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命从开始就注定消亡,那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善于思考、喜欢思考是人类的天性和能力之一,正因为这种不凡的天性和能力,人类才能屹立食物链顶端,继而创造辉煌的人类文明,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会思考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另一个关键标志。
而许多喜欢思考的人在闲暇之余肯定思考过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所有生命从开始就注定消亡,那生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早在很多年前就有科学家曾思考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在于将负熵进行到底。
那么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生命的存在,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一起来看看:
从大爆炸发生到第一个原子形成,再到两个原子结合形成第一个氢分子,无数氢分子云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坍缩,第一颗恒星就此出现,点亮了宇宙漆黑的帷幕。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无数颗恒星悄然出现又有无数颗恒星黯然离场,众多天体共同演绎了一场雄伟瑰丽的宇宙大戏。
最后,当无数恒星完全暗淡之后,宇宙将陷入永恒的寂静和黑暗,而这黑暗和寂静中是否会再次迸发出绚烂,我们不得而知,当然了这也不重要,因为太过遥远。
最重要的是在某个时刻,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对人类来说异常重要的超新星走到了生命尽头。在惨烈和壮观的超新星爆炸后,原地留下了一团混沌的灰烬。
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团灰烬中心的氢原子开始聚集、聚变,最终形成了熟知的太阳,外围剩余的氢原子则成为了体积巨大的气态行星,而之前让超新星“暴死”的铁核则碎裂成了好几块,围绕着新生的太阳不停的旋转,最后成为了近日行星。
现在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一个“太阳系”很快就要出现了,不过它究竟能不能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太阳系,还需要太多的“巧合”参与其中。
比如外围的气态巨行星互相牵制形成了稳定的系统,没有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将几颗铁镍核心的岩石行星吞噬。
再比如一颗岩石行星正好与一颗富含水资源的彗星相撞,大量的水能够以液体形式留存在其表面,而不会被太阳的高温蒸发掉。
此时我们不必再去纠结这些巧合是如何出现的,因为即便它们全部重现了,如果没有生命的出现和参与,看似繁茂的太阳系本质上还是死气沉沉的。
几十亿年后,随着它走过红巨星阶段、白矮星阶段,一切最终会彻底归于沉寂,因为它留下的灰烬不足以再次形成新的太阳。
这个过程本应该是熵减、熵增最后归于热寂,但现在因为一个叫做“生命”的东西的意外出现,导致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如果说太阳系的诞生过程还能够用“巧合”来描述,那么生命的出现光凭“巧合”一词恐怕已经没有办法形象描述了,因为这要求一部分原子就不愿意顺应这个由混乱走向熵增最后走向永恒热寂的过程,它们偏要反抗、偏要建立起秩序,最主要的是偏要逆熵而行。
在这种反抗熵增的精神动能驱动下,原子分子不断相互运动、贴近螺旋、组合排列,最终形成了能够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自我增殖的生命。
此时的生命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因为它们仅仅是构造简单的原始藻类。但构造简单并不意味着能力弱,它们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潜移默化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为复杂生命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经过数个生命轮回,体型庞大的恐龙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在此之后,一群史上最恐怖、最野蛮的小生物,在灭绝了许多灵长类生物之后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就是智人、也是现代人。
此时回到开始的问题:生命存在有什么意义?其实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们建立秩序、对抗熵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活下去,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追求。
作为地球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最开始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活下去,现在之所以会显得特别,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智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但智慧始终是把双刃剑,它让地球生命做出了对于地球生命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文明化。
文明化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开始的农业革命。农业社会的人类只需要奴役少量动物获取肉食,大量果腹的东西可以从农作物中获取,这样人类和野生动物就有了清晰的界限。
就像刚才说的“智慧始终是把双刃剑”。农业革命的万年也是智人痛苦的万年,原本是为了种族续存而种植粮食,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战争、分化、压迫,一些不好的现象开始接踵而至陷入无尽循环。
随着人类踏足工业社会,这些不好的东西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是翻倍的加剧着。虽然核武器的出现让这一切有所平息,但它本身又成为了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就像爱因斯坦曾预言的那样,或许有一天它会成为人类文明的终结者。
总的来说,生命本没有绝对的意义,所谓的意义只是人类赋予它的模糊概念,如果硬要赋予它一个意义,那么就是将负熵进行到底、也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