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太太的人设,就这样被刻板化了

这几天互联网因为华坪女高张桂梅校长的采访喋喋不休。
她对学生当全职太太的极力反对,很多人赞同张校长的言论,但也有不少网友感到了舆论对全职太太的冒犯与偏见。
张桂梅校长的态度当然自有其道理,她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接触、了解了大量农村女孩的生存困境,鼓励女高的学生们努力读书摆脱代际贫困,改变自身命运。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岁及以上、未上过学的人口中,女性占比七成。
对那些大多只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她们”而言,做全职太太有何不可的言论无异于何不食肉糜,张桂梅式的固执才能使得她们把握读书的机会,主宰自我命运。
网络舆论对于全职太太的普遍观点,也透露出了一种典型的刻板印象,认为全职太太就是依靠丈夫的寄生虫生活,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
实际上,全职太太的辛苦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份工作,她们也未必是心甘情愿放弃事业、选择照顾家庭,而是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的无奈选择。
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全职太太显然是一个风险颇大的选择。
影视作品中全职太太
的刻板印象
长期以来,影视剧作品也在给大家进一步加深有关全职太太的刻板印象。
刻画全职太太的形象,基本要么是像《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要么是《回家的诱惑》林品如,温柔贤淑勤俭持家,也毫无存在感。
罗子君名牌大学毕业,曾在外企工作,婚后因为丈夫陈俊生的甜言蜜语地承诺“我养你”,回归家庭,成为了一名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
结果遭遇丈夫出轨,被丈夫抛弃选择了一个看似处处不如她的女人。
早在《回家的诱惑》前,国产电视剧《蜗居》就已经将全职太太的悲哀展现得淋漓尽致。
宋思明的太太,出身不俗,陪着宋思明一路从低谷走来。她精明能干,宜室宜家,丈夫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
然而她的辛苦操劳换来的是年老珠黄和无情背叛,宋思明遇到了天真美丽的海藻一见倾心,选择了出轨。
心灰意冷的她对宋思明说:
“男人都是一样,年轻的时候需要垫脚石,中年的时候需要强心针,晚年的时候需要根拐棍。我活该自己做了垫脚石,没什么可抱怨的。”
也许大多数女性还没有意识到,在她们成为全职太太为了丈夫和孩子倾尽所有时,早就已经逐渐失去了自我。
可悲的是,她们的付出和牺牲往往无法量化,而且得不到保障。
工作不满意可以随时辞职一走了之,家庭不满意,却无法弃之不顾。换个丈夫,比换个工作可要困难多了。
大女主戏:主妇的崛起?
顾佳是前段时间热播剧《三十而已》广受好评的女主角,话题讨论度居高不下。
她颠覆了以往人们对全职太太依附丈夫的刻板印象,展现了新时期全职太太的形象。
满足了男性对“完美妻子”的期待,双商在线,积极进取,御夫育娃不在话下。
这是在以往影视作品中罕见的主妇形象,观众对于全职太太有了全新憧憬。
但另一方面来看,顾佳的完美形象,亦是影视剧在加深全职太太正向的刻板印象,遮掩了背后不平等的性别结构。
倘若做不到顾佳这样,是否会让人觉得是不够合格的全职太太呢?完美如顾佳也无可避免地面临丈夫出轨的现实,普通女性又如何能不焦虑?
顾佳所塑造的承担着家庭劳动同时在社会风生水起的“完美妻子”,更像是一种双刃剑。
一方面说明了女性的无限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容易成为一个攻击女性的证据。
比如否认女性现实中承受家庭和社会双重施压,把无法完美兼顾内外的责任怪罪于个别女性的能力不足,从而忽略最主要的社会性别权力结构的问题。
《三十而已》在塑造全职太太上做出了可喜的突破,但归根结底它仍然更多是满足了外界对于完美女性的凝望视角,不能提供足够的反思与力量对抗女性的现实困境。
打破刻板印象,期待更多女性视角
跑龙套的尹天仇对风尘女柳飘飘喊出的“我养你啊”这句话,称得上是电影《喜剧之王》最感人的一幕。
但搁在现实里,谁信谁就输了。
大部分女人,一旦选择做家庭主妇,无疑是在加入一个十分被动的群体,将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
《大丈夫》中的顾晓岩,研究生毕业后没有工作,守着家庭,与社会脱节。
直到婚姻破裂,她才明白,全职太太对于家庭的贡献难以衡量,而男性的财富和地位却都可量化。
对任何人而言,经济独立,才可能获得相应的选择自由。
而男女平等的基础恰恰在于经济独立,如果让女性放弃工作回归家庭,依靠男人生活,那么她必然难以实现人格上的自立自信。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女人唯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追求个性的解放。”
因此,女性必须需要走出家庭,争取经济独立,方可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曾在全国妇联举办的女性正能量圆桌派活动一针见血地分析过:
“女性想要的一切,都应该通过奋斗得来,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大前提。我坚定反对田园女权,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美貌如花,这是一个有毒害性的说法,是对女性的矮化和宠物化。你负责貌美如花,那和可爱的小猫小狗有什么区别?”
与其用人生进行一场豪赌,托付于另一个人手中,不如自己牢牢掌握主动权。
我们会反对鼓吹女性当全职太太,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全职太太在社会中的尴尬处境,缺乏基本权益的制度保障和兜底措施,而不是因为抵触全职太太。
其实全职太太的价值和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受到正视。遗憾的是,当下的平权形势并没有发展到足够的高度,避免全职太太遭受歧视对待。
保障女性权益之路任重道远,如何改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困境,值得深入的社会探讨。
什么时候社会上绝大部分男人都能够认同做全职老公,那么应该也就没有多少人会反对女性当全职太太了。
诚然过去许多影视剧由于现实生活对于全职太太的刻板印象,投射于影视之中,再通过影视广泛传播,进一步加深了大众认知偏见,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综合来看,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全职太太形象的塑造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与进步,至少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工具人”,反映出一定的积极态度,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令人欣慰。
最后,附上波伏娃《第二性》
那段经典的文字
时至今日仍然振聋发聩: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
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
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
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
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
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
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
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
已经为时太晚
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