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 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机制与四种功能,你知道吗?


媒体报道对受众感知和评价社会群体产生重要影响。李普曼在《舆论学》中认为,媒介对于社会的反应不是镜子式的再现,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媒介报道形成的拟态环境影响受众对于现实环境的判断。

媒体对一般问题的框架影响了人们对该问题的理解,媒体框架为问题、事件和所涉及的参与者赋予意义,并使之凸显。框架可以定义问题,做出道德判断,并归咎于责任。下面,我将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性地梳理。

一、框架定义的发展脉络

框架理论最早由戈夫曼引进社会学研究,首次将框架概念应用与传播情景中。戈夫曼对框架(frame)的定义是:“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则与主观过程(Goffman, 1974)。”

对于框架的另一类定义认为框架是积极的意义生产过程。恩特曼认为,媒介从业人员对事物的选择和凸显会影响受众对事物的理解,侧重于框架的传播效果(Entman,1993)。盖姆森指出:框架是有组织的中心观点或线索故事,为一系列的事件提供意义(Gamson,1989)。

第三类定义认为框架不仅是意义的生产,还是一种有规律的筛选手段。吉特林发展戈夫曼关于框架的观点,认为框架就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时表现所使用的准则(Gitlin, 1980)。”

总的来说,媒介报道框架就是媒介为事件叙述提供的一种叙事方式,它包括素材的选择、组合以及话语的叙述模式。媒介通过对事件的筛选、加工、组合、强调进行报道,形成不同的报道框架。

二、建构新闻框架两种机制

1、报道规模控制:通过报道量和报道顺序的控制,来放大或淡化某个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或影响。

2、具体信息的呈现

(1)行为主体——新闻事件的实施人、责任人或机构

(2)身份认定——对空难受害者身份属性的提示和定性

Eg.

①突出受害者作为“人”的属性,在受众中产生共鸣和“移情”效果

②对受害者的弱化报道,强化了事件属于技术失误的新闻框架

(3)归类打包——将新闻事件归类于不同性质的范畴,贴附标签的过程

(4)引申泛化——对新闻事件的实质做一般意义上的阐释

Eg.

①美国主流媒体将苏联击落韩国航空客机事件上升到苏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层面上加以拷问;

②美国击落伊朗航空客机事件的报道中仅仅把它作为技术失误来处理。

三、框架的功能与效果的形塑

框架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提供问题的定义;阐释事件的原因;提供道德评价;示意解决方案。

框架是我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我们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态度及行为反应,这种影响称作框架效果。

即使是本质相同的事件,由于文本的表述框架不同,人们的反应或决策选择也会有很大差异。框架效果不是绝对的,它只能经过与受众框架的互动才能够体现出来。受众框架,即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围绕某新闻事件的受众个人反应或作为集合反应的舆论态度,是媒介框架和受众框架相互作用的结果。

【论文推荐】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

【作 者】刘涛

【摘 要】框架是人为构造的并加以组织化而形成的一套理解事物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框架运作的底层语言涉及到逻辑学意义上的范畴论问题。范畴是一种基础性的框架语言,铺设了一切释义行为发生的元框架(metaframe),本质上指向框架运行的底层释义系统。框架生产对应的是一个深刻的修辞发明(rhetorical invention)命题,其目的就是在修辞学意义上进行争议宣认,即通过对争议点的发明与构造而赋予争议本身既定的认知框架。在话语实践中,定义框架、知识框架、情感框架和价值框架构成了四种普遍存在的元框架形态。然而,话语实践中的争议宣认方式往往因为修辞情景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演变和流动状态,而这引申出“浮动的框架”(floating frame)这一崭新的理论命题。

【关键词】元框架;修辞发明;争议宣认;定义框架;知识框架;情感框架;价值框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