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两黄金运往延安,抗日战争中的黄金大战
山东省胶东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金矿集区,金矿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胶东地区的招远县,更是有“金都天府”的美誉,它是中国第一个年产万两黄金的县。在抗战时期,招远因为金矿资源被日本人早早地盯上,1939年2月,日军侵入招远城,喊出了“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矿”的口号,他们迅速占领了华北第一大金矿——玲珑金矿,霸占了金矿的开采权。
日本侵略者在山东
黄金是战争时期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日本人疯狂开采胶东地区的金矿,不仅伤害我国国家利益,还实行黄金养战的策略,进一步推进侵略步伐。为了遏制日军阴谋,胶东抗日根据地上演了惊心动魄的黄金斗争,共产党人将黄金从日本人手中智取运往延安,成为了抗日重要的物资来源。
当时,日本人在胶东地区搜刮黄金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在民间收购原矿,买来之后自己开采冶炼;二是不断扩大占领金矿的开采量,“采光采尽”“取之尽锱铢”。仅招远一地,在六年多的时间内就被日军掠夺黄金超过16吨,掠夺的白银与黄铜数量更多。
日本人在玲珑金矿修建的房屋
而当时,位于延安的党中央经费很是拮据,国民党的重重经济封锁与日军的扫荡让经费的筹措成了问题。1938 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黎玉去延安汇报工作,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将山东的黄金运向延安来解决财政困境,这个思路受到了认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斗争随之而生。
仅在招远玲珑金矿的山上,日本人就修筑了7个炮楼,驻扎了一个中队,在矿区唯一的通道上设了三道岗哨,赶走了全部村民,要从敌占区运出黄金的难度可想而知。面对日本人丧心病狂的搜刮,胶东军民想出了三种夺取黄金的方式。
第一种是自主采金,成立“招远采金委员会”“玲珑采金局”等组织,在胶东地区建立自主掌握的九曲、灵山、金翅岭等金矿,虽然这些金矿的规模有大有小,但是,积累起来却也是一股力量。
第二种是武装夺金,难度虽大,效果却很不错。抗日群众带着武器埋伏在日军运输黄金的路上,等时机一到就武装抢夺黄金,一边打击了敌人势力,一边还能俘获战略物资,是一举两得的策略。
第三种暗中采购,这可是个细致活,中共地下党员渗透进金矿,将工友们团结起来,想办法购买黄金然后运出去。为此,胶东党组织还建立了地下收购站,收购金矿工人从日军严密控制下弄到的黄金。姜选就是当时打入玲珑金矿的一名地下党员,他发动工友们把金粉藏在头发里、鞋底里偷偷运出金矿,还利用外出的机会把水银偷带出去。
拿到了黄金并不意味着成功,将黄金从日军眼皮底下运去延安才算是大功告成。黄金并非直接运往延安,而是先集中在中共胶东特委驻地,然后统一安排运送到山东党组织的驻地——鲁南,从鲁南再运往延安。胶东到鲁南路途虽然不算远,但是,在日军的拦截下,算得上是条“生死线”。
根据当年运金队战士王德昌的回忆,1943年,他和二十多名战士组成了运金分队,每人携带四十余两黄金趁夜色从山东前往山西,在抵达山西雁鸣渡河畔时,突然遇到了日军。为了保护黄金,队长将队伍分成两拨,一半人携带黄金渡河,另一半人把黄金交给队友,全力掩护。结果,这批黄金全数送达延安,但是,负责掩护的队员全部牺牲,携带黄金的队员也牺牲了两人,运金的艰难可以想象。
除了运金战士,其他人也会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运送黄金。1943 年,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去延安参加“七大”,他随身携带了一个黑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的就是沉甸甸的黄金,不过,在当时,这一切都是需要保密的。
在抗战时期,胶东地区究竟向延安运输了多少黄金呢,根据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回忆,大约有十万两之多,后来有学者加以考证,认为大约有十三万两左右。这些黄金成为了抗日事业的重要经费来源,也见证了胶东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一场惊心动魄的黄金战背后彰显的则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
作者:泓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