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三都:古城与古书 古老民族创造独特文化 创新与发展 文化传承提供不竭源泉

CCTV-10

2020.10.27  23:1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贵州卷 三都篇

三都篇  预告片

都柳江润泽着这片土地,三都,水族人生生不息的家园。

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

时代变迁、初心未改,如何传承历史文化,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恒久的动力,三都正不断求索。

古城见证历史变迁 石碑铭刻文化融合

都江古城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初建时为土筑,后来改为石筑。当年铺就的青石板路,至今仍在使用。坚固的石构造,也成为古城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依然矗立的原因。

这是坐落在都江古城的都江厅通判署遗址。清代雍正年间,朝廷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贵州东南部地区也被纳入版图,分设古州、都江、台拱、清江、丹江、八寨六厅进行管辖,史称 “新疆六厅”。都江古城是“新疆六厅”保存最为完好的遗址。

这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八仙”。在水族的墓葬中,“八仙”频繁出现,表达着人们对吉祥和多能的期盼。在与中原汉民族的交流交往中,水族也开始使用汉文化的符号来表达共通的情感。

神秘文字成为文明密码 传奇古书塑造文化气韵

这就是水族的古老文字,水书。通晓水书的水书先生,是族群里的文化领袖,是水族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者。

这是一家以水族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作为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这里有着大量的水族文化遗存,三都人将它们汇集在这里,加以保护和展示,水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街头随处可见的水书文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水书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也为城市增添了几分文化气韵。

在现代社会,水书原有的功能已经淡出历史舞台,水书与水书文化却被三都人精心保护,以不同的形式保留和传承下来,依然鲜活,依旧蓬勃。

石头村寨见证历史 民族抗战精神永存

九阡镇石板寨,每年11月28日,石板寨的水族村民都会跳起水族的铜鼓舞,举办一场特别的庆典,这是为了纪念一个特别的日子。

1944年11月下旬,侵华日军由广西进犯贵州黔南,妄图以此打通纵贯南北的大陆交通线,史称黔南事变。日军由广西宜北入贵州,试图攻占三都继而进犯独山,威胁贵阳。三都南部的水族聚居区成了必经之地。

进入石板寨,会经过一堵宽厚的石墙,石墙旁高大的树木伸出枝杈,和石墙一起为寨子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1944年11月28日,日军面前的就是一座自然与人工合力营造的堡垒。

石板寨群众并不光死守,还利用对村寨地形的熟悉,主动出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因地制宜,打灵活的游击战,这正是人民战争的特点。

石板寨现在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点。吸引游客的不光是保存完好的传统水族建筑,还有那些传奇的抗战故事。

历经战火和风雨洗礼,老石墙依旧巍然屹立。面对苦难始终坚强,面对侵略绝不丧失抗争的勇气,这种精神将在这片土地上被永远传承下去。

老绣品承载水族历史文化 新时代绣出脱贫致富新路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人世代传承的刺绣技艺,它最重要的材料就是马尾。

取马尾做芯,并将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琴弦粗细的绣花线。用马尾制成的线,质地坚韧,便于塑形,而且不易腐败,经久耐用,马尾中的油脂成分还能让丝线保持亮泽。

马尾绣的图案抽象、夸张,除了传统的蝙蝠、蝴蝶和花鸟,也有水族人最为看重的鱼图案。

这是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非遗扶贫”项目创新选拔赛,来自各个村寨的年轻绣娘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创意,参与竞争。如果能够在比赛中胜出,她们就能拿到启动资金,将自己的马尾绣产品推向市场。

马尾绣曾经寄托着水族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想象,现在它正为新一代人架起通往幸福的七彩桥梁。

舌尖滋味也是万里迁徙的过往 美食美景迎来蓬勃发展的今天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无鱼不成年”是端节的特色,鱼包韭菜也成了水族人过端节最重要的一道美食。

稻田养鱼是水族人的传统。这是一个共生互补的循环,鱼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被有机食物喂大的鱼也成了人类的纯天然食材。

把豆浆放进大锅中熬煮。要使豆浆凝结成豆腐,关键是点卤。很多地方都是用盐卤或石膏完成这一步骤,而水族人用的则是酸。酸中不光有实现最终转化的化学成分,本身的香味也将融入豆腐之中。

拿出水书,念诵祷文,和家人们一起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2006年,水族端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节成为展示和传播水族文化的窗口,三都美食则成了其中的亮色。

让古老文字走向世界舞台 以文化传承探索发展机遇

都江镇怎雷村,山林、梯田与传统民居建筑相映成趣,风景美不胜收。如今这里也成为村落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例证。

怎雷村的居民中既有水族人,又有苗族人。他们不仅和睦共处、和谐共生,还完整保留了各自的传统和文化。

奏响古瓢琴、跳起古瓢舞,独特的舞步体现的是原生态的苗族文化。

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已有数十个村落被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中,怎雷村是一个成功的试点。未来,获得提升的不光是三都人的物质生活,还有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水书先生的帮助下,研究者们得以辨识水书不同的书写形态,区分异体字,从而整理出四百多个水书常用字,构建出了相对完整的水书文字体系。

现在三都正在进行水书的字码核对和标记工作,并编制水书国际编码的申报提案。申报成功后,每个水书文字将获得ISO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提供的世界通行“身份证”,水书就可以像汉字一样通过电子媒介输出和传播。水书和它所承载的文化终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

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对外推广,互为依托、齐头并进,这是三都人的智慧,也将为三都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陈西晶(实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