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品种马铃薯刷新高产纪录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图/记者江斌伟)19日,马铃薯新品种希森6号单产达4738.19千克,刷新新疆马铃薯种植高产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薯”。

  19日上午,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薯类课题组邀请新疆农业大学、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位于达坂城区乌拉泊街道(原新疆化肥厂)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田进行田间现场实收测产。

  微凉的秋风中,马铃薯株高约70厘米,株型直立,生长旺盛。茎叶均为绿色,偶见白色花朵。翻开土地,椭圆形的土黄色土豆欢快的翻滚着,一窝窝聚在黑土里,一派丰收景象。

  测产现场,专家组选取3个样点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实收产量4738.19千克/亩,商品率为98.65%。这是新疆首次正式对马铃薯展开测产。

  这片高产示范田380亩,种植着新疆农业科学院引进的新品种希森6号。该品种是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用Shepody(夏波蒂) XS9304做亲本选育而成。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农艺师罗正乾介绍,该品种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约70厘米,天然结实性少,单株主茎数2.3个,单株结薯数7.7个,匍匐茎中等,薯块大小均匀,薯皮光滑,黄皮黄肉,商品率高,是适合薯条加工及鲜食的中熟品种。2018年作为新品种引进后,受到市场及种植户喜爱。2021年,该品种在全疆种植面积近万亩。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适应性广的特点,常年种植面积8000万亩以上,面积和总产世界第一,平均产量1.2吨。新疆得天独厚的气候适合种植马铃薯,全疆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量11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2.3吨,是全国平均单产的两倍。

  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恩良认为,此次创高产纪录,意味着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配套栽培技术取得成功。该品种增产潜力巨大,对新疆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新疆马铃薯单产水平和品质稳步提升,推动马铃薯产业逐步驶入快车道。

  专家解惑——

  土豆并非作物果实

  “很多人都喜欢吃土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它不是果实,而是膨大的茎,也就是侧枝长大形成的块茎。”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农艺师罗正乾揭秘。

  罗正乾告诉记者,马铃薯开花后,部分品种会在顶部结出绿色果实。如果果实少,营养不易分散,且集中到块茎生长上,有助于提高土豆产量。

  马铃薯的茎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即主茎,草质多汁,呈绿色间有紫色,有少数茸毛。植株有直立、匍匐和半匍匐之分。

  还有一些匍匐茎,是从地下茎各节发生,地下生长的尖端发育形成块茎,这就是人们食用的土豆。

  由于品种不同,马铃薯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长筒形;表皮有光滑、粗糙或网状;皮色有白、黄、红、黑、紫等等。肉色有白、黄、黑、紫等。

  延伸阅读——

“状元薯”是怎样养成的

  希森6号刷新新疆马铃薯高产纪录,奥秘何在?测产现场,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由他们解读如何养成“状元薯”的。

  在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农艺师徐琳黎看来,选择好品种是关键,优质的脱毒种薯是先决条件。

  近年来,为满足新疆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用途的需要,该团队陆续引进一批优良、抗逆品种,涵盖早熟鲜食品种、中熟鲜食品种、加工专用品种,逐步更新老品种,提升鲜薯产量及品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脱毒种薯是通过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剔除薯块中的病毒,而繁育出来的不带病毒的健康种薯。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种植也是重要因素。

  根据新疆不同种植区域气候特点,结合优良品种,配套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单产及块茎品质。

  “要根据商品薯用途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早熟品种和加工品种适当密植,亩播种密度4000-4500株,中晚熟菜用薯控制在3800-4000株左右。”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农艺师罗正乾说。

  在种植过程中适当深播,培两遍土,以防马铃薯绿头。测土配方施肥,并结合滴灌设施,实现肥水一体,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马铃薯生长。“病虫草害防治少不了。” 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恩良补充。

  他说,新疆气候干燥,主要发生土传性病害。种植过程中病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选用优质脱毒种薯,避免源头传染,结合轮作倒茬减少过程感染,并使用新型生物制剂农药,发展绿色有机马铃薯产业,不断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和品质,最终繁育出“状元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