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种肤色、发色和体貌特征的成因

不同人种肤色、发色和体貌特征的成因,肤色、发色和体貌的形成,基因占比最大,环境影响次之。

【早期人群】

1987年,三位分子生物学家卡恩、斯通金和威尔逊,通过提取线粒体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将所有现代人的起源追溯到大约29万年-12万年前生活在东非的一个女性。而目前地球上存在人群体貌特征最接近夏娃的,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科伊桑人”与“布须曼人”(A),他们算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的现代人。

他们的身材矮小,女性平均身高在1.4米左右,男性也很少超过1.6米。皮肤呈现一种黄中透红的颜色,颧骨很高,面部扁平,头发呈现浓密而卷曲颗粒状。

之后,与科伊桑人同源的另一支智人(E)由于环境、饮食和基因的变化,在距今12万年前的某个节点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貌特征,变成身材细长的人群,面部扁平,体毛不发达,四肢修长,这是现在地球上大部分黑人的源头。

距今10万年前,在非洲东北部形成了两个新的智人种类,矮黑人(D)和棕种人(C),他们是第一批走出非洲来到亚洲的智人。

矮黑人和现代的黑人拥有同一个祖先,现在的印度安达曼群岛原住民是他们的直系后裔。根据1875年时由英国殖民者测量的身高数据,安达曼人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53.6厘米,女性也只有142.7厘米。皮肤呈现暗褐色至黑色,体毛不发达,毛发短而卷,头发为暗褐的黑色。面部器官扁平,嘴唇较厚。

棕种人就是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他们身高适中,较矮黑人偏高。肤色呈巧克力色,体毛较为浓密,头发呈黑色波浪状,且发质较为粗糙。面部特征为鼻高唇薄,下颚粗大,颌骨突出。

以上这四大类人群,是智人最早形成的四类人,基因比较单纯。他们的统一特征是皮肤黑、头发黑卷、眼球黑。

【中期人群】

距今7万年前,第二波人(F)开始走出非洲,停在了今天的中东地区。他们的身高属于中等身高;肤色开始变浅,形成一种类似棕色的颜色。面部特征仍然以扁平为主,黑发、黑眼珠。

之后,F演化出的G到达了今天的印度地区,K男与K女+矮黑人女形成了今天的达罗毗荼人。这是个很古老的族群,现在仍然存在,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绝大多数属于印度的最底层种群——首陀罗。他们的相貌特征不大好描述,内部差异很大,因为他们的血缘关系很复杂。但统一特征是中等身材,卷发呈黑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有点像阿拉伯人的脸+黑人的卷发+东南亚民族的肤色。

闪米特人的体貌特征仍然是黑眼、棕黑发、深肤色。而且他们的身高并不高。F演化出的J留在了今天的中东、近东地区,形成了大名鼎鼎的“闪米特人”。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名字,那我告诉你他们的两个后裔,一个叫“阿拉伯人”,一个叫“犹太人”。

闪米特人的体貌特征仍然是黑眼、棕黑发、深肤色。而且他们的身高并不高。

F演化出的 I 向欧洲方向挺近。这支I系人群很有名,其标志性基因的携带者就是克罗马农人。他们的体貌特征是:长头与宽脸相结合,眼眶低矮成角形,鼻梁较高,狭窄的鼻子在脸平面上显得特别地突出,已经有点高鼻深目的特点。大腿骨粗壮,股骨脊发达,胫骨扁平,属扁胫型。同时,克人的身材也比较高大,男性多在180CM,女性约167CM。

但是,克罗马农人肤色发色仍然没变,仍然是黑眼、棕黑发、深肤色。

他们在欧洲干掉了现代人类的另一支表亲,尼安德特人。

同时,他们与尼安德特人发生了一些基因交流,使得部分智人的发色第一次发生改变,出现了尼安德特人独有的红发。现在欧洲人或是准确点说凯尔特人的红发和多体毛基因,就是从尼人那里继承的。

很多凯尔特人妹子的统一特征是,雀斑、红发、面部较扁平,与他们的一部分祖先是尼安德特人有很大关系

同时,因为尼人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所以他们进化出了脂肪转化率高这一特征。通俗点说就是在吃同样热量食物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发胖,而脂肪层厚,就意味着比较抗冻。但是有趣的是,在现在的所有的人类中,只有欧洲人继承了尼人的这一特性,很多非欧洲白种人(地中海人群、印度雅利安人)、黄种人体内都有尼人的基因,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特性。这对后来的人种形成以及黄白人种之间的差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现在的北欧白人身材普遍高大,且极其容易发胖,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他们的发色和眼睛颜色是怎么变的呢?

根据国外科学家的研究,北欧白人金发碧眼白肤的特征大约形成于距今6000—12000年前。也就是说,现在欧洲人金发碧眼白肤的特征是是在智人迁徙史中较晚形成的。而决定头发颜色、肤色和虹膜颜色都是由体内分泌的一种被称为“melanin”的物质决定的,这种物质的中文译名就是“黑色素”。黑色素决定肤色,黑色素越多,肤色越深。黑色素又分成两种,“pheomelanin和素”。黑色素决定肤色,黑色素越多,肤色越深。黑色素又分成两种,“pheomelanin和外,人体的发色主要由褐黑素和真黑素的比例决定的,眼睛的颜色也与这两者的比例有关。

由于欧洲独特气候环境(日照少、潮湿、阴冷)的影响,使得欧洲人本身就趋向于白肤。在长时间的适应环境后,体内黑色素下降,褐黑素和真黑素的比例较之前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牵动了头发颜色和眼睛颜色。所以,在欧洲,有大量的金发碧眼白肤的人群,并且同时出现的概率极高。

同时,由于北欧白人体内细胞内黑色素量较少,肤色白皙的欧美人很难晒出一身古铜色。但此类皮肤对中波紫外线B相当敏感,一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造成轻微灼伤,表现为出现红斑、轻度水肿、雀斑等。如果持续暴晒,可能导致肌肤提早老化,并增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几率。

瑞典妹子,典型的北欧人群特征,长头、高鼻、深目、碧眼、灰发、额头平缓

虽然芬兰也为北欧国家,但是其人群特征形成的原因与其他北欧国家完全不一样,是对环境长芬兰妹子,虽然同为金发碧眼,但是其面部轮廓与上图明显不同,圆头、宽额等特征与北亚人群类似。期适应后趋同进化的结果.

芬兰妹子,虽然同为金发碧眼,但是其面部轮廓与上图明显不同,圆头、宽额等特征与北亚人群类似。

前面说过的矮黑人,他们在今天的东亚东南亚呆了两万年后,体貌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包括肤色变浅和身高增高,但是仍然属于深肤色和偏矮人群。

之前提到过的F人群演变出一支为K,而K又相继出现三支,P、N、O。

N、O同源,且几乎于同一时期出现。具体相貌特征不好说,因为世界上已经没有他们的嫡系后裔了。他们与其他族群大量混血,已经看不出早期的体貌特征。而根据P人群特征推算,他们应该是中等身高,中等肤色,黑眼、黑发。

今天俄罗斯北亚地区妹子,接近最早的N、O人群

之后,O男和O女+矮黑人女形成了现在的东亚人群的基础。由于当时的矮黑人分布偏南,所以北方人群中矮黑人母系成分占比较少,而南方较多。而体现在体貌特征上为北方肤色较白,身高较高,而男方肤色较深,身高偏矮。而与矮黑人女大量混血后,就形成了现代东亚地区人群的基本特征。中等身高,浅肤色,与地中海人群(上图西班牙妹子)、中东人群(上图中东妹子)、印第安人(其实其肤色偏深)类似,因矮黑人母系因素,面部特征较为扁平。

日本的情况则不然,日本的父系血统中矮黑男和O男的比例相当,所以日本人整体身高偏矮,罗圈腿、卷发等矮黑人特征明显。

除了日本外,藏族的父系基因也有大量矮黑男的成分,所以藏人的身高普遍也不高,同时受高原日

照影响,肤色深。

这里要说明一点,不同体貌特征人群混血产生的后代的体貌特征,通常会偏向你母系族群更多些。从遗传学角度来讲,子女身体特征偏向母系至少在概率上要比偏向父系大一些。要知道,卵子是人类最大的细胞,它的体积是精子的180倍。同时,在染色体方面,人类细胞中有23对46个染色体,其中父系所携带的Y染色体是所有染色体中最短的一条,只占男性染色体总长度的大约9/1000,只能携带20-30个基因,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女性的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无异,这就导致在留给后代的遗传信息上,女性较男性取得了23:22的优势,不要小看这点优势,因为经过很多年的演变,这点优势就会不断放大,最终产生质变。

而由于温带地区光照适中、雨热适中,生活在这一纬度的所有人群统一特征就是肤色呈现淡棕色,像东亚、中亚、地中海、北美印第安人,其实都可以属于黄种人,虽然他们的基因构成完全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