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脑萎缩,有什么样的治疗思路?
小脑萎缩准确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既可见于一些遗传性、变性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甚至某些临床无症状的人,影像学检查也可见到小脑萎缩,尤以老年人多见。其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小脑萎缩。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
临床表现
1.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2.小脑性构音障碍
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是由于发音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共济失调所致。
3.眼球运动障碍
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可有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
4.肌张力减低
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但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5.非运动性表现
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小脑萎缩是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而加速疾病发展。因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应尽量做到初期识别,不要让病情发展到后期无法控制出现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才后悔莫已。很多患者其实不要仅仅依赖西药,中晚期结合中医药温补祛萎可以固本培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小脑萎缩用西药虽然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一旦渡过药物,药物刺激性和副作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服用身体会产生抗药性,从而引发剂末现象和开关反应。长期的用药产生的副作用会使身体僵硬感加深,也会引起血压增高,血小板减少等不良现象,身体的不适感会加深,因此长期服用弊大于利。
中医认为小脑萎缩的主要病机特点是肾元亏虚或疾病迁延日久,气血不足,脑髓不充,筋脉失养所致;或因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致使五脏功能失调使然。其中以肾元亏虚为本。因为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且生髓并上注于脑,使髓海充养,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治疗小脑萎缩以脾、肝治疗共济失调以脾、肾为主,肝主筋,主人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治则,采用中药方剂,可以减少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过多的、有害的 毒素,排 泄掉体内蓄积的致病因子,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通过人体五脏“祛邪排毒”,刺激机体进行应激反应,改善机体的代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