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不靠海,但栖霞人也懂海鲜——郝懿行和他的《记海错》 2024-05-10 15:26:40 海货,海鲜,海味,海错。这几个词汇,其实说的都是海中的物产,只不过有的用于白话,有的用于文言。其中的“海错”,就是比较文雅的一种。古代文人写书著作,多用“海错”一词。在清代,有一本记录海鲜知识的书籍,名字就叫做《记海错》。在三面环海的胶东半岛,栖霞是为数不多的内陆县市。而有趣的是,《记海错》的作者,就是来自不靠海的栖霞,他的名字叫做郝懿行。郝懿行(1757~1825), 字恂九,号兰皋,栖霞城人,出身于明清栖霞四大望族牟郝林李中的郝氏家族。根据《栖霞县志》记载,他在乾隆五十一年以优贡入太学,乾隆五十三年中举,清嘉庆四年中进士,此后任户部额外主事达二十多年,道光五年病逝于京师。就仕途而言,担任闲职的郝懿行并不显赫。但他在经学、训诂方面的成就非同小可,代表作有《尔雅义疏》、《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诗说》、《礼记笺》等。后来,这些著作被收录成集,称《郝氏遗书》,清末就曾刊刻出版。到了当代,齐鲁书社也曾整理发行了一套《郝懿行集》,全书有七大本,超过三百万字,真可谓大部头之专著。在郝懿行的著作当中,篇幅只有五十多页(估计万字左右)的《记海错》其实并不起眼。但作为一本记录海产品的古书,它也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市编修《水产志》的时候,也曾提到过这本书。 或许有的朋友心中会这样想:“栖霞不靠海,由栖霞人来写海产品,够资格么?”这一点,郝懿行当年可能也想到了(实际上他的妻子王照圆来自福山古现王氏家族,不仅距海不远,也很有文化,对郝懿行写书也很有帮助)。因此,他在写《记海错》的时候扬长避短,重点介绍的不是打鱼捞虾的方法,而是考证古籍对同一海产的记载,以及该海产在京师的流通情况。通俗一点来说,这是一本专门训诂“海鲜”的书。 训诂,多少会给人一种“佶屈聱牙”的感觉。不过,郝懿行在书中也记录了不少相对有趣的现象。其中,对于加吉鱼(现在通俗写法如此,《记海错》中写作嘉鯕鱼),郝懿行记载说:“啖之肥美……(然)经宿味辄败,京师人将冰船货致都下,因其形象谓之大头鱼。”也就是说,加吉鱼味道鲜美,在京城也深受欢迎。但当时没有冷链物流,想要吃到味道比较好的加吉鱼,只能用冰船运过去。显然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这个口福。 再者,郝懿行又提到了海肠的鲜美。他说:“(海肠)海人亦喜啖之,或去其血,阴干其皮,临食以温水渍之,细切下汤,味亦中啖。”书中还记载,用海肠作为鱼饵,加吉鱼容易上钩。两百年过去了,据说如今的海钓人士,仍推崇这一方法。此外,郝懿行还考证了在古籍《文选》和《南越志》中提到的“蜛蠩”,就是登莱海边说的“八带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郝懿行写这本书时,是在嘉庆丁卯(嘉庆十二年)。当时他已经在京师居住数载,未免思乡。他自己在序言中也说道:“余家近海,习于海久,所见海族亦孔之多,游子思乡,兴言记之。”因此,《记海错》写的不仅是海鲜,也是寄托了胶东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赞 (0) 相关推荐 入秋,就该吃海鲜,好吃到流泪的海肠加上“它”是九月最好的选择 鲜,是海鲜共同的特点,而"非常鲜"则是海肠的特点.看到海肠是不是就感到头皮发麻,但是好吃到流泪的也是海肠,它的大名叫做单环刺螠.他们看起来就像是脱了衣服的海参. 海肠喜欢在浅海喝海 ... 郝乙书法——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郝乙书法--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上周美国加州北部风暴登陆之后大量海鲜被冲上海滩 12月6日一场风暴袭击了美国加州北部,风暴过后美国加州德雷克斯海滩上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海肠,专家认为风暴迫使这些海肠离开了它们的水下家园并且把它们带到了海滩上. 类似这种情况多年以来在全球各地沿海地区遭 ... 美丽中国-1149:鹅城惠州1 说起广东,好像每个人第一反应都是好吃的早茶. 但广东其实藏着数不清的宝藏城市,而在广东有这样一座可爱的城市,它被称为"鹅城". 惠州之所以叫"鹅城",是一个传说 ... 不靠海的栖霞也有一个经常跑船的村庄,名叫“公山后”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大多数县市区都有或长或短的海岸线,唯独栖霞.平度和莱西是例外(不算各种功能园区). 在这三个"内陆县"当中,栖霞的情况尤为典型.因为平度和莱西虽然不靠海,但辖区都 ... 栖霞散记丨《栖霞散记》序 本专栏的作者栖霞岭主是栖霞艺墅主人金晓霞女士的号.金晓霞,一个浸润于西湖烟云二十年,体验于人生变幻的艺文策划者.现为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浙江联络部秘书长,杭州栖霞艺墅主持人.艺墅云云,我理解就是艺术的 ... 如霞的枫叶,栖山遍野 如霞的枫叶,栖山遍野 作者│火火灿灿 尽管寒风凛冽, 却阻挡不住, 赴栖霞山观赏枫叶! 乘公交车606到宝华山, 转乘南京195直达栖霞山. 疾步迤逦两旁建筑屏风高耸的小道, 好在没多久, 豁然开朗! ... 骑车在“海莱栖”三县市的交界处转一圈,是种什么体验? 生命在于运动,而今天这篇图文的主题就是运动. 前段时间给大家看过从海阳市徐家店镇步行到莱阳城的视频,这次也是跨县市的长距离行进,不过不是步行,而是骑车. 有位网名是"陆豪"的朋友, ... 【雅人韵士】孙奉武|松海苍波霞霭里,黛山碧影水云间。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人简介 孙奉武:松涛震谷.网名自骁轩主.汉族.中共党员.辽宁省阜新市人辽宁省彰武县人,企业领导干部退休.喜爱闲吟,笔耕不辍,诗路 ... 诗歌:“疫”线爱情 | 侯惠霞 主播 | 侯惠霞 "疫"线爱情 侯惠霞 (一) 有一种浪漫 叫"与你并肩作战" 有一种称谓 叫"战友夫妻" 他身着警察蓝 她身穿防护衣 他在关卡值勤 她在检测 ... 霞城的年味-霞城特色美食记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霞城是哪里?现在,咱们就来了解一下霞城,霞城,又名赤城,指雄俊高大的城,也指霞城隐赤标.霞城即赤城位于北京北部,河北省西北部,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北依坝上草原,南邻首都北京.当然也 ... 小霞微诗选 文/小霞 主播/雪月空明 小霞微诗选 文/小霞 主播/雪月空明 [海子] 你幻化的思维 让人总跟不上 你的步履匆匆 你的诗作 是悟析灵魂的魔盒 让人总想在 你的魔盒里 寻找梦幻的方阵 你是星辰里 最璀璨的那颗 在人们仰视时 为 ... 流霞是什么意思,流霞的查法 流霞是八字神煞的一种,古代人民称之为"血煞",主血光之灾.如果人八字中带有流霞,一生难逃血光之灾.若没有吉神解救,危害更大,重者甚至死于意外之祸.那么如何查自己是不是命带流霞呢?下 ...
海货,海鲜,海味,海错。这几个词汇,其实说的都是海中的物产,只不过有的用于白话,有的用于文言。其中的“海错”,就是比较文雅的一种。古代文人写书著作,多用“海错”一词。在清代,有一本记录海鲜知识的书籍,名字就叫做《记海错》。在三面环海的胶东半岛,栖霞是为数不多的内陆县市。而有趣的是,《记海错》的作者,就是来自不靠海的栖霞,他的名字叫做郝懿行。郝懿行(1757~1825), 字恂九,号兰皋,栖霞城人,出身于明清栖霞四大望族牟郝林李中的郝氏家族。根据《栖霞县志》记载,他在乾隆五十一年以优贡入太学,乾隆五十三年中举,清嘉庆四年中进士,此后任户部额外主事达二十多年,道光五年病逝于京师。就仕途而言,担任闲职的郝懿行并不显赫。但他在经学、训诂方面的成就非同小可,代表作有《尔雅义疏》、《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诗说》、《礼记笺》等。后来,这些著作被收录成集,称《郝氏遗书》,清末就曾刊刻出版。到了当代,齐鲁书社也曾整理发行了一套《郝懿行集》,全书有七大本,超过三百万字,真可谓大部头之专著。在郝懿行的著作当中,篇幅只有五十多页(估计万字左右)的《记海错》其实并不起眼。但作为一本记录海产品的古书,它也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市编修《水产志》的时候,也曾提到过这本书。 或许有的朋友心中会这样想:“栖霞不靠海,由栖霞人来写海产品,够资格么?”这一点,郝懿行当年可能也想到了(实际上他的妻子王照圆来自福山古现王氏家族,不仅距海不远,也很有文化,对郝懿行写书也很有帮助)。因此,他在写《记海错》的时候扬长避短,重点介绍的不是打鱼捞虾的方法,而是考证古籍对同一海产的记载,以及该海产在京师的流通情况。通俗一点来说,这是一本专门训诂“海鲜”的书。 训诂,多少会给人一种“佶屈聱牙”的感觉。不过,郝懿行在书中也记录了不少相对有趣的现象。其中,对于加吉鱼(现在通俗写法如此,《记海错》中写作嘉鯕鱼),郝懿行记载说:“啖之肥美……(然)经宿味辄败,京师人将冰船货致都下,因其形象谓之大头鱼。”也就是说,加吉鱼味道鲜美,在京城也深受欢迎。但当时没有冷链物流,想要吃到味道比较好的加吉鱼,只能用冰船运过去。显然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这个口福。 再者,郝懿行又提到了海肠的鲜美。他说:“(海肠)海人亦喜啖之,或去其血,阴干其皮,临食以温水渍之,细切下汤,味亦中啖。”书中还记载,用海肠作为鱼饵,加吉鱼容易上钩。两百年过去了,据说如今的海钓人士,仍推崇这一方法。此外,郝懿行还考证了在古籍《文选》和《南越志》中提到的“蜛蠩”,就是登莱海边说的“八带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郝懿行写这本书时,是在嘉庆丁卯(嘉庆十二年)。当时他已经在京师居住数载,未免思乡。他自己在序言中也说道:“余家近海,习于海久,所见海族亦孔之多,游子思乡,兴言记之。”因此,《记海错》写的不仅是海鲜,也是寄托了胶东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海货,海鲜,海味,海错。这几个词汇,其实说的都是海中的物产,只不过有的用于白话,有的用于文言。其中的“海错”,就是比较文雅的一种。古代文人写书著作,多用“海错”一词。在清代,有一本记录海鲜知识的书籍,名字就叫做《记海错》。在三面环海的胶东半岛,栖霞是为数不多的内陆县市。而有趣的是,《记海错》的作者,就是来自不靠海的栖霞,他的名字叫做郝懿行。郝懿行(1757~1825), 字恂九,号兰皋,栖霞城人,出身于明清栖霞四大望族牟郝林李中的郝氏家族。根据《栖霞县志》记载,他在乾隆五十一年以优贡入太学,乾隆五十三年中举,清嘉庆四年中进士,此后任户部额外主事达二十多年,道光五年病逝于京师。就仕途而言,担任闲职的郝懿行并不显赫。但他在经学、训诂方面的成就非同小可,代表作有《尔雅义疏》、《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诗说》、《礼记笺》等。后来,这些著作被收录成集,称《郝氏遗书》,清末就曾刊刻出版。到了当代,齐鲁书社也曾整理发行了一套《郝懿行集》,全书有七大本,超过三百万字,真可谓大部头之专著。在郝懿行的著作当中,篇幅只有五十多页(估计万字左右)的《记海错》其实并不起眼。但作为一本记录海产品的古书,它也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市编修《水产志》的时候,也曾提到过这本书。 或许有的朋友心中会这样想:“栖霞不靠海,由栖霞人来写海产品,够资格么?”这一点,郝懿行当年可能也想到了(实际上他的妻子王照圆来自福山古现王氏家族,不仅距海不远,也很有文化,对郝懿行写书也很有帮助)。因此,他在写《记海错》的时候扬长避短,重点介绍的不是打鱼捞虾的方法,而是考证古籍对同一海产的记载,以及该海产在京师的流通情况。通俗一点来说,这是一本专门训诂“海鲜”的书。 训诂,多少会给人一种“佶屈聱牙”的感觉。不过,郝懿行在书中也记录了不少相对有趣的现象。其中,对于加吉鱼(现在通俗写法如此,《记海错》中写作嘉鯕鱼),郝懿行记载说:“啖之肥美……(然)经宿味辄败,京师人将冰船货致都下,因其形象谓之大头鱼。”也就是说,加吉鱼味道鲜美,在京城也深受欢迎。但当时没有冷链物流,想要吃到味道比较好的加吉鱼,只能用冰船运过去。显然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这个口福。 再者,郝懿行又提到了海肠的鲜美。他说:“(海肠)海人亦喜啖之,或去其血,阴干其皮,临食以温水渍之,细切下汤,味亦中啖。”书中还记载,用海肠作为鱼饵,加吉鱼容易上钩。两百年过去了,据说如今的海钓人士,仍推崇这一方法。此外,郝懿行还考证了在古籍《文选》和《南越志》中提到的“蜛蠩”,就是登莱海边说的“八带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郝懿行写这本书时,是在嘉庆丁卯(嘉庆十二年)。当时他已经在京师居住数载,未免思乡。他自己在序言中也说道:“余家近海,习于海久,所见海族亦孔之多,游子思乡,兴言记之。”因此,《记海错》写的不仅是海鲜,也是寄托了胶东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