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客家围--罗坝镇篇(三)
接下来,回到罗坝镇中心,这里方圆一公里内围屋密集、数量众多。表面上看,这是挺好的一件事;但于我而言,也有一点幸福的烦恼:一是太密集,反而容产生疏漏;其二,百度地图不可能将所有的自然村标识清楚,特别是彼此之间还挨的那么近...
考验的主要还是眼睛。尽力而为吧...
首先是角田村大水坝杨屋村。每座围屋的前后左右,总会有那么一些干扰项的存在,让你视线迷糊。这时,连一簇翠竹甚至都可能是一种提示...
逐步靠近。
转角与瞭望窗为砖砌,其余部分为卵石。
走到稍微开阔处,才得以窥见全貌。杨屋围,由杨氏先人建于民国年间,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尺寸13米*9米,高约12米。屋顶已经塌毁,不设角楼。
终于转到正面。部分瞭望窗上沿采用红石为梁。
大门为石梁石柱简单搭建的方形门。
里面又是一片小型竹海。从一层残存的墙体来看,此围应该是“口”字形,中间有天井。
围楼前通常见到的门楼,很多里面就是祠堂。
这一次出乎意料,直接通往围屋正门。老屋围,位于角田村老围自然村东北,由陈姓先人建于清末民初。该围坐东北朝西南,高四层,呈平面长方形,尺寸21米*18米,高度大约为13米;四个角皆设有扇形角楼,屋顶塌毁。
角楼。墙体开有各式窗孔。
大门为花岗岩石块砌筑的拱券门,上面开有两个铜钱形红石漏窗。
大门厚达一米。
又见养蚕用具。罗坝镇是养蚕专业强镇。
看看这些挂茧子的竹编构件,我真心觉得古人太聪明了...
里面已经面目全非。凭我的经验,老围应该为“口”字形结构,中间有天井;四面坡屋顶。
这座青砖屋子很快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有角楼。
同样,屋顶出挑部分幅度较正常为大。
大门厚达一米。
入门后为门厅,设有木梯供上下使用。
正面设有屏风,还设有一个小小的内天井。
祠堂为两进一天井构造。其中的天井,就是李屋围“口”字形结构中间的天井。
同样经过一番穿街过巷。
贺坪围,位于罗坝镇中心东北约200米的贺坪自然村,陈姓先人建于清末民初。该围坐东北向西南,高四层,呈平面长方形,尺寸大约为19米*18米,高约13米,四角皆设扇形角楼。
角楼以麻石梁出挑,所采用的砖色在始兴见过的围屋里几乎是最深的;四角皆以巨大石块交叠加固;四面坡屋顶,砖叠涩出挑,十分秀气。
转到围屋正面。
大门以巨大规整的花岗岩石块砌筑而成,门洞为拱形。很特别的一点,这个拱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拱券,而是比较取巧的--将石块打磨出拱形。
大门上方很罕见的做有两个石户对,上刻寿字;门匾以青砖砌出,上面灰塑图案,依稀可辨四个灰塑大字为“刚健中正”。语出《周易》,“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做人如此,做事更应如此,始终保持一颗纯粹的心,至真至诚,正直刚毅,不亢不卑,而得始终。
坚固的大门,厚达1.5米;包铁木门保存完好,上面的乳钉几乎没有脱落的。
入门后门厅,楼梯设在右侧;中间天井尺寸较大,采光不错。
这才是老牛最想看到的东西--一口古井。为什么说最想看到呢?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在始兴绝大多数尺寸较小的围屋中,哪怕就如之前介绍的天保孔固围这种面阔近20米的,天井里也是没有井的。一旦被匪徒围困,食水就成了巨大的短板。所以,这口井意义其实十分重大。
往上看,可以看到二三层有“口”字形走马廊;四层哪去了?你可要看仔细了,三层顶部有出檐,上面还有一个屋檐就是顶层四楼的。这种结构也实不多见。
二层廊道采用木质悬挑梁。
古井采用整块麻石打造的环形井圈。
上楼。
每层木梯皆设有扶手,十分讲究。
四层终可见一斑了,原来四楼内侧不设走马廊,整一圈都是房屋。如此一来四层屋檐后缩,整个开口也更大,采光更为理想。
上到三楼,可以明显看到三楼屋檐走马廊部分的伸出。
十字花形观瞭望孔
上到四楼。感觉忽然文艺起来...
原来四楼靠外一侧设有通廊可供走动。廊道门额有精美彩绘,这边书“日升”。
另一侧则为“月恒”。感觉这家主人应该很有文化。
墙壁上也有彩绘的对联和画卷。
三四层靠天井内部采用双屋檐。
装饰性很强的花窗。
角楼内部。
之前我就介绍过,看似很窄的角楼,其实等你亲身体验过,就会知道实际上已经足够用了。
看看这些窗孔的镜头画面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