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立博物馆-1:精美绝伦的建筑和被印在钞票上的油画

上一篇:汇集四家顶级博物馆的广场和拥有七国特色建筑的街道

当你第一次看到荷兰国立博物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它与之前看过的某幢建筑很像?我当时觉得它好像小一号的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同样的红砖外立面用黄色石头勾勒线条并装饰浮雕;突出的中塔聚焦人的视线,城堡式屋顶的角楼收住横向展开的立面;高耸的尖塔显现出哥特的样式,方形带半圆拱饰的窗户又流露出文艺复兴的风格。是的,这两幢大型公共建筑都是荷兰建筑大师皮埃尔·库贝斯(Pierre Cuypers,1827-1921)的设计,均为哥特式与文艺复兴式相结合的产物。

为了保证不阻隔南北通行,博物馆建筑中间修成了开放式的门洞。门洞上方的浮雕装饰带表现了与艺术相关的主题:智慧女神雅典娜端坐正中,最左边的一群人围着一对母子模特作画,他们右边的几位则拿着绘画作品与建筑设计准备献给女神,最右边的一组在制作雕像,靠近中间偏右的几位则抱着他们的雕像和调色板向女神走来。

屋顶上的命运女神福尔图娜手持两顶桂冠,也许是要授予最杰出的画家和雕塑家。三角楣的盲窗上绘制着荷兰最重要的几座城市形象和名称。

建筑的四周围绕着开放式的花园,不需要门票也可进入。

走进下沉的建筑内庭,东边是咖啡馆和纪念品店,西边是主入口和信息台,售票处在正中间。我们拿着荷兰通卡在一个单独的售票口换到门票,终于可以步入这座艺术的圣殿。

老实说,这幢建筑本身还是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如墙上的彩绘、花窗玻璃,以及地上的马赛克拼图。

当地学校的老师会给孩子们逐一讲解。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直奔二层的中心区,那里是集中了国立博物馆核心展品的荣耀画廊。荷兰黄金时代最著名的几位画家:伦勃朗、弗美尔(Jan Vermeer,1632-1675)、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1582-1666)、雅各布·范·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1629-1682)、扬·斯泰恩(Jan Steen,1626-1679)等人的作品均在这里。

首先看到的是弗兰斯·哈尔斯的几幅肖像画。弗兰斯·哈尔斯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他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笔触洒脱洗炼、色彩简洁明快,对后来整个欧洲绘画技法的改进都有很大启发。他在这里最著名的一幅是1622年绘制的《以撒·马萨和贝娅特丽克丝·范·德伦的结婚像》。画中人物是哈尔斯的好友,他们在绘画当年的4月新婚。可能也正因为他们与画家的关系,使其能展现出一种非常松弛的姿态。二人坐在树下,其中男子斜倚着,手指心脏,仿佛在进行某种表白;女子将手搭在男子肩头,抿着嘴止住笑,脸上荡漾着幸福,二者的亲密关系显露无疑。左下角的刺芹蓟在荷兰象征男人的忠诚,右边背景中是漂亮的带雕像的喷泉花园,也可以称之为爱情花园。

另一幅非常有特点的是1628-1630年创作的《快乐的酒徒》。画中人物从装束上看是位民兵组织成员,其项上所挂的奖牌中是奥兰治亲王莫里斯(Maurice,1567-1625)的头像,说明这是他多年以前获得的荣誉。他身穿皮衣,领子和袖口都有精致的蕾丝边,斜戴一顶宽檐帽,左手持一杯白葡萄酒,仿佛是在举杯庆祝或邀观画者加入饮酒庆祝的行列。这一题材在当时很受欢迎,加上并不清楚画中人物的具体身份,很多学者将此画归为风俗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肖像画。此画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动态效果,这点被画家粗犷的笔触表现得十分生动。

哈尔斯正是凭借这种在当时极为少见的粗犷笔触走向成功的。他绘制的肖像虽然没有那么细腻,却极为传神,比如这幅1630-1633年创作的《尼古拉斯·哈舍拉尔》。画中人物是阿姆斯特丹的啤酒厂老板兼民兵组织头目。他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本人则阻止了一次暴民对西印度公司的抢劫,具有极高的声望。如果说上一幅还可归为风俗画的话,这一幅则是地地道道的肖像画。

也并不是所有客户都对哈尔斯的这种新画法买账,据说就在当年哈尔斯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仍有不少社会名流对他这种“漫不经心”的笔法不以为然,他们会转向哈勒姆的另一位知名画家科内利斯·维斯普伦克(Johannes Cornelisz Verspronck,1603-1662)。维斯普伦克出生在一个绘画世家,父亲便是他的启蒙老师,长大后拜在哈尔斯门下。他常常让客户摆出轻松自然的姿势,这大概就是受哈尔斯的影响。但与老师不同的是,他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这点上反而比老师更为传统,很可能是打小受家教的影响根深蒂固。据说他深受女性客户的欢迎,原因是能把女人佩戴的珠宝首饰绘制得更清晰。这幅《蓝衣女孩》创作于1641年,是维斯普伦克最著名的一幅作品,曾被印在25荷兰盾的钞票上。

说到清晰,可能下面的这位更胜一筹。威廉·克拉斯·海达(Willem Claesz Heda,1594-1680)是活跃在哈勒姆的另一位优秀画家,专攻静物画。在这幅画中他把餐桌上的金银器皿、锡壶、玻璃杯、牡蛎,甚至面包渣和褶皱的餐巾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通过色调的变化,将光影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又被称为“色调的盛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