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佩华深度美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诗·天安门文学★放飞梦想的平台
作者简介
★刘佩华,大专学历,教师。山西人,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作者:刘佩华
早在1925 年,美国科学家麦开做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实验。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成两组,第一组享受“最惠国待遇”,每天有充足的食物。第二组享受“歧视待遇”,每天只提供60% 的食物。
结果出人意料,第一组老鼠难逾千日,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第二组老鼠寿命较长,享尽高年才寿终正寝,而且皮毛光滑,行动敏捷。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免疫功能均比第一组老鼠略高一筹。
为了论证这一真理,科学家又与人类同源共祖的猴子做实验,结果如出一辙,难分左右。
安逸的日子并非都是好事,人生注定要去承受更多的痛苦和挑战,即使今天你很安逸,明天的痛苦也会接踵而来。即所谓“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泰弋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 。”不经风雨怎能见到彩虹?磨难让人在抗争中愈挫愈勇,安乐使人在享乐中丧失斗志。
19 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 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 次投稿才被发表。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接受,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方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 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便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了那个诽谤者。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承担责任的人,之所以受尽苦难,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练他的意志和身心,借以提高他的竞争能力,做一个发奋图强,顽强拼搏,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人。
后人常把孟子的话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精神的弘扬。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因为,痛苦与希望同在。
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才能面对压力的挑战。我们要有恒久的毅力和登上人生巅峰平和心境,不求登峰造极,只求问心无愧;战胜自己,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砺自己,勇敢地驾驭生命之舟,与惊涛骇浪搏斗,在逆境中成长,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多一份忧患,梦想就多一双翅膀,多一份忧患,民族就多一个明天,多一份忧患,未来就多一点光明。
往事越千年,至理总不变,总有人在或忧患或安乐的环境中演绎一幕幕悲喜剧。
考诸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无比强大的朝代掀起尘土咆哮而来,却又带着哀怨慢慢离去。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不胜枚举。
遥想当年秦始皇,君临天下,意气风发,自比三皇五帝,以为万世千秋在掌握;修长城,建丽陵,阿房宫雄伟致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秦朝几百年的基业,一个自诩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在其最鼎盛时期,却在人们的反抗中不堪一击,毁于一旦。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三国鼎立,刘备经历了无数挫折与忧患,成就了蜀国,而儿子刘禅却安于现状,不知世事忧患,最终江山拱手,遗臭万年。
唐太宗李世民经过无数忧患,“贞观之治”的美誉响彻史书。而唐玄宗李隆基从小生活在宫廷,养尊处优,未经历磨难,晚年贪图享乐,导致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也给当时的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
纵观千古,那一个朝代又不是这样?难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难吗?其实不难,只是那一颗励精图治雄心,在长年累月的纸醉金迷中,失去了当年那锐利的光芒。
不管是历史的忠告,还是现实的警示,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于苍茫、沧桑之中,而真理却可以如长河淘洗后留下的珍宝,愈积愈多,愈积愈厚,发射出璀璨的光芒。“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正是这瑰丽的珍宝之一。
所以,人的一生,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没有经历过生活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更有价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不是说给众生的,也是说给国家的,因为治世之道和修身之道从根本上是一样的,都易在忧患中有所警惕而存活,又易在安乐中有所麻痹而终结。
忧患意识不仅是对个人的告诫,更是治国之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忧患意识更不可缺。今天,越来越多的贪官污吏,只顾自己享乐,不为人民生活着想。他们是社会的蛀虫,是国家的败类,安逸享乐、堕落成性、无法无天,最终还是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忧患意识能让人们认清现实,感受危机的存在。
孟子的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后人留下了人生哲理和精神财富。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消亡。
穿越历史长廊,有多少伟人都是在逆境中生存,在磨难中成长,在挫折的历练下登上闪耀的巅峰,周文王坐牢时写成《周易》,孔子在仕图失意后作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在秦国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后写《史记》。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向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可见,磨难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磨难能锻练我们的意志,激励我们进取。在磨难中,我们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勇气,任凭风吹雨打,我们依然坚定,毫不畏惧。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经受过挫折,变得坚强,经过挫折,变行沉着,经过挫折,他们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可是,现在很多贪官污吏,都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也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苦读,最终金榜提名。他们也经历过挫折和磨难,但是,他们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忘记了经受过的挫折和痛苦,他们只顾眼前贪图安逸,不顾人民群众的安危,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也有许多人身处逆境,发奋图强,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培养下,成为人民的公仆,他们处处为百姓着想,没有忘记曾经的磨难,永远铭记在自己困难窘迫时所受到来自社会无私的关爱。
我们要永远记住自己所经历的磨难,不仅仅是因为它锻练了我们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可以在我们面临诱惑时,给我们以警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让它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一湾荷花开得最繁盛之际,也是秋天不远之时;一丛傲梅与白雪掩映之际,也是春天将要来临之时。此行莫惧天涯远,只畏沉溺安乐圈。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定要牢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古圣先贤的遗训。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强化自己的思想素质,克服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提高,不断进取,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
愿我们把苦难当成一笔财富,用智者的眼光,强者的心态,去对待苦难,去挑战苦难,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使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
天安门文学创作室编辑部人员
总 编:海底月
副总编:韩 晗
【散文小说部 】主编:梦未央
责 编:王艳红
【剧本杂文部】主编:丑 树
【评书朗诵部】主编:小姐姐
【书评赏析部】主编:水 岸
责 编:雨 浓 yuny 丁子苪
投稿须知
本刊所有来稿文责自负,附100字个人简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生活照片,稿件以Word文档发送,否则不予受理。投稿邮箱:zgsgb4@126.com
根据作品质量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
中国诗歌报,简称中诗报,平均日在线创作人员10000多人。作为中国诗歌报所属的天安门文学平台,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剧本、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
中国诗歌报出版的系列纸刊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
中国诗歌报所属天安门文学平台
中国诗歌报所属中诗报朗诵中心
中国诗歌报所属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