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明朝皇帝们的趣事(六)
没错,我就是有''大明战神’’之称的明英宗朱祁镇。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年年少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皇位被弟弟坐了,自己只能在草原上吹风。
话说我之前和弟弟感情还是不错的。当时御驾亲征,让弟弟做监国。也先挟持我攻打北京的时候,好弟弟一度还想把哥哥我给赎回来。
《大明风华》张艺兴饰朱祁镇
后来,我好不容易回来了,弟弟友好的把作为哥哥的我送到南宫崇质殿,然后体贴地表示,皇兄你漠北草原吃苦了,这个地儿安静,没人打扰,你好生静养,真是个好弟弟,这都为我考虑到了。
但是吧,南宫是什么地方?它在禁城外的东南角,是明初是皇帝举行击球、射柳等活动的地方,人称小南城。
崇质殿低洼狭小, 陈设简朴,没有几个佣人,的确很安静。我环视殿内蓦然惊觉,自己被弟弟软禁了。
我明英宗朱祁镇,作为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兼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是我老爹,母亲又是一位皇后。还是长子,早早又被立为了太子,妥妥人生赢家!
老爹死得早,我年仅九岁就登基,成为皇帝,因为我年纪小,众臣请皇奶奶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帮我处理朝政,我奶奶可厉害了,国事差不多掌握在她手中。我只需要摸摸鱼就好。
奶奶张氏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我身边最喜欢的宦官王振叫去骂一顿,老是打击王振,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也沒敢干什么坏事呀?我不明白,王振只是个贴心小可爱,小可爱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皇奶奶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着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我大明朝国力鼎盛。
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正统初年,太皇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1443年),皇奶奶张氏驾崩(谥号诚孝昭皇后);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
随着三杨去世,奶奶张氏薨,我开始亲政,彼时,我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在位初期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
虽然我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但是宦官只是家奴而己,除了皇帝我,又不能依靠其他人,只能一心一意为皇帝办事。但是自从我亲政以来,隔壁小小的瓦剌一直骚扰我大明边境,伤害大明的子民。作为皇帝怎么能忍,我决定像爸爸和爷爷一样,给他们点教训瞧瞧,王振在这件事上给我助威打call。
正统十四年(1449年),我御驾亲征,攻打蒙古瓦剌部,万万没想到,却葬送大明几十万将士性命,自己也被俘虏。老妈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而我……
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朱祁镇是朱瞻基真爱的孙皇后所生,而朱祁钰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宫女吴氏(后被封为吴贤妃)所生,而且他们只差一岁,朱祁镇生于1427年,朱祁钰生于1428年,而对待这两个儿子的问题上,明宣宗朱瞻基那绝对是天差地别。
宣宗特别喜欢朱祁镇,因为其母地位较高的缘故,加之是长子,所以很快就立了朱祁镇为皇太子,朱祁钰为郕王,一开始兄弟两个还算是相处融洽,而且早期的朱祁钰对皇位毫无觊觎之心,但是一场事变改变了兄弟两人的命运,也让他们从兄弟变成了死敌。
话说朱祁镇兵败被俘,朱祁钰被扶上皇位,过了几年迎接明英宗朱祁镇回京,被弟弟朱祁钰幽禁于南宫,并严加管控,宫门上锁灌铅,周边树木砍光。
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复位后,任用李贤等人,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但是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