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考的旅行和读书,都是一种灾难
发现自己没有好好读书,是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有时候为了查一个典故,翻遍家里的典籍,搜遍百度网站,终于把资料找到后,写作的灵感早已经在周而复始的搜寻中消失殆尽。
念书的时候觉得那些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里写“看书,旅游”的人特别矫情,就好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生活小事,然而如今却痛恨自己读书太少见识太浅。记得初中读《红楼梦》,那是是真的喜欢读,这么厚的一本书放在床头啃上一个星期,每天的期盼就是完成作业之后躺在床上进入红楼的世界,一字一句斟酌,完了还有小圈子里的各种书评以及角色互演,林黛玉爱看什么书,薛宝钗吃的是哪朵花上的露珠,贾探春莫不是贾府的芈月?……那时候对书本的钻研态度,当真不愧给自己冠以“书虫”的名号,而且是真的喜欢,沉浸其中不得自拔,绝非当今拿来装清高的做法。
现在,读书已经不再是神圣的事情,甚至变成了别人的嘲讽和挖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房间里堆积的书籍越来越多,能专心研读的越来越少。信息爆炸的今天,书籍就如网上信息的汇总,出版的图书大多是垃圾图书,所以才会有人反问,读书真的有用吗?确实,读烂书更甚于虚度光阴。
我常常钦佩有才学的人,想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尽力模仿,仔细揣摩,然而这对于学习一点用处都没有,后来一个朋友提醒了我,要想跟一个人学习,不是去钻研他写的书籍,而是先要去了解他看的是什么书,他学识的来源以及他思想轨迹的变化,是受了哪些读物的影响,一个人在阅读时候追求的,侧重的,往往也是他价值观的体现。读研的时候,对导师提出的阅读清单不屑一顾,觉得那都是装模作样,更何况那些古书,对于信息变化如此之快的社会,完全没有参考意义。现在想想,愚蠢和退步,大概就是这种藐视历史典故和经典的做法。
有时候也会很疑问,有些人读书很多,出口成章,为什么还是一事无成?大概没有思考的阅读,跟没有思考的旅行是一样,都是一种灾难。
芈月读《孙子兵法》,为自己寻求了逃离楚国水深火热境地的好办法,倘若读书而不用,那是对书籍的侮辱。但是首先要找到有用的书来读,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判断,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那些泛滥成灾的出版物,便成了可有可无的甜品,有时候它们不过是让你多费了点时间去认识几个字而已。
旅行也是如此。
对于我们来说,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就如古代的人读过四书五经各种列传一样,是可以拿出来炫耀自己学识的。人的想法和价值观都会在文字和图片中甚至在谈吐中传递出来,带着思考去旅行,他的文字绝对不囿于对一个地方浮光掠影的简单描绘,他的图片传递出来的信息,绝对不是这个地方有什么景点,这个地方有多漂亮这些表面的只要是游客就能发现的东西。
我常常为自己难过,很多地方去过了之后,间隔几个月翻出图片来看看,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写游记,很多印象都随着时间过去变得模糊,路途中发生的事,也因为平淡无奇没有亮点没有深刻体会而变成了生活中琐碎。
有些朋友劝我,旅行拍照写文章这事,别太当一回事,权当生活调味剂,开心就好。只是我比较执着,我身边也有很多执着的朋友,认真去做一件事没什么不好,就好像我现在把读书也提上认真要去做的日程,每天晚上洗完澡,必须给自己看书的时间,这段时间,不能用玩手机来代替。有什么困惑才看什么书,不再随意相信网上的推介,人生苦短,避免看坏书和不适宜的书,就是珍惜光阴了。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旅行,那些重复的纠缠的毫无目的旅途,基本可以从生命中剔除掉,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地方,一个只能蜻蜓点水游览的地方,都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中学的时候读鲁迅,非常想感知先生笔下绍兴老酒的滋味,大学的暑假这个愿望终于实现,那年暑假在绍兴一住就是半个月,老台门附近的百草园招待所,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但是那一年院子里的蟋蟀声,依然清晰入耳。
这样的旅行当然不止一次,有因为萧红而去的呼伦河畔,为了边城而去的湘西,为了邓丽君而去的清迈,为了李宗盛的一首歌而去的台湾,为了杜拉斯而去的越南,为了火腿而去的西班牙,为了花样年华而去的柬埔寨,为了三毛而去的撒哈拉……很多地方一去再去,是因为心中的情怀,有些地方至今未涉足,是因为还没有足够的底气,这种底气包括我对它的感情和对它的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旅行跟读书一样,有得有失,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自己,如果去了一个跟自己的思想气质不相符合的地方,无异于读了一本不该读的书,是浪费光阴和精力的。
大多数人以为,像我这样喜欢故地重游的人,是因为怀旧,其实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对熟悉的事物和人产生依赖,是人之常情,就好像夫妻之所以能相守白头,并非是因为一直热情的爱意,而是执念于那份熟悉和亲切。熟悉了解,才会产生思考和判断,当你的精力一味沉溺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上,那相同的时间内,多半只能浮于表面。
好的照片也来自熟悉和了解,不管我对撒哈拉或者北极有多憧憬,也不管我去到那里有多兴奋多激动,拍出来的照片,或许还不如我在自己的城市里拍的更能打动人,熟悉的环境里,思想和心灵是有安放之地的,不像去到陌生的别处,总有一种蠢蠢欲动漂浮于空中的情绪牵动着自己,无法把精力专注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上。
有时候固执起来,会把手机里所有关于旅行美食的攻略全部删掉,那些被别人的经验牵引的行为,看起来幼稚又可笑,常常想,如今不靠男人也能过得很好的经济独立的女性,在思想独立上,还需下很大功夫吧,别人说《山河故人》很有情怀,你就放弃《火星救援》的理性和科幻,别人说没去过马尔代夫就不算真正的度假,你就把难得清静喝杯茶的若干午后,完全贡献给了筹集旅游基金的工作,别人说圣诞节到了该去趟芬兰了,你就把自家门口白雪皑皑一望无际的美景全部辜负……也许思想独立就应该是,细嚼慢咽一碗白米饭,胜过囫囵吞枣一锅燕鲍翅吧。
看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走一趟不适合自己的旅行,无异于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各种装饰,是给别人看的。有一日看书,忽然读到女画家墨白的介绍,这位喜欢在绢上作画的女子,给自己画了无数的天空山谷和海洋,没有强烈的色彩,蓝到静谧,美得让人窒息。有人以为,画家和作家的生活必须稀奇古怪高深莫测,但事实刚好相反,心有远山,安于当下,有思考的人生,随时随地都有创意,正如一位摄影师朋友所说,最好的照片,拍的是平常,是一座城市,是城市里的一条街道,是街道里的一户人家,是这户人家某个如昔的早晨,晌午或者傍晚。
我是七月娃娃,一个有理想的吃货和旅行者,
愿与你在此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