革,巩声。”“,水边石。从石巩声。《春秋传》曰:“闕之甲。”“ 蛩蛩,兽也。一曰秦謂蟬蛻曰蛩。从虫巩声。” 鞏、、蛩,均以“巩”为声符,发音应一致。“闕之甲”的指巩国,蛩蛩通“邛邛”,通甲骨卜辞中

,故“鞏”指国名、邑名时通假、蛩、邛、,蛩发音为[qióng],故“鞏”发音为[qióng],通夏朝有穷氏。从汉代以前文学分析,“鞏鞏”通“茕茕”“穷穷”,表示忧愁的样子。《九叹·怨思》“顾屈节以从流兮,心鞏鞏而不夷”。屈原《楚辞·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汉刘向《说苑·善说》“当是时也,固不可以闻飞鸟疾风之声,穷穷固无乐已”。《散氏盘》与夏朝地理对应表《散氏盘》夏朝

(原)夏都“原”

(同)桐

(艿)有仍氏

(虞)虞(龠)有虞氏綸邑

)有穷氏《散氏盘》中与商代甲骨卜辞中地名一一对应的情况更多,我未必能列举详尽,暂以下表抛砖引玉。《散氏盘》与商朝地理对应表(卜辞地名引自《甲骨文合集》)《散氏盘》商代

(散/蔡国)(㪔)(《合集》,8183)

(敖国)(敖)(《合集》,9593)

(《合集》,27995)

(《合集》,36965)

(《合集》,36967)

(刚邑)犅(《合集》,36808,36815,36951,36971)

(棹邑)

(《合集》,36553)

(《合集》,36567)莫莫(《合集》,8185)(井邑)井方(《合集》,6796)

(單道)單(《合集》,893)州(州邑,属东虢)州(《合集》,850)(登邑)登(《合集》,6539)西(属敖国)西邑(《合集》,7864)宫(属敖国)宫(《合集》,10987,24462,28955,29138)豆豆(《合集》,29364)

(艿)艿(《合集》,33225)人方(《合集》,36485)(《补编》,11232)淮淮虎虎方(《合集》,6667)孝孝(《缀》,189)

(属东虢)

(《合集》,36559)

(属东虢)攸(《合集》,20593,37518)原元(《合集》,36773)因商朝主要活动范围在《散氏盘》记载的土地上,所以根据甲骨卜辞中对帝辛十祀征人方的记载、《散氏盘》、汉蔡邕《述行赋》、唐李翱《来南录》,可以绘制帝辛十祀征人方大致的地理示意图。最西北处为甲骨卜辞和《散氏盘》中,今鸿沟附近,一处3000年以上历史的地名,是整幅示意图的定海神针。帝辛十祀征人方四座重要城邑均在《散氏盘》上出现,以下表标识对应关系。帝辛十祀征人方城邑与《散氏盘》对应关系《散氏盘》甲骨卜辞

(《合集》,36567)

(属东虢)攸(《合集》,36825,36494)(《缀》,189,218)孝(属虎方)孝(《缀》,189;《英》,2525)艿人方(《合集》,36493)《述行赋》中虎牢,又称制邑,东虢国君死于此,说明曾属于东虢或离东虢很近。制邑在甲骨卜辞中写作“疐”。“癸丑卜,鼎(貞):〔王田〕疐,往〔來亡災〕。王〔(占)曰〕:“吉。”茲〔(孚)〕。”(《甲骨文合集》,37722)《述行赋》中荥阳因秦代设敖仓,大致相当于甲骨卜辞、《散氏盘》(敖)国的位置。《述行赋》中管邑相当于甲骨卜辞中“萑”,圃田相当于甲骨卜辞“甫”。根据《散氏盘》,散(蔡)国应该位于圃田、管邑东南,当时淮水以西。唐代吴元济淮西之乱时蔡州还在西周散(蔡)国的位置。《散氏盘》应读《散[sà]氏盘》,蔡州应读蔡[sà]州。帝辛十祀征人方中“攸”侯之“攸”邑,应对应《散氏盘》中东虢的邑,根据《鬲攸比鼎》穆王三十二年三月初吉壬辰,公元前931年2月13日,15日20:12朔,东虢国君比与卫国争夺攸邑所有权,故“攸”邑在东虢和卫国交界处。《散氏盘》中东虢还辖有“州”邑,“州”西汉属于河内郡,河川以内,高适《东征赋》、李翱《来南录》中的“河”,《史记》中河津,大致相当于今郑州贾鲁河流域,不是现代黄河。所以《散氏盘》时期东虢应在当时敖国、《穆天子传》“嚣氏”北方。蔡邕《述行赋》东南至陈留为止,可接续唐李翱《来南录》结合《散氏盘》推演陈留东的地理。《来南录》中雍丘相当于商周杞国的位置。《散氏盘》“虎、孝、龠、丰父”的诸侯国大致相当于商周虎方,根据《散氏盘》推演,大致在汉代山阳郡湖陵一带。虎方孝邑应为帝辛十祀征人方驻跸的孝邑。《散氏盘》中“虞”应为《穆天子传》中东虞,与“艿”紧邻。“虞”应为西汉梁国虞县。“艿”应为甲骨卜辞中“艿”,商王室与“艿”交恶时称其为“人方”。“艿”为夏代有仍(任)氏,西汉东平国任城。

《散氏盘》西北端在

,今鸿沟附近,东南端在大沽,今郑州管城回族区大湖村,都是3000年左右不变的地名。帝辛十祀征人方巡狩的范围西北端不超过

,今鸿沟。东南不超过当时淮水,今郑州金水河流域。主战场应在今郑州金水区。帝辛之所以视人方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方面,有任氏是夏朝势力最深厚的地方。古本《竹书纪年·帝相》“寒浞使其子浇弒帝,后緡归于有仍”。古本《竹书纪年·帝癸》“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緡氏逃归,遂灭有緡”。另一方面,有任氏与周部落的王季结成姻亲,更令商王深感芒刺在背。《诗经·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艿”(人方)应该是周文王之母太任的故国。《散氏盘》主要签订勘界协议的是三个诸侯国,夨(西虞)、(敖)国、散(蔡)国。夨(西虞)应为吳太伯后裔封在中原的一支。《史记·吴太伯世家》“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吳,在夷蛮。十二世而晉灭中國之虞。”根据《散氏盘》,夨(西虞)位于以南,也就是今鸿沟以南,拥有鲜、且、

等城邑。夨(西虞)应为《宜侯夨簋》中宜侯封国,因封在宜一度称为宜侯。“惟四月辰在丁未” 《宜侯夨簋》虽未载王年,但根据西周建立时间推演,在康王二十六年四月初一的可能性非常大。公元前985年4月12日,11日21:05朔。根据《逸周书·世俘解》推算,武王在公元前1045年4月15日,四月初吉乙未宣告周朝建立。康王在周朝建立60周年纪念日,省珷王、成王伐商图,同时将夨改封在宜。《宜侯夨簋》虽然出土在江苏,但是改封夨在宜的战略目的是稳定殷商旧地统治。“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康王带夨重温武王、成王伐商的地图,是为了夨更好地领会自己封地的战略意义,更有效地屏卫王室。而今江苏其地和伐商无关、亦与巩固殷商旧地统治无关,故“宜”地应根据《宜侯夨簋》中体现的战略意图在殷商旧地附近寻找。结合《散氏盘》夨(西虞)的位置分析,《宜侯夨簋》中“宜”应为战国、汉晋时的宜阳,是西周雒邑的西大门。周襄王四年时属韩国,秦国欲通三川,则必拔宜阳。《史记·秦本纪》“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署其卫尉呼延晏为使侍节 、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配禁兵二万七千 ,自宜阳入洛川。”宜阳在洛川西,洛川为《穆天子传》太行以东、黄河以南的洛水,曹植《洛神赋》中洛川,大致相当于今郑州须水河流域。刘渊的匈奴军队破宜阳,进洛川,雒阳则门户洞开,直接导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西晋末宜阳之战发生在《散氏盘》夨(西虞)、《宜侯夨簋》宜侯地界。晋代洛阳在洛川之阳,大致在今郑州古荥镇一带,可以反推西周雒邑、汉代雒阳、唐代东都洛阳都在这附近。《散氏盘》载夨(西虞)辖有鲜地,应为武王伐商经过的鲜原,《逸周书·和寤解》“王乃出图商,至于鮮原,召邵公奭、毕公高”。西汉时宜阳和新安都属于弘农郡。杜甫名篇《新安吏》描写安史之乱时吏役在新安点兵。“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新安在王城西,唐东都洛阳西。新安也大致在《散氏盘》夨(西虞)一带。《诗经·王风》应为今郑州古荥镇一带,西周洛川之阳雒邑的歌谣。《散氏盘》中记载了西周至关重要的一个诸侯国的位置——單国。“奉于单道,奉(封)于原道,奉(封)于周道”,單道临近原国和周公的封地周。国之重器《四十二年逨鼎》《四十三年逨鼎》《逨盘》的器主單逨应为厉王末期至宣王末期單国的国君。《散氏盘》《裘卫盉》《揚簋》《逨盘》“單”字形比较《散氏盘》《裘卫盉》《揚簋》《逨盘》

《逨盘》中顺次记载在單逨以前历任單国国君單伯,可以由推排西周青铜器历日确定金文中每一位單伯的身份。《裘卫盉》,也称为《三年卫盉》,“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应为恭王三年,公元前926年1月28日,29日2:34上弦,有一天误差。比照《逨盘》,《裘卫盉》中的單伯应为單逨皇高祖零伯。《揚簋》中,扬被册命为司工时,司徒單伯作为佑者。司工扬父在《晋侯苏钟》再次出现。“惟王卅又三年……六月……庚寅……司工扬父入右晋侯苏” 公元前851年6月11日,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钟》与《四十三年逨鼎》均为厉王器,相差十年。故《揚簋》中司徒單伯应为《逨盘》中單逨之父“皇考龏叔”。《裘卫盉》《揚簋》中單伯与《逨盘》中身份对应表《裘卫盉》單伯皇高祖零伯《揚簋》單伯皇考龏叔《四十三年逨鼎》《四十二年逨鼎》是确定厉王、宣王王世年表的利器。《四十三年逨鼎》为厉王四十三年,发生国人暴动之年。“唯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 公元前841年6月15日,14日17:38上弦,有一天误差。《晋侯苏钟》《四十三年逨鼎》可推知周厉王元年主体在公元前883年。《四十二年逨鼎》为宣王四十二年,“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公元前784年5月15日,17日12:16上弦,有两天误差。由《四十二年逨鼎》《士山盘》《膳夫山鼎》可推知,周宣王元年在公元前825年。《士山盘》《膳夫山鼎》的器主即宣王世名臣仲山甫,《诗经·大雅·崧高》《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均将仲山甫描写为国之栋梁。《士山盘》“十又六年九月既生霸甲申” 公元前810年8月29日,31日10:33分上弦,宣王十六年,仲山甫获得贵族入门身份——士。《膳夫山鼎》“唯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 公元前790年12月8日,9日07:01朔,仲山甫获册命“饮献人”。單国的具体位置还可以通过《四十二年逨鼎》细化,宣王四十二年單逨因军功增益其地,“田于疐卅田,于廿田“。“疐’通甲骨卜辞中“疐“地。“(1)弜(勿)田,其每。吉(2)王其田才(在)疐,亡※(災)。大吉(3)至喪,亡※(災)。(4)于宮田,亡※(災)。”(《甲骨文合集》,29012)《甲骨文合集》29012中“宫”地同《散氏盘》中“宫”,《散氏盘》时代属于

(敖)国,“

卑(敖辟)西、宫、襄、武父誓”,

(敖)国应为秦朝荥阳敖仓的地名源头。“疐”地距离荥阳敖仓比较近。“(1)戊辰卜,鼎(貞):〔王于〕

,往〔來亡災〕。一(2)己子(巳)卜,鼎(貞):王于疐,往來亡災。一(3)□□卜,鼎(貞):王〔于〕

,〔往來〕亡災。”(《甲骨文合集》,36561)《甲骨文合集》36561中“

”地同《散氏盘》中“

”,《散氏盘》时代属于

国,“橐、州、

、焂比

”。

通《

比盨》中

,应为西周东虢,“疐”地距离东虢比较近。东虢春秋时被郑国吞并,故“疐”地应距离春秋郑国比较近。所以《四十二年逨鼎》中

地应该是郑国佚之狐的封地“佚”。“疐”应为“制”邑,公元前939年又名之为“虎牢”《穆天子传》“命為□而時□焉。□其名曰□公去乘人□猶□。有虎在乎葭中。天子將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請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獻之天子。天子命之為柙,而畜之東虞,是為虎牢。”《郑伯克段于鄢》“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庄公之母想把疐(制、虎牢),郑国最咽喉的城邑封给段。“京”应为甲骨卜辞中“京”。“(2)癸亥鼎(貞):王令多尹田于西,受禾。(6)乙丑鼎(貞):王令田于京。”(《甲骨文合集》,33209)《甲骨文合集》33209中“西”邑和“京”邑相邻,“西”邑《散氏盘》年代属于

(敖)国“

卑(敖辟)西、宫、襄、武父誓”。“京”邑春秋属于郑国,甲骨卜辞地理与《散氏盘》《左传》中周朝地理相吻合。《散氏盘》中“

”,“奉于敝、城、楮、木”,应为《穆天子传》中盛伯的封国。盛国, 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郕叔武。公元前408年被齐国所灭。《左传》中称为“郕”。古本《竹书纪年·帝癸》“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鳴條。夏師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獲桀于焦門,放之于南巢。”夏桀在逃往有仍氏的路上,战于郕,郕应为《散氏盘》中,有仍氏应为《散氏盘》中艿。盛(郕)国,其地逼仄,从《散氏盘》分析,穆王时期地处卫国、散(蔡)国、敖国几大强国之间。但在《穆天子传》中地位卓卓,不知是不是盛姬盛宠的缘故。《穆天子传》“甲戌,天子西北□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賜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門。” 公元前935年4月17日,周穆王赏赐盛伯之子,为其筑重璧之台。“天子乃殯盛姬于轂丘之廟。壬寅,天子命哭。”公元前935年11月11日,盛姬去世。“井利典之”。井利是《散氏盘》中“井邑”、井国国君,清华简《祭公》三公之一,《簋》器主。井国靠近《散氏盘》中夨(西虞),应为被晋国灭掉的耿国。据《

簋》,“隹廿又四年九月既望,庚寅”,公元前939年9月21日(23日11:36望,有两天误差),井利穆王二十四年被册命为冢司马。盛姬去世时,井利是以三公身份操持葬礼。井国,《散氏盘》中井邑一带,位于以南,今荥阳北部鸿沟以南,是一处具有3000年以上历史的地名。根据《穆天子传》历日与《

簋》《师

簋》对比,穆王井利应为《

簋》器主井

。《穆天子传》盛姬之死,“井利典之”。“壬戌,葬。史錄繇鼓鐘以赤下棺。七萃之士□士女錯踊九□喪下。昧爽,天子使嬖人贈用文錦明衣九領。喪宗伊扈贈用變裳。女主叔㛗贈用茵組。百嬖人官師畢贈。井利乃藏。報哭于大次。祥祠□祝喪罷,哭辭于遠人。為盛姬謚曰哀淑人。天子丘人。是曰淑人之丘。” 公元前935年12月1日,盛姬下葬。盛姬去世日壬寅算作第一天,经过头七、二七,三七下葬。周穆王赠花纹锦所制明衣九领,丧主太子伊扈赠变裳,女主叔㛗赠铺垫之物。百官各有所赠,井利负责收藏助丧之物。井利应为《

簋》器主,《师

簋》中司马井伯。根据《簋》,穆王二十四年九月既望庚寅,公元前939年9月21日,周穆王册命井为冢司马。9月23日11:36望,有两天误差。据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祭公谋父临终时,井利为三公之一。《

簋》“用作朕文祖幽伯宝簋”,井利的一位祖先称为幽伯。《禹鼎》铭文“不顯𧻚𧻚皇且穆公。克夾𥃝先王奠四方。肆武公亦弗叚望賸聖且考幽大弔。懿弔。命禹󰭪賸且考。政于井邦。”《从禹鼎》分析,井国的始祖为穆公。结合《簋》纪念幽伯推演,井国的始封之君应为幽伯/幽大叔。井利称幽伯为文祖,井利应为幽伯之孙,井国第三位国君。井利的父亲,井国第二位国君,《禹鼎》称为懿弔。已失《曶鼎》中井叔。“隹(惟)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 穆王元年,公元前962年7月9日,10日11:27望,井叔出现在“唯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应在穆王元年附近。《曶鼎》前半部分的时间是穆王元年,《

簋》为穆王二十四年,两者相差二十四年。陕西长安张家坡井叔墓证明井叔为姜太公之子。第二代井国国君活跃与昭、穆之际,第三代井国国君井利主要在穆王世,则第一代井国国君应在成康之际受封,姜太公之子井叔应为第一代井国国君。井国为姜太公后代的封国。

(井)国容易与井(邢)国相混淆,

(井)国、井(邢)国在《散氏盘》上都出现了,

(井)国在“

邑”一带,邢国在“刑考”辖地。《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管,蔡,郕,霍,魯,卫,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晉,应,韩,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邢国为周公后代所封。《散氏盘》中部分诸侯国及其源流

邑井国姜太公后代刑邢国周公之胤散(蔡)蔡国文之昭

郕国文之昭原原国文之昭凡凡国文之昭《散氏盘》西北起于

,今鸿沟附近,东南止于大沽,今郑州管城区大湖村,上述诸侯国:邢、蔡、郕、原、凡,均应在今郑州境内。《麦方尊》“王令辟井(邢)𥎦出坏。𥎦于井(邢)。”邢侯封于邢之前封地在“坏”。《噩侯驭方鼎》“王南征。伐角。僪。唯還。自征才坏。噩𥎦馭方內壺于王。”“坏”在噩附近,则邢侯始封地在黄河以南。《邢侯簋》“隹三月,王令荣 内史曰 井(邢)侯 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

人。”周王赐给邢侯州、重、三地之人。“州”同《比盨》中“州”邑,康王二十五年封给东虢,直至《散氏盘》年代还属于东虢,故“州”封给邢国时间应该不在昭、穆二世。

同石鼓文《虞人》石“曾受其

”,通“亯/享”。

地应通《散氏盘》时期东虢辖有的

邑,甲骨卜辞中“

”。邢国、东虢先后辖有“州”“

”二邑,两国应该毗邻,东虢春秋时期为郑国吞并,故邢国应在春秋郑国辖地附近,与《散氏盘》中记载的刑国位置相吻合。《散氏盘》中

(东虢)位于

(敖)国东侧,敖国大致相当于秦以后荥阳敖仓附近,则对比蔡邕《述行赋》位置,东虢接近汉代陈留。则《邢侯簋》中“重人”应为郑国“虫牢”之人。《左传·襄公十八年》“率銳师侵費滑,胥靡,献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郑东北,至于虫牢而反”。虫牢位于郑国东北部。井国国君谱系及主要历史(始祖)姜太公《禹鼎》穆公第一代井国国君《

簋》幽伯《禹鼎》幽大叔第二代井国国君《禹鼎》懿叔《曶鼎》井叔《穆天子传》“戊戌,……是日也,天子北入于𠛥,與井公博,三日而決。”公元前940年12月3日,周穆王进入𠛥邑,与井公博弈,三天才决出胜负。《穆天子传》“戊寅,天子西升于陽□。過于靈□井公博”公元前935年2月20日,周穆王向西到达阳邑,过于灵邑与井公博弈。第三代井国国君井利清华简《祭公》三公之一井利《

簋》穆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39年9月21日井利受册命为冢司马。《师簋》司马井伯《穆天子传》“井利典之”公元前935年11月盛姬葬礼,井利主持。《穆天子传》“壬戌,葬……井利乃藏。”公元前935年12月1日,盛姬下葬。井利负责收藏助丧之物。恭王世井国国君《永盂》“十又二年初吉丁卯”公元前917年12月31日,23:47朔,井伯见证赐师永田夷王世井国国君《师虎簋》“元年六月既朢甲戌”公元前915年5月2日,3日15:48望册命师虎作为井伯佑者。宣王世井国国君《走簋》“十又二年,三月既望庚寅”公元前814年3月29日,28日3:36望,赏赐走,井伯陪同。《穆天子传》中有八个时间支点可以证明其记录的是真实历史。1,西征昆仑前举行祭河大典时间。“吉日戊午”,公元前945年3月24日,穆王十八年春社日。2,在昆仑舂山举行望祭时间。“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公元前945年7月31日,8:34望,季夏丁卯,周穆王登上阿尼玛卿山最高峰玛卿岗日,举行望祭,这一天很可能是穆王十八年八月十五。3,西征昆仑归来告庙时间。“吉日甲申,天子祭于宗周之廟”。公元前943年12月5日,1:50望,周穆王在宗周之庙祭祀。望祭舂山和告庙都在望日举行。4,卷四入南郑时间。“吉日丁酉,天子入于南鄭。”公元前942年2月16日,17日3:46朔。此处吉日指朔日,和现代推算结果有一天误差。5,大暑节气时间。“辛丑塞。至于臺,乃大暑除”。公元前939年8月3日,穆王二十四年大暑,辛丑,与现代推算的大暑日期完全一致。6,大寒节气时间。“丙辰……日中大寒”,公元前935年1月29日,丙辰,1月28日乙卯14:57大寒,和现代推算结果有一天误差。7, 卷五入南郑时间。“吉日丁亥,天子入于南鄭”,公元前935年3月1日,2:13朔。此处吉日指日月合朔日。8,卷六入南郑时间。“吉日辛卯,天子入于南鄭”。公元前934年12月25日,15:17望,此处吉日应指望日。《穆天子传》和《曶鼎》《大盂鼎》《

簋》《小盂鼎》《廿七年卫簋》《虎簋盖》《作册吴盉》《𩰫攸从鼎》一道,可以证明周穆王元年,是公元前962年。

(0)

相关推荐

  • 邹鲁文化探源:邾(邹)灭亡时间考

    战国时邹国周边形势 不少文章声称古邾亡于楚或齐,但究竟亡于何年?齐虽数次强大,几次兵临邾国附近,但齐以邾(邹)制鲁的意图明显,鲁不灭,齐不太可能灭邾(邹).<世本>虽说邾国灭于齐,却无实证 ...

  • 谈谈金文中旧释所谓“酒”的“祼”字

    金文中有一个常见字,字形如下: 此字现在一般大家隶定为" ",见于以下金文: 马鼎:戊寅,王口(曰): ,易(锡)贝. 叔虞方鼎:隹(唯)十又亖(四)月,王 ,大 , (祷)才(在 ...

  • 古器物中的邢国文化

    邢国是周公庶子始封之国.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很少,只是散见于<左传><国语><诗经><穆天子传>等传世文献中,其中有的记载史事还有些争议.在青铜器资料中, ...

  • 西周灭商之后,是如何有效控制诸侯国的,朝觐真的管用?

    虽然分封制度为西周初期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今天的历史学习者在以"上帝视角"审视了西周历史之后,常常会认为这项制度虽然带来了利益,但是其消极的一面也非常明显--分封制度为诸 ...

  • 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管仲故事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5-11-15 20:57 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又称管敬仲.颖上(颖水之滨)人.其祖先是周的同姓管国后裔,父亲管庄曾任齐国大夫,后 来家道衰 ...

  • 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为何被周王以残忍手段烹死?

    周夷王三年,齐哀公得到一条消息,周天子病了,病得很重.齐哀公一想,天子病了咱得去探视,虽说周王室日暮西山,可人家毕竟还是领导,按规矩诸侯都应该去侍奉.万一天子一高兴,赏点啥奇珍异宝那就赚大发了.如果天 ...

  • 忘记了语言也不忘记对故乡的思念 商朝消失的二十五万殷商军民

    公元前166年,匈奴40万大军进犯西汉王朝.匈奴斥候(侦察兵)一部,一溜烟飞奔到甘泉(陕西省淳化县),距离首都长安仅80千米. 公元前166年 匈奴入侵关中 汉文帝刘恒派兵反击,但是战果寥寥.匈奴人在 ...

  • 西泠十五周年秋拍 | 中国书画古代部分精品预赏(一)「江南收藏•书画艺术」

    图文:西泠拍卖 局部 2019西泠十五周年秋拍 文嘉(1501-1583) 盘谷图 设色绢本 手卷 出版: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P168第41号"文江隐吏",第7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

  • 十万个冷知识(四百二十五)

    中国人的脸,在菲律宾是土豪的象征,菲律宾70%的经济,都掌握在华裔手中.菲国内10大富豪有8位是祖籍福建的华人. 小编:菲律宾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很随意,没钱有没钱的快乐,你不懂--"寅吃卯粮& ...

  • 封建礼乐话西周(十五)——西周的农业生产

    夏商周三代的经济模式,虽然都是以农业为主,但夏代有一定的游牧.渔猎性质,商代则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直到西周将井田制度化,中国才真正确立了以农业生产为本的经济模式. 88.1中国先秦时期--夏商周 ...

  • 第十五回袭太原元扩廓中计略临洮李思齐出降

    却说元顺帝闻通州被陷,惶急异常,亟御清宁殿,集三宫后妃,及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准备北行.左丞相失烈门,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官伯颜不花进谏道:"陛下宜固守京都,臣等愿募集兵民,出城拒战.&quo ...

  • 《万历十五年》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

    《万历十五年》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

  • 第十五回

    东昏侯国破被诛萧司马功成受禅 词云: 君爱荒淫,臣甘谄媚,笙歌脂粉醒还醉.只知贪恋朝夕欢,何曾想着头颅计. 龙虎影从,风云际会,一时圣主登天位.兴亡岂独是天心,想来一一皆人事. 右调<踏莎行&g ...

  • 卷三百六十五 ◎人事部六

    ○面 <说文>曰:面,颜前也.从{一自},(音首.)象人面形.〈爰页〉,(音于愿切.)面不正也.頢,(音括)短面也.颔,(音胡感切.)面黄也.〈酃页〉,(音刀丁切.)面瘦浅颥颥也.赧,面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