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密道点燃海龙屯毁灭之焰,传了29世的播州杨氏土司灰飞烟灭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六日(1600年5月28日),随着娄山关等外围战略要点逐一失守,杨应龙终于不支,退守最后的据点海龙屯。
四月二十五日(6月6日),杨应龙麾下第一勇将杨珠,在对战中被明军用鸟铳击毙,以致于播州军人心惶惶。杨应龙也精神极度绷紧,近乎于神经质,竟在一夜间处死了几百名部属,这些都是他认为有异心的人。
这个时候,杨应龙再也没有了之前叫板朝廷时的张扬霸道。在明军完全包围海龙屯之前,他几次派人下山,表示愿意交纳巨额赎金,以换取明军退兵。
但是,从血屠綦江(详情请点击阅读前文)那一刻起,他和大明朝廷就没有任何转圜余地了。当时,万历帝接到奏报后雷霆震怒,然后用朱笔上重重地写下了“杨应龙罪不容赦”。
况且,仗打到这个程度,明军将士也浴血奋战、死伤累累,他们的功劳需要犒赏、苦劳需要慰藉,仇恨需要发泄,还有綦江水上飘荡的无辜冤魂,更需要复仇和告慰。眼看着马上就要胜利,李化龙怎么可能接受杨应龙的投降呢?
海龙屯上关隘
一计不成,杨应龙又生一计,他找了个女人向明军报告说,杨应龙服毒自杀啦,我是他的小妾田雌凤,下山来投降了。明军方面心想,人总不会随便诅咒自己吧,就相信了,于是暂缓进攻。结果迟迟不见山上有下来投降的动静,这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五月十六日(1600年6月26日),来自大明帝国境内15个省的24万大军,终于会师海龙屯下。恰在此时,李化龙父亲去世。明代理学盛行,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之义大如天条,父母去世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但是,这场战争正在最关键时刻,朝廷无论如何不能让李化龙离岗,于是下旨“夺情”,就是由皇帝特批,不准辞官回家守孝。
然后,李化龙赤脚素服,手持尚方宝剑,在充满悲情的气氛中下达了总攻令。明军还同时修筑长堤,把海龙屯围了足足三圈,并切断了山上的水源和柴火来源。
海龙屯确实很难一举而下。它的地势太过险要,三面临江一面悬崖,号称“飞鸟不能渡,猿猴不能攀”,只有一条悬崖间开出来的上山路通到山顶。杨应龙又整修了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虎关、朝天关等关隘,号称“前九关、后三关”,还有杨氏几代人在这里囤积的海量武器、粮草等物资,打定了死守待变、等明军耗不起再和谈退兵的主意。
明军火器
从五月十九日(6月29日)起,明军各营抽调精兵,开始轮番攻城。和明军的大量轻重火器相比,播军的装备,主要还是标枪、弩箭、滚木、檑石等冷兵器,处于绝对劣势。
主帅的丧服,反而让明军全军士气暴涨,人人激愤如猛虎。陈璘、曹希彬所部首先进攻,很快拿下了海龙屯第一道关隘铁柱关前面的两个制高点;刘綖也不甘落后,亲自带队攻打铁柱关。拿下铁柱关左侧的水关楼后,明军点火烧楼,烈火顺着风势上卷,把铁柱、飞虎两关烧得几乎一干二净。
但是,接下来,明军需要沿着屯前俗称“天梯”的“三十六步阶梯”,仰攻飞龙关、飞凤关、朝天关。“天梯”倾斜达30度,每级石阶高达60~80厘米。这样的仰攻,重火器很难发挥作用。而且,明军每次一仰攻,播州军就会居高临下把油和黄豆抛洒下来,让明军无法在天梯上立足。所以,五总兵率部队昼夜不停轮番仰攻,始终没什么进展。
五月二十四日(1600年7月4日),大雨,山上一片泥泞,明军火器也发挥不了作用,进攻被迫停顿。这时,陈璘提出,是否可以从屯后想办法。因为屯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屯后地势平坦。他于五月二十二日(1600年7月2日)移师屯后,然后,明军主要攻击方向也随之转向了屯后,只等大雨一停就再度发起猛攻。
没想到,雨还没停,播州战役的胜负手出现了:播州军万安关守将舒自清率妻儿11人出城投降,为官军献策,指明了从屯后直通屯顶的海龙屯运粮密道。
海龙屯后万安关
六月初四(1600年7月13日),连下了十天的大雨终于结束,杨应龙的最后时刻也近了:明军以正面攻势牵制,主力各营则在屯后昼夜不停轮流攻城。到第二天,轮到刘綖带队参战,他不负众望,在炮火掩护下,一马当先敲开了海龙屯核心区的第一道防线土城,接着又攻陷了第二道防线石城。
海龙屯屯后三关,自下而上依次为后关、西关、万安关。土城是后关和西关两两围合的空间,石城则是西关、万安关两两合围的空间。同时,明军步步为营,为防止敌人反扑,每攻克一个地方,就用佛朗机、百子铳等火器,死死封锁海龙屯内城大门,播州兵只要一冲出来就被火器轰杀,杨应龙父子亲自督战也于事无补。这时,明军离海龙屯顶只有一步之遥了。
当晚,杨应龙拿出无数晃瞎人眼的金银珠宝,想招募敢死队反击。但是大家互相打量,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见此情形,杨应龙知道大势已去,回到王宫里对妻儿声俱泪下:我顾不得你们了。
六月六日(1600年7月15日)清晨,舒自清带领明军,从万安关悄悄踏上屯后密道,一路攀藤翻崖,出其不意地登上了海龙屯内城城头。这时,早已丧失了斗志的播州军,根本无意抵抗。于是,陈璘、吴广所部明军,很快在海龙屯内城城头竖起明军旗帜、点燃号炮,发出了总攻信号,各路明军争先恐后涌进内城。
这时,天刚翻鱼肚白。杨应龙在半睡半醒间听见震天喊杀声,又看到四面火光,知道末日将至,便纵火焚烧宫室,然后和两名爱妾一起在寝宫中自缢。
飞龙关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杀人沟”
明军这头,合江路总兵吴广和陈璘的儿子陈九经,最早冲进了杨应龙寝宫,他们扑灭大火,“烈焰中取出尸体一躯,验为杨应龙正身”。灭火时,吴广还一度被烟熏到接近窒息,差点昏倒,歇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
然后,明军在屯中四处劫杀放火,焚毁了全部木构建筑,只剩断垣残壁和遍地尸骸。杨氏家族成员,杨应龙长子杨朝栋及部属等百余人,则全数被俘,解送北京凌迟或斩首。杨应龙的尸体,也被剖开腹部、用盐腌过后随同俘虏一起解送。其余1万多降卒,则被全部斩杀后,扔进了飞龙关西边的“杀人沟”。
至此,耗银200万两、历时114天的播州战役,终于结束。传了29世、725年的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在这场战争中化为历史的尘烟;海龙屯则废弃于遵义深山之中,被人遗忘数百年,直到1983年才被重新发现。之后,播州改土归流,分为遵义、平越二府,一属贵州,一属遵义。
另一方面,播州之役和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大明国力,加速了王朝崩塌。杨应龙自缢后44年,崇祯帝在北京景山选择了和杨应龙一样的方式自尽。
海龙屯废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