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网络时代,微信公众平台--文学爱好者的天地 |黄河浪
近几年,腾讯公司授权爱好文艺的有识之士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大陆很火爆。试看我华夏儿女,挥动纤笔,描写生活,讴歌党恩,抒发情怀。好作品精彩亮相诸平台公众号,人们在闲暇之余打开手机就能充分享受文艺大餐,这精神食粮自古就不可缺乏。全国各地掀起了读书热潮,学习是正能量,应当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倡对文字的敬畏,对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文学作品描摹了人类社会的形态,是人类社会的艺术表现与思考,它不仅时贯古今,而且地连八方,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的思想行为,道出了各个年代,各个空间的各种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风貌,所以文学名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艺术,更是那些伟大的创作者们呕心沥血为我们所呈现的最真实也最自然的社会简史。
在我们张村镇桑树坪村,有几位文学爱好者,业余作者,其中师广民和李晓铁当年最勤奋。他们是我的长兄,大我七八岁,八十年代初高中高才生,因为家庭困难被迫辍学,放弃了进高校深造的机会。我每次去他们家玩,总看到案上稿子足有一尺多厚,作品被民间故事杂志社选用。他们常说对文学的挚爱远远超过了荣誉本身。但是,命运总会捉弄人,随着他们婚后的窘态生活,面对养家糊口的负担和乡亲们异议。忍痛停笔,务工成了主流。从此与文学无缘了。
网络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给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爱好的天地。许多文学爱好者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学习,在微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微刊上涌现了大量文学新人,像江西的冰洁,河南焦作的冯合营老师,行苇春秋主编袁海英老师,山水文苑主编高子老师,塞上文学的掌门人杨涛等等,都是网络时代微信公众平台文学的幸运者。
曾经,我有过许多抱怨。十几年前把作品投到国家纸刊媒体,抱着能够刊发的希望天天等通知,结果却杳无音信,如石沉大海,心里难受极了,暗骂编辑把我的稿子扔进了废纸篓。
现在回想起来大悟:国家级纸刊对文学作品的质量要求高,自己的作品还未达到发表水平。
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百花争艳,百花齐放,是文学爱好者大展才华的天地,圆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梦。如本人认识的冰洁,戴小如,莲心不染,青青,吴红梅,素若荷等等文友,他(她)们的古典诗词写的很好,赢得了读者的厚爱。自己的不少作品也终于有幸刊发在多家微刊平台,能够和许多文学爱好者相互交流、切磋,是本人在网络时代的幸运。
亲爱的文友们,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机,多学多读,读好书,读经典名著。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容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殿堂。我们应该多悟多练,出精作,出佳作,圆自己的文学梦,一起努力!共勉!
作者简介:网名,黄河浪,曾用名,杨爱国。河南渑池人,1971年生,原河南义煤集团职工,热爱文学,作品散见于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