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五)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者提问、渔父回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用对话的方式解释人与自然、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是一种简易明了,通俗易懂的手法,他要比单纯地从书本中体悟真理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他对问题的解释遵循一个直捣黄龙的原则:“因为...所以...”。而在绝大多数的书籍中,他们更喜欢用隐晦的手法,比如“救赎,唯有自度"之类的暗示。或许,后者会带来更深远的变化,但前者无疑更容易获得共鸣。

文中的渔者,我们可以视为道的化身,通过渔者,把道的智慧运用到解释生活中的疑惑上,以达到启迪心灵、提振意识、消除烦恼的目的;樵者,我们可以视为芸芸众生,他提的所有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或者说,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惑。

由于原文篇幅太长,文言文又晦涩难懂,为了便于理解,在此节选部分内容,翻译后与朋友们分享,因添加了个人理解,翻译时难免有失偏颇之处,希望彼此能够探讨心得体会。

译文赏析第五章

【原文】

樵者谓渔者曰:“子可谓知易之道矣。吾也问:易有太极,太极何物也?”

曰:“无为之本也。”

曰:“太极生两仪,两仪天地之谓乎?”

曰:“两仪,天地之祖也,非止为天地而已也。太极分而为二,先得一为一,后得一为二。一二谓两仪。”

曰:“两仪生四象,四象何物也?”

曰:“四象谓阴阳刚柔。有阴阳然后可以生天,有刚柔然后可以生地。立功之本,于斯为极。”

曰:“四象生八卦,八卦何谓也?”

曰:“谓乾、坤、离、坎、兑、良、震、巽之谓也。迭相盛衰终始于其间矣。因而重之,则六十四卦由是而生也,而易之道始备矣。”

樵者问:“复何以见天地之心乎?”

曰:“先阳已尽,后阳始生,则天地始生之际。中则当日月始周之际,末则当星辰始终之际。万物死生,寒暑代谢,昼夜变迁,非此无以见之。当天地穷极之所必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象言'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顺天故也。”

樵者谓渔者曰:“无妄,灾也。敢问何故?”

曰:“妄则欺他,得之必有祸,斯有妄也.顺天而动,有祸及者,非祸也,灾也。犹农有思丰而不勤稼稿者,其荒也,不亦祸乎?农有勤稼穑而复败诸水旱者,其荒也,不亦灾乎?故象言'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贵不妄也。”

樵者问曰:“姤,何也?”

曰:“姤,遇也。柔遇刚也,与夬正反。夬始逼壮,姤始遇壮,阴始遇阳,故称姤焉。观其姤,天地之心,亦可见矣。圣人以德化及此,罔有不昌。故象言'施命诰四方’,履霜之慎,其在此也。”

渔者谓樵者曰:“春为阳始,夏为阳极,秋为阴始,冬为阴极。阳始则温,阳极则热;阴始则凉,阴极则寒。温则生物,热则长物,凉则收物,寒则杀物。皆一气别而为四焉。其生万物也亦然。”

樵者问渔者曰:“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何以知其然耶?”

渔者对曰:“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声色气味者,万物之体也。目耳口鼻者,万人之用也。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惟化是体。体用交而人物之道于是乎备矣。然则人亦物也,圣亦人也。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有千物之物,有万物之物,有亿物之物,有兆物之物。生一一之物,当兆物之物,岂非人乎!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有亿人之人,有兆人之人。生一一之人,当兆人之人,岂非圣乎!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圣也者,人之至者也。物之至者,始得谓之物之物也。人之至者,始得谓之人之人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谓也。人之人者,至人之谓也。以一至物而当一至人,则非圣人而何?人谓之不圣,则吾不信也。何哉?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者焉。又谓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功,身代天事者焉。又谓其能以上顺天时,下应地理,中徇物情,通尽人事者焉。又谓其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今古,表里人物者焉。噫,圣人者,非世世而效圣焉。吾不得而目见之也。虽然吾不得而目见之,察其心,观其迹,探其体,潜其用,虽亿万千年亦可以理知之也。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之也。非唯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凡言知者,谓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谓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得而言之乎?以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谓妄言也。吾又安能从妄人而行妄知妄言者乎!

【译文】

樵者问:“你是知易理的人。请问《易》有太极,太极是何物?”

渔者答:“无为之本。”(指‬顺应自然规律。通常被定义为消极的处事态度,其实这是偏颇的观点)

樵者问:“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天地的称呼吗?”

渔者答:“两仪,是天地之祖,却并非单指天地。太极一分为二,先得到的一为一,后得到的一为二,一与二叫做两仪。”(或可翻译为无和‬有?无中生有嘛!)

樵者问:“两仪生四象,四象为何物?”

渔者答:“四象就是指阴阳刚柔。阴阳可以生天,刚柔可以生地。一切事物的根本,都来源于此”(事物的两面性才是完整的形象,所以说好坏都是缺一不可的,以后不要只喜欢好事而不喜欢坏事了,不要只想开心却接受不了痛苦了)

樵者问:“四象生八卦。八卦是什么?”

渔者答:“八卦就是乾、坤、离、坎、兑、艮、震、巽。是事物终始、盛衰不断循环的表现。因果结合,造就了六十四卦,易学之道就出现了。”

樵者问渔者:“如何见到天地的本性?”

渔者答:“先阳耗尽,后阳出生。则天地开始出现,变化到中期日月开始周行,变化到末期星辰显现。万物死生,寒暑代谢,昼夜变迁,世间万物都是在这个规律下产生的。(这不是宇宙大爆炸吗?)所以,当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发生变化,这样才不会使事物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说变则通,通则久。

所以《周易》第二十四卦《象》中说:'先代帝王在冬至闭关,哪儿也不去,商家旅客也不远行,君主也不巡游四方’,就是为了顺应自然规律。”

樵者问:“无妄(二十五卦),会有灾,是什么原因?”

渔者答:“妄在这里是不走正道逆天而行的意思(注:无妄是异卦,有多重意思),这样做必有祸,因此称妄。处在此卦相时,如果顺天意而行动,有祸来临时也不叫祸而叫灾。就像农民想着丰收而不去护理庄稼,其结果荒芜,不是祸是什么?农民勤劳治理庄稼却遭水涝或干旱,最后颗粒无收,不是灾是什么?

所以《周易》中《象》说“先代帝王效仿这种精神对待子民,治理国家”,贵就贵在配合季节时序,顺应万物的各自性质,而不逆行倒施。”

问:“姤(同逅)(四十四卦),是什么意思?”

答:“姤是男女相遇。表示以柔克刚。与夬卦(四十三卦,音:怪)相反。夬是以强对弱,姤是以弱对强,好比女人遇到男人。所以称为姤。

观姤卦,天地的本性由此可见。圣人在此用德来感化,事态就好办多了。

所以《周易》中《象》说:'当君王效仿其中的的精神,颁布政令,恩惠百姓’时,要像走在霜雪之上,小心谨慎,以防止小人破坏’,就在于此。”(这几句不大好翻译,查阅了很多书也无法找到满意的解释)

渔者接着说:“春天是阳气的开始,夏天是阳气的极限;秋天是阴气的开始,冬天是阴气的极限。阳气开始则天气变暖,阳气极限则天气暑热;阴气开始则天气凉爽,阴气极限则天气寒冷。温暖产生万物,暑热成长万物;凉爽收藏万物,寒冷肃杀万物。这都是天气的四种表现。生长在其中的万物也是如此变化。”

樵者问渔者:“人能够了解万物,是怎么做到的?”

渔者回答:“人的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声色气味,万物之本,目耳鼻口,人人皆用。事物不会一成不变,不断变化才是它的本质;事物的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作用。由于物体和作用相交,则人和物之间的变化规律就出现了。(卦象的原理)

前面说‬过‬,人也是物,圣人也是人。

物‬有各种不同的物‬。身为一物,就可以理解万物的,只有人。

人‬有各种不同的人。身为一人,可以理解所有人的,只有圣人。

因此知道人是物的至尊;圣人是人的至尊。

物的至尊为物中之物,人的至尊为人中之人。(人‬物‬一‬词‬来源于此‬?)

所以物的最‬高境界为至物,人的最高境界为至人。

以一物知万物、以一人知万人,不是圣人是什么?

说‬人不是万物之灵,我不信。

为什么?

因为人能以一心观万心,以一身观万身,以一物观万物,以一世观万世;又能以心代天意,以口代天言,以手代天工,以身代天事;又能上识天时,下晓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又能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

唉!

圣人并非世世可见,我虽不能亲眼见到,但我观察圣人的心迹,探访圣人的行踪,研究圣人的著作,虽经亿万年也能以理感受。

有人告诉我说,天地之外,还有另外的天地万物,和此天地万物不一样。

我不知真假。不是只有我不得而知,连圣人也不得而知。因为,凡说知道的,要看他是不是在心里也知道。只是在嘴上说出来的,也只是说说而已。既然内心都不明白,嘴又能说出什么所以然?

心里不知道而说知道的,叫做妄知。嘴说不清而又要说的,叫做妄言。

我又怎么能相信妄人的妄言和妄知呢?”(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偏听偏信)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守中:“与道同行”的修持法门(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天地无情,似无情实至情,唯如此,方能生育万物: 圣人无情,似无情实大爱,唯如此,方能主持公道. 由天地而圣人, 由圣人而到每个人, 这些都是相通的,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修持法门, 那就是, 多言数 ...

  • 《道德经》导读(二)——道经(5-9)

    第五章  天地不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ch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tuó)橐(yuè)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参考] 天地超越仁的概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七)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四)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三)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二)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 ...

  •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

    译文(一)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 ...

  • 小学生奇文赏析——都是人才呀!龚哥批语:...

    龚哥批语: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变得快乐和满足:拥有童心的人,世界是彩色的,生活是美好的,幸福是触手可及的!

  • 奇文,《钱神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钱神论>中国西晋鲁褒所写讥讽金钱崇拜的愤世嫉俗文章.'孔方'一词源出于此文. 鲁褒,西晋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字元道.南阳(今属河南省)人.好学多闻,以贫素 自立.隐居不仕,人莫知所终.& ...

  • 千年奇文《寒窑赋》原文及译文,值得学习和珍藏

    吕蒙正一生看淡名利,于真宗景德二年辞归洛阳,在伊水上流建宅,木茂竹盛,后世称吕文穆园.<破窑赋>又称<寒窑赋>,也叫劝世文,是一篇警世之文. 吕蒙正的<寒窑赋>可谓 ...

  • 先秦·屈原千古第一奇文《天问》,全诗一口气问了173个问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首诗,堪称千古第一奇文,全篇都由问句组成,一口气问了173个问题,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的所有人哑口无言. 这首诗就是屈原写的<天问>,作于怀王末年,屈原遭谗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