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洲:匠人系列之——捕鳖者 2024-08-01 20:01:19 匠人系列之——捕鳖者安徽怀宁 吴延洲 鳖俗称“甲鱼”,因为没有正正经经地读过《本草纲目》,也就不知其有什特殊功效,只能人云亦云称之有“温补”之用。至于闹腾了几年的所谓‘鳖精’之属的补品,确买过送给长辈,只博得个孝心之名,自己不曾尝过也就不便评价了,也就不妄称其“喝了**鳖精,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或迎合现代人对肿瘤的恐惧心态,加上能防能治的功用,那就更热门了。 早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以前,乡下人就打上了鳖的主意,不过那更多的是因为兴趣。家乡捕杀野生鳖的方法不外乎三种:打、卡和叉。打、卡一般在夏季,叉只能在秋冬季。 “打”按徒手和器具分前后两个阶段。先说说古老的徒手打法。夏天天气晴好,如果你注意会发现从田间地头走出一奇特的人,头发稀少,赤裸着上身,下身围着一张大白布围裙,背一竹篓,那就是打鳖人了。他们是一群勤劳的农民,在酷热的夏天也赤裸着劳作在毒日头下,皮肤晒成了黑红色,一个雨点打在身上会溅出老远。至于打鳖纯属业余爱好。他们来到池塘边,看了看,找到了下水的路径,迅速解下围裙,如一道黑色的精灵扑入水中。啊,居然连裤头都没,走光了,吓得大姑娘小媳妇花容失色,臊得满脸通红,提起篮子急急地逃,打鳖者得意了,嘿嘿一乐:也不是没见过。倒是那些大婶们似乎没有什么顾忌,恶语相向:现给你妈看哪,也不晓得丑。有的还会找来石子砸向那不知羞耻的家伙,那家伙会一个猛子扎入去,许久从池塘另一边冒出头来,作着鬼脸,惹得一阵哄笑。乡人纯朴,闹了一会也就休战了。 打鳖人开工了,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张开双臂打起了水雷,“嗡、嗡”两声停下来,手搭凉棚向宽阔的水面探望,他在干嘛?后来问过大人才知道,鳖最怕轰隆隆的打雷声,受到惊吓,它们会拼命地往淤泥中钻,本来雷声没有危险,可为了逃命,却暴露了行踪,往泥中钻时会冒出水泡,乡下人叫“鳖鼓星”。打鳖人望见水泡所在,迅速潜水过去,伸手在泥中将其抓住,凫水回来装入篓中。说得轻巧,可实际这是个技术活,得有超人的水性,超强的眼力。鳖是很机灵的,如果你手按住或脚踩到它,它会忍受着一动也不动的,让你错认为是软泥。可你捎一提手或抬脚,它就溜,溜得特快,因而家乡骂奸滑的人“比鳖还坏”。故一击必中,否则它们会逃之夭夭,前功尽弃。 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器械称为“鳖枪”,状类钓鱼的绞车,前端是一个锥形的铁锤,因为没有实际操作,实在不知道这个器具是怎样把鳖弄上岸的,唯一的一次是在村庄的池塘边,远远地看一个瘦瘦长长的汉子,他站在水边,把长杆似的鳖枪夹在胳膊里,双掌互击,发出清脆地“啪啪”声,眼注视着水面,双手紧握枪举过头顶,有水泡冒出,枪在头上方划一道弧线向目标处一抡,杆上绞车飞快地旋转,铁锤破空发出尖锐的哨声,拖着线没入水中。打鳖人迅速地转动绞车,不一会,铁锤回来了,除水滴外,一无所有。打鳖人失望了,看的人也失望了,就是不知道鳖是怎样被捕的。后来用想象去填补空白,大概从铁锤中会伸出触须似人手,抓住物体,由于线的牵引会紧紧地攥住。那神奇之处在于,怎么抛得那么准,力道掌握得那么到位。不过擅此技的人很少,经常是空篓而归,难度太大,后来就没有见过了,有些疑问永远留在猜测中。 一般人捕鳖的方式是下卡子,用一条长丈余的尼龙线拴一根铁针,线穿过针鼻后,非常巧妙地绕在针中央,将猪肝切块或泥鳅、黄鳝切段,穿在针上作诱饵,抛入水中,鳖闻腥而到,一口吞下带针的饵,稍一拉动针便卡在喉咙里,进退两难,成了瓮中之鳖。不过它们绝不会束手就擒,会作一些无谓的挣扎,在杨树根中穿行,许是难受,许是想通过不同角度的拉扯将针吐出,许是与人较劲,尼龙线与杨树的须根绞在一起,即使逃脱不了也要为难你,鳖真坏得可爱。不过人不是鳖,猜测永远只是猜测。 夏天捕回来的鳖是很难养的,桶中的水要不深不浅,太深头不能抬起呼吸会憋死,太浅了露出身体,只要让蚊子叮上一口,鳖命就归西了。可鳖死后也不放过蚊子的,人们用它的壳熏蚊子特灵了,真是一对冤家,相生相克如斯,生物界有时真奇妙。 最残忍的便是叉鳖了,那是在冬季,几名汉子身穿皮衣,手提钢叉,在浅不中慢慢地前行,且行且叉,不放过一处地方,偶尔提叉一只鳖中叉了,虽受伤却一动不动,原来它们在冬眠却遭毒手,真的太冤了。一处浅滩搜完了,叉鳖人上岸,脱下笨重的皮衣,坐在堤岸上,谈着各自的奇遇和收获,抽上一袋旱烟,商量着下一个目标。一顿茶的功夫,又出发了,将皮衣搭在钢叉柄上,一头挑着竹篓向既定的地方去重复自己残忍的行为。 也曾问过叉鳖人有什么技巧,有人说了一句口诀:鱼落深水鳖落滩。冬季鱼都躲到深水中了,而鳖呢它们会在浅水湾的淤泥中睡觉,方向不能错。探寻更多的口诀时,懂行的人讳莫如深,如武功秘笈,家传绝技传男不传女,自己去摸索吧。就因这些狭隘门第观念,致使许多绝技失传。 而今很难见到这些捕鳖人了,大概鳖能家养,市场早饱和了,抑或鳖并不是人们吹嘘的那样有奇效,“比鳖还坏”的人视线又盯上了新的特效物了,这对鳖来说倒是幸事了。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延洲,小市中心校副校长。出版作品集《静等花开》。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赞 (0) 相关推荐 鳖甲 一药一方一穴位(合辑)244期 2021-08-30 [一药] 鳖甲 <药性赋·平性>云:然而鳖甲治痨疟,兼破癥瘕. 本品为鳖科动物鳖 Trionyxsinensis Wiegmann 的背甲. 文献记载: <神农 ... 刘雨梅 ‖ 辛庄制陶,泥与火的千年涅槃 走在文安古城一隅的辛庄,扑面而来的清风裹挟着泥与火的特殊气息,那是陶,来自于两千年前的拙朴工艺.一抔泥土,普通人脚下的尘埃,于制陶匠人而言,是创作的源泉.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经过千百次的揉搓,为泥土塑形 ... 【方志四川•散文】马晓燕 ‖ 匠人 匠 人 马晓燕 去年到重庆看望在四川美术学院读大学的女儿,顺道去磁器口古镇游玩,被一处银匠铺吸引. 磁器口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铺子极小,墙壁四周挂满了精巧别致的各种银器.手饰.铺子靠墙处两个年轻. ... 仿的“网格玫瑰花”夏季短袖美衣详细教程 作者:雪琳茜冰 我仿的衣按图解钩小短了,自已加钩图案了(这里要感谢朱扬氏了,要不是她提醒我加花就拆了)还有一张图发不上来,前后不是一样的花,手机拍得模糊凑和看吧~ 下面是图解中"斜杠&quo ... 平氏故事——匠人 何谓匠人?知乎上说: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从事这方面的工匠,就叫匠人. 平氏小镇历史悠久,各方面的匠人几乎都有.比如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箍桶匠 匠人系列之--箍桶匠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听父亲说,他三岁就没了父母,后来过继给我现在的爹爹.因家境贫寒,父亲只读了三年书,辍学后,爹爹叫他学箍桶:"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箍桶在室内,不会像泥瓦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染布师傅 匠人系列之--染布师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暑假因机缘凑巧去了趟神农溪,一路欣赏,溪流两岸,山峦耸立,逶迤绵延,层峦叠嶂.领略了龙昌峡的险.鹦鹉峡的秀和神农峡的奇,峡中深潭碧水.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陶瓷是怎样发明的,有人大胆猜测:古时,先民们,在取水时,没有容器,于是有聪明的人想出,用泥作胎放在竹器里,这样到河边取水,可取水时,依旧没有用,非常愤怒地将泥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织布者 匠人系列之--织布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小时穿的衣服是家织的土布,俗称"老布",由自家种棉.弹花.搓条.纺线.织布.染色.再剪裁成衣.其中弹花和成衣找专业的匠人外,其余的环节均由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挑夫 匠人系列之--挑夫 安徽怀宁 吴延洲 手提肩扛是最原始的运输方式,在我很小的时候,村庄中有一群壮实的劳力,专门替人挑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挑夫.圩区的鸭蛋挑进村中的炕房,炕房里"叽叽&quo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捕鱼者 匠人系列之--捕鱼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家乡的捕鱼有两种方式:一曰下丝网,放丝网于河中捕鱼.捕鱼者自划一小渔盆,两脚撑的力道要恰到好处,否则有翻盆的危险,边划边用桨挑网,线型放网于水中,满河撒上网后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面条匠 匠人系列之--面条匠 安徽怀宁 吴延洲 乡下多手工面,也称咸面,纯手工制作,细白如丝,可穿针引线.原以为制作工序简单,直到一天与面条匠打交道,才知那是一项高劳动强度的技术活,还得靠经验. 与面条匠相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铜匠师傅 匠人系列之--铜匠师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铜匠(主要是补锅的,因此也称补锅匠)这一职业绝迹不到十来年工夫.附近最后一位铜匠姓汪,当时年纪不大,应该现在还在.铜匠做工的工具是一副担子,一头是箱子,箱子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喊魂者 匠人系列之--喊魂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曾听到一个神奇的有关喊魂者的事儿,当事人有名有姓,是我一个远房的姑祖父,可惜已作古,姑祖母还健在,一直在讲述着这段传奇,这桩奇事就发生在那位姑祖父身上,距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