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复杂,我们如何应对?
信中说,自己从青少年时就自发学习《易经》等国学,热衷于曾师智慧,也研读过其他很多大家的传统文化著作,感触体会颇深。
但是自己的生活很不如意,走到了离婚的地步,也没有固定工作,一时间搞不清自己的家庭关系,子女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该怎么办?
本期易友信箱针对个人与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关系问题,结合曾教授的一些观点,给予分析、建议,希望对易友有所帮助。
01
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
曾师说过,在西方人眼中,人群社会最小的单位是个人,而在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资讯异常发达的情况下,受西方体制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忽略了我们本土传统文化。
这导致个人主义,个人精神自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动不动就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个人利益至上,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站在他人立场去体谅,似乎越来越少。
小则于家庭,离婚率越来越高,大则于社会,为了一己之利,违法盗窃走法律擦边球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忽略家族的脸面,家人的牵连,责任感逐渐被冲淡。小家庭不能和睦安定,就给社会带来不好的治安。
何况,婚姻出问题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子女最无辜。
子女没做错什么事情,就因为两个人合不来,闹翻了,然后就倒霉了,是受害者。做父母的不能好好教育子女,一个家不稳定,把痛苦加在下一代身上,于心何忍?!
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是以家庭作基础,一个一个家庭才构成一个社会,每个地区加起来才构成一个国家。
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把自己的家庭搞好,把自己的亲子关系搞好,就是对社会有贡献,对国家有帮助。
因此,家庭的美满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是整体的事情。只要婚姻出现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家庭破碎了,几十年都难挽救。
02
想经营好家庭,先修身
由上可见,在社会关系中,婚姻家庭的重要性。
西方的一分为二是以二为中心,中国家庭要有夫有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就不算家庭。
在《易经》中,给我们的是“一内含二”的思维,因为太极生两仪;二也可以合成一,就是两仪归太极,都是不可分割的。
这和西方的一分为二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更重视的是合。
《易经·系辞》中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代表男人,丈夫;坤代表女人,妻子。男人和女人或者说丈夫和妻子,各有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所有就会有乾道和坤道的区别。
无论是乾道还是坤道,都要先把自己做好,把自己做好,才能带动好整个家庭,才能给社会带来安定。
也就是《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把修身摆在第一位。
说起修身,很多人都有如这位易友的困惑,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如此复杂,自己一时搞不清楚。
这样的迷茫让人不禁想到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一个学生乘船。
途中王阳明拿出一张纸,这张纸一面画的是一个人的肖像,另一面是一张世界地图。
王阳明当场把这张纸撕得细碎,并对学生说:“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
学生遵命,忙活了大半天,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只勉强拼接出了一小部分,进而连连叫苦。
此时王阳明大师微笑俯身,亲自动手,以人的肖像为参照,只用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世界地图拼接完整。
学生恍然大悟。
王阳明大师趁机教导学生:“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我们可能会觉得王阳明大师“调皮”,但是仔细想想看,人生又何尝不像王阳明大师手中的那张纸一样。
一面是我们的皮囊,而另一面:家庭关系、婚姻关系、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等则是我们的“世界”。
现在我们的“世界”出现了问题,变得“细碎”。
如果我们只想着从这些问题入手,把“细碎”的“世界”拼接起来,很可能会像那个学生一样,身心俱疲,事半功倍。
我们何不尝试像王阳明大师那样,舍难从易,从“人”入手呢?“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那么,如何把人做对,用什么样的状态来修身呢?
03
如何更好地修身
在这里,我们简单说三点:
静
“静”就是身心要清静。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很多人能动不能静。一个静不下来的人,身体是绝对不会好的,也是对不起自己的人。
静,也是面对刺激的最好的方法。
那些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刺激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先把嘴巴闭起来,让自己保持安静,这样就能更快更好的想出应对的方法。
如果一受刺激静不下来,嘴巴先动起来,或者心里先躁动起来,往往做出来的应对措施都是不合适的。
这里也给您推荐一个锻炼“静”的小游戏——投壶。有人说这个游戏需要专注,但是静不下来,哪来的专注。所以这个游戏玩得好的人,往往都是能静下来的人,易友不妨一试。
敬
“敬”就是敬天地万物(包括你的对手,你讨厌的人)。我们要无是非之眼,不要总是看别人错,而自己对。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如果不懂得“敬”,你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试想,当遇到一个尊敬的人的时候,你一定以为他做的都是“对”的,所以你就不会要求他,就会要求自己。
反之,如果遇到一个你不尊敬的人,你一定认为他做的都是“错”的,你就会想“他怎么是这样的人”“他怎么能这样处理事情”……你看,你就要求他了,不要求自己了。
古人敬的对象很多,如:天、地、君、亲、师等。因此我们要先有个敬万物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反省自己。
净
“净”不光是要干净整洁,思想上也要“净”,要时时刻刻注意排除杂念。
杂念就像杂草,会污染我们心境,扰乱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所作所为偏离正道。
可能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遇到事情时,脑袋一片空白,根本想不出好的对策。结果事情过后,才变成诸葛亮,然后顿足捶胸,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不注意排除心中的“杂草”,才导致脑袋在关键时刻不灵光。你不会“净”,在临事的时候就很难想出对策。
04
写在后面
我们要努力做到三“jing”,但不要为了“静”而“静”,不要为了“敬”而“敬”,不要为了“净”而“净”。
“静、敬、净”只是过程和手段,而不是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通过“静、敬、净”明道、悟道、修道。只有依据“道”的标准,才能做对人。
人对了,世界才能对。先把自己做好了,然后齐家,在修己的基础上,再去安人。自己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
感谢这位易友来信,您和我们共同推广、传播了曾教授的智慧,让更多的易友受益。
我们敬爱的曾仕强教授已经通过他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为我们指明了道的方向。易友可以系统阅读学习。
【阅读作品及顺序建议】
➤建议必读作品及顺序:《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曾仕强详解道德经》、《论语的生活智慧》。
➤其他建议阅读作品:《中国式家风》、《我是谁:透视灵魂看人生》、《人际关系与沟通》等。
最后,我们也期待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将您的问题具体化,再次给我们来信。
曾仕强公众号写作团所有成员将更好得用曾教授的智慧帮助您。
让我们一起向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