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驻足鄂州的书法家
书坛至宋代又显现出复归晋人的风气。宋太宗诏刻《淳化阁帖》,改变了宋人追随颜、柳的狭窄眼光,找到了融合晋唐之风的途径。苏轼等一系列名家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书坛的面貌,“帖学”肇始。此期驻足鄂州的书法家基本上也是以苏轼为中心而转移的。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宋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为英州团练副使。黄州、武昌仅一江之隔,在黄州期间苏轼常泛舟江面,往返于两地之间.特别是喜游西山,于西山寺内歇息,与僧人唱和,留下不少佳句,如《武昌西山诗并引》、(烟江叠嶂图》、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酌菩萨泉代酒送友人王子立》等。苏轼的书法作品更是在中国书坛独树一帜,其书“胜新意,不践古人”,他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推求。”其书深厚朴茂,用笔点画丰富,形体丰满,体势趋扁而古蝴,从茂密中求空灵,表现了-种既潇酒又做岸的人格精神。如其《黄州寒食诗帖》,有“天下第三行书”之誉。苏轼离开黄州前夕,还夜游武昌西山,写下“清风异水月衔山,幽人夜渡昊王岘”的诗句,对西山流连不已。回汴京后仍作有《武昌西山》诗,以缅怀故地,时和者达三十余人,后苏轼将和诗亲录成册,寄回西山勒石m,现有《武昌西山诗》手迹拓片传世并被收入《三希堂法帖》
苏辙(1039年-1112年), 字子由,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鄂州西山九曲岭边有九曲亭,为苏轼重建。为纪其事,苏辙写下著名的(九曲亭记》。苏辙工行书、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引黄庭坚语称:” 书瘦劲可喜、反复观之。当是提笔其急面腕著纸,故少雍容耳。”王其书颇得东坡神的,有《(跋挑耳图》、《践怀素自序帖》 墨迹存世黄庭坚(1045年-1105年). 江西诗派的领袖,“ 苏门四学士”之一,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他的书法,有强烈的个性,自成一家。
黄庭坚与苏轼-一样,有着浓浓的西山情结。西山古寺后有一座楼阁,日“松风阁”,该处松林茂密,松涛不绝于耳。黄庭坚游西山,夜宿松风阁,听松涛成咏,写下了千古名篇《武昌松风阁诗》。黄庭坚何时写下这首诗?人们普遍认为,是崇宁元年(1101年)苏轼死后黄庭坚与友人夜游西山而作,但近年有学者认为,该诗是元丰六年(1083年)春夏之交,黄庭坚首次来黄州探访苏轼,与苏轼、张来、苏辙等人夜游鄂州西山而作,因而《松凤阁》应属黄庭坚早期的作品。这次夜游西山被称为中国书坛的一大雅事,如同当年“兰亭修契”一出土的三方慕志铭石能证明黄庭坚崇宁元年来武昌。1991年12月,鄂州西山北麓发现了一座北宋时期的夫妇合葬墓,墓内出士三方墓志铭石。其一为《有宋李公深之墓志铭》.由张耒撰。晁补之书,共858字;其二为(有宋李深之墓志盖》.由黄庭坚篆书;其三为《宋龚夫人葛志铭》,张未费并书,420字。考察葛志铭内容得知,死者李深之,北宋福州人、与张未家为世交,晚年寓居武昌,善交游。其子为进士.任武昌县尉,因父老迎养于武昌,崇宁元年9月卒。其时苏门三学士均聚于武昌,寻访苏轼足迹,以此吊唁他们的师友苏轼,恰逢李深之病逝,其子便聘三学士写下了父母的墓志铭,而三学土的联手合作则成为他们最后的绝唱。虽然《书史会要》称黄廷坚“工正措、行、草。借书妍媚,自成一家”但从该墓志盖上的繁书看、书法流畅飘逸,并不亚于李阳冰。而足补之、 张末的整书志铭。
从艺术角度讲。并无多人特色,故他们也仅只在文学上有地位而已至于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既是杰出的词人。也是一位书家秦现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来武昌。留下了《凤入松.西山》一词,词中既有对西山的赞美、留恋,也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身处逆境的不平[阳。他在书法方面,小楷学钟、王,其姿道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遗韵;真、行书取法颜真卿、苏轼。据说,秦观路过扬州时,仿苏轼的笔法题诗于壁,而苏轼却难以辨出真伪2。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字介甫,官至宰相,“唐宋八大家之”。其文雄健峭拔,其诗能反映民间疾苦,艺术感染力强。他也曾来鄂州,在此写下《寄鄂州张使君》(按: 此鄂州系指宋代鄂州。即今武汉市)、《送 方劭秘校》等诗篇。前首写道:“投老留汀我还在想念我在武昌宦导了呢?”后一首日:“南官柳年年好,他日春风忆此时。”通过折柳相送。叮嘱友人不要忘记在这里的送别之情”。其书虽不似苏轼那样有影响,但也颇受关注,人称其书得晋人笔法,美而妖娆,秀而不枯瘁。米芾称其学杨凝式;黄庭坚称其“出于杨虚白(杨凝式号)";苏轼(东坡题跋》称:“荆公书得无法之法。”有行书(楞严经》传世。
陆游(1125年-1210年), 字务观,号放翁。其诗九千余首,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游武昌,写下《武昌感事》、(泊三江口》两诗。前一首抒发了诗人悲壮的情怀和报国的豪情。流露出对吴王孙权武昌宫的哀怨之情:后一首日:“迟明离武昌,薄葬次黄冈。勿言触热行,一雨三日凉对长江两岸的景色进行了真切的描述。陆游的诗写 得好,书法也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其行书效杨凝式,草书法张旭,亦有苏轼书风,惜法得颜真卿三昧。朱嘉称其笔札精妙,意致高远。明代张丑(临池管见》称:“放翁书迹飘逸, 其自书诗在、字曲造劲可爱。”明陶宗仅《书史会要》称其“书迹飘逸。”传世书还有《自书诗卷》、 《题来鹤铭》等。
岳飞(1103年-1141年),工行、草,似颜、苏,世传有《出师表》书迹,流传甚广。岳飞抗金有功,绍兴四年(1134年)被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次年晋封为武昌都开国候,追谥武穆、鄂王。岳飞与武昌百姓感情深厚,转运粮草时,武昌百姓设案相迎,夹道相送。岳飞被害后,鄂州人民建有“岳鄂王庙”、“岳忠武王庙”等,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