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唤醒孩子的内在的驱动力!让我来告诉您!【建议收藏】

我家桓桓今年8岁,要上一年级了,可是不管是画画、练字、跳绳等都是在那里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没有一次是主动去完成的。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讲得最多的话是:

你赶紧去做作业啊!你怎么还没做好啊!

你怎么这么磨蹭!怎么这么不听话啊!

你今天跳绳跳了几个?有按照我说的去做了吗?

为什么别的小孩不用妈妈吼就会做?为什么你就不会主动去做呢?

……

哎,真的是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操透了心,想着哪一天孩子能发自内心的,主动去做就好了。真的那样的孩子怎么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呢?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像我一样的想法,如果孩子他会自己要求自己去认真学习,而不需要父母说太多,那该多好啊!

其实这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想法,可是您知道孩子的想法吗?他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吼,而是父母的鼓励和肯定。

还记得孩子小时候学步吗?

当宝宝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这时的您肯定是张开双手在他前面说:“宝宝别怕,加油,妈妈在这里保护着,慢慢地走过来,你肯定行!”一次一次的鼓励,一次一次地练习。

我一直记得桓桓11个月时,一摇一晃地朝我走来,我张开双手在他前面护着,一步、两步、三步,他往前走,我往后退。

他一步不稳,我就会牢牢地抓住他,把他拉进我的怀里,按怃他,鼓励他,直到他相信自己能做到,然后勇敢地大胆地迈出一步又一步,直到自己很自信地从这边走到那边。

他开心地不厌其烦地练习走路,我放开手信任他能行,肯定他的努力。桓桓走路就越来越自信。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拿笔画画吗?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吗?

当桓桓第一次歪歪扭扭地画出一笔时,他兴奋地拿着画的“画”让我欣赏,那时的我开心地夸赞他说:“桓桓真棒!你会画画了,你画得真好看。”

当他画更多线、更多点,而且乱画一团时,我还是鼓励他,肯定他画得好。

我会跟他说:”桓桓画了一个漂亮的架子,妈妈可以种花用,谢谢宝贝“

得到信任的孩子会兴趣盎然地再画,并且相信自己能画的很好。

桓桓两岁时奶奶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一直不敢骑放着。有一次拿到楼下小区去骑,他用脚踩着脚踏板向前行驶时,当我夸他真棒时,他那自信而兴奋的表情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每个孩子在自己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会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并且内心有一种很强的满足感,对这件事充满了自信心。

当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有了这份力量感的时候,他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去做。而只有敢去做,才能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自己内心的驱动力

每个拥有自在内驱力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外部的激励,做任何事情都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或者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他们能够在受到挫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去努力探索和前进。

桓桓学画画,是我给他报的兴趣班,为了不让我失望,他勉强去学,而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

还有很多孩子,开开心心考上了大学,却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仅仅是父母想要的而已。

失去了父母管教和内心的方向后,他们会马上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逃学厌学,甚至自暴自弃,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当孩子的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而去做一件事时,他是被动的,不是自己内心所需求和爱好,他没有源动力,也就不会主动去做这件事了。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怎样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呢?从能力自主归属三个关键因素着手我相信我能做到(能力),我想通过自己来做到(自主),我有信任的人支持关心,并能彼此分享(归属认同)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满足他们

当孩子发现了某些特别的东西,然后自己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让他们专注于此,集中精力, 而且孩子还会表现出,我要自己做。

父母还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独立做

孩子自己能做主去做,他会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欢喜,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也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奖赏。

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下楼,自己去开门,自己洗脸洗澡等。

那些真正爱上阅读的孩子,爱动手堆积木的孩子,还有喜欢画画的孩子等等。是因为自己喜欢,有了内驱力而会主动去做。

孩子不需要大人过多地干预和督促,这仅仅是我自己喜欢,我愿意花时间去做。

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有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学习不积极,没有主动性,却沉迷游戏玩乐时,都会很生气。

会破口大骂,说孩子不争气,或者说不是读书的料,甚至说他们愚笨。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几乎很少有孩子会天生就内驱力满满,父母不要去打击孩子,特别是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你越打击,他们越受挫。

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去其他的地方寻求认同和满足。比如游戏世界,或者去找几个哥们一起混。

父母要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内心的满足。

桓桓学练字时,以前我会指着一些没写好的字,跟他说“这几个写的不好,要改正一下。”没有看到他的优秀的地方,指出的都是他的缺点,不好的地方,让他觉得他什么都不好,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后来我试着改变了方法,指着那些写的很好的字,跟他说:“这几个写的真不错啊!最近进步很大。”当夸奖他的时候,肯定了他,他就很高兴。然后再跟他说哪几个字需要注意下,下次把他写的更好,这样他就听得进去。

其实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更积极、认真、主动地学习,所以一定要记得给他们正面的鼓励,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让他的内心得到满足。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孩子在两三岁时,有一个自我意识敏感期,这时的孩子会出现对抗的行为,孩子们几乎将他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

玛丽亚 ·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观察儿童的兴趣和活动,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发展,随时改进环境以适应儿童的需要。

培养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主动去接受、去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坚持”

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更有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担当,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更加富有爱心,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爱。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言教身传,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更加勇敢,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加坚强,遇到困难不会一味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陪伴和坚持的背后,父母和孩子需要无数次地磨合,需要忍耐和付出,更需要一个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子女之间,彼此会不断地相互影响着,每天的语言交流,父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彼此的性格和价值观,相互磨合着。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应该是:我有信任的人支持关心,并能彼此分享。

从婴儿时就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那些拥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去探索这个世界的一切。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发现父母对自己信任而无条件的关爱。

这样的孩子内心会亲近父母,愿意去倾听、理解父母的用心,而不是对抗和逃避父母。 

孩子朝着家庭和社会的期待,去成为爱学习、积极生活的人。

拥有这种亲子关系的孩子,随着阅历的增长,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会激发内心的那股力量,最终形成内驱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