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这道菜,还敢说自己去过东北?
正所谓春夏“咻”冬,今年北方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冻得哆嗦之余,嘴巴也有些寂寞。
天冷吃什么?西北人端起羊汤嚼起馍,东北人则二话不说掏出大铁锅:啥也别说,就是炖!
铁锅一架,各色食材慢慢炖上几个小时,香气混着热气从锅盖缝里直窜进鼻腔,让人直呼能干三碗饭。
东北铁锅炖,究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魔力铁锅炖,一锅炖进一个宇宙
东北到底有多大?大到关联四个省份,涵盖15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山河。东北到底有多小?小到普通人家,平平无奇的灶台大铁锅都能装下。
地上跑的猪牛羊,天上飞的鸡鸭鹅,水里欢腾的鲶鱼草鱼,加上大块的土豆、青椒、茄子、白菜,只要是你能想到的食材,都可以美美地炖上一锅。万物皆可炖,就是东北人的厨房信条。
天气一冷,东北人的铁锅和胃总是一起躁动起来,大人们上菜市场一通采买,小孩儿更是巴巴地望。炖菜时通常大火煮开,小火慢炖直至酥烂,如此滋味醇厚,入口回味不绝。
提起炖菜,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我知道,就是东北大乱炖嘛!”,然而,当你真的去到东北下馆子,你会发现菜单上根本没有“乱炖”这道菜。
写作“乱炖”,读作“烂炖”,东北乱炖其实是民间对家常炖菜的一个统称,所谓“乱炖”,是自己家里炖菜,爱吃啥就炖啥,当然也不是乱炖一气,否则一锅菜串了味,可绝对称不上好吃。
只在沈阳、抚顺等极小部分地区有“乱炖”这道固定的菜肴,食材以茄子、土豆、西红柿等为主。所有的菜除了土豆这类没法上手劈碎的,全部用手撕的方式撕成小块,撕扯产生的毛边更易吸收汤汁,入味更加醇香。
“铁锅炖”、“一锅出”、“大丰收”这些响亮的东北菜名号,其实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大批原职工入关开东北菜馆子后传开的,独具特色的东北炖菜分量扎实、味道浓郁,抓人胃口的同时也十分贴合东北人热情豪爽的性情,在关内很快流行,而后又反哺关外,最终形成了今天人们对东北炖菜的理解与印象。
在所有看似毫无章法、实则粗中有细的炖菜配方中,某些固定的搭配组合堪称天命CP。来了东北,不尝一尝经典“八大炖”,都对不起自己来这一趟!
东北有句老话,“姑爷进门,小鸡断魂”,说的就是八大炖之首——小鸡炖蘑菇。
新新鲜鲜的小仔鸡,东北地道的榛蘑,爽利不单调。榛蘑一定要是今年采今年吃、入冬前晒干的榛蘑,这样吃起来的口感才能“哏啾啾”。用纱布包一兜香料,香叶、八角、桂皮、花椒……轻松玩转整道菜的味觉灵魂。小鸡、榛蘑炖成一锅,光是那股鲜香劲儿,就能勾出方圆十里蛰伏一夏的馋虫。
肉与蔬菜的排列组合屡试不爽,排骨炖豆角也是东北人爱惨了的经典菜肴。
结实的排骨斩成大段,加上粉条、土豆块儿,炖上碧绿鲜甜的豆角,直到酥烂入味。吃的时候盛出一部分,其余在锅里继续咕嘟着保持温度,越吃越绵软,越吃越醇厚。
乐意的话还可以在炖菜锅边贴上一圈玉米面饼子,烤得金黄喷香,堪称一绝。
除此之外,“八大炖”还有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土豆炖牛肉等经典菜式,都是东北人的心头好。
从深秋到寒冬,当西北风呼哧吹响,一家人上炕,围着炕桌吃热乎的炖菜,再配上一碗喷香的东北大米饭,从老到小都是心满意足。
每到这种时候,粗犷的铁锅炖菜,总会悄然显露出独属于故乡的温柔。
东北人为啥这——么爱炖?
一个合格的中国厨师,必须煎、炒、蒸、炸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一个合格的东北人,别的可以暂且放一放,炖菜技术必须炉火纯青。
面对把炖菜当作天赋技能的东北人,很多外省的朋友充满好奇。东北人为什么爱炖?是炒着不香了?还是蒸着不鲜了?
丰饶黑土地,一锅炖了它
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山黑水之间生活数十载的一代又一代东北儿女,身与心都打上了家乡的底色。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在这里铺展,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凭借肥沃的土壤与深厚的土层,托载起丰富的地上物产;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于此处发源,纵横水系奔腾滋养着万物生灵,在现代化生产尚未普及的过去,大东北已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见过东北秋收的人,无一不被那壮观场面所震撼,到了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之冬,著名的查干湖冬捕更是吸引了成百上千人前来观看。
如此数量庞大、种类众多的物产资源,注定了当地人要寻求一种融合统一的方式,将美食诉诸餐桌。
哈尔滨郊区北靠松花江的得莫利村,这里的村民有一道拿手好菜——得莫利炖鱼。
平日里以打渔为生的村民,对付起鱼来可谓得心应手,料汤没过鱼身大火猛炖到沸腾,调小火慢悠悠炖上个几十分钟,撕上一颗大白菜,再加点豆腐片、榛蘑和土豆块儿,汤汁渗透进绵软的菜蔬之间,那叫一个鲜。
哈尔滨人还有一个绝活儿,铁锅炖大鹅,整只大鹅剁成小块,加上葱姜蒜以及各色调味料,猛炖上满满一锅,鹅肉劲道不柴,浓郁醇香。到了过年时候,还可以吃上地道的杀猪菜,脂香四溢,幸福感爆棚。
炖,正是东北人对丰饶物产的珍重表达。
粉糯喷香的土豆炖上绵软丝滑的茄子,大块浑圆的萝卜吸足鲜美热乎的羊肉汤汁,各路食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炖个天昏地暗。
邀上四五好友,吃不完的丰收年,唠不完的嗑,全在一锅里了。
天凉好收藏,旺火好慢炖
地处北纬42°以上的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冷的自然区,由于无霜期短暂,东北人享受时蔬的时间仅有6个月。也正因此,在东北,你将遇见中国境内最为丰厚的冬贮。
冰天雪地时,甜甜的冻柿子、冻梨是最好的“季节限定”零嘴儿,家里玉米棒子、腊肉腊肠挂满院子,各色蔬菜只要能囤,都囤上一整个冬天的量。
从每年深秋气温第一次跳水开始,东北人抢购大白菜的新闻总是雷打不动冲上热搜。白菜、土豆,这些久放不坏的蔬菜是冬贮的中坚力量,贯穿了几乎每个东北人关于冬天的记忆。
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从家里阳台或者地窖挖出的这些宝贝蔬菜,切成大块丢进锅里炖着吃再适合不过。
在所有有着大白菜参与的经典炖菜中,白菜猪肉炖粉条最具代表性,哪怕是外省人都很少有不认识它的。
东北人最知道怎么让白菜好吃,一块块油汪发亮的大五花炖上韧劲十足的粉条,浓郁的香料混杂其中,入味入透了就只剩咸鲜香。白菜一定要切大段、或者干脆手撕,再豪放一点也可以整片炖进菜里,随着时间游走、汤汁收干,硬挺的叶片也变得绵软,吸饱了汁水,满满都是炖菜的精华。
或者用白菜炖上豆腐、炖上鱼,专吃这口“鲜上加鲜”,一周七天换着炖,白菜永远吃不腻。
过去的东北,躲着冬天冻掉冰渣的冷风,一家人往火炕上那么一坐,着实舒坦。由于东北火炕与灶台相通,烧柴烧煤取暖的同时,家中厨房也享有足够的火力,相比起猛火快炒或其他烹饪方式,架一口铁锅长时间慢炖菜,更贴合东北人抵御寒冬的生活方式。
直到今天,在东北农村,这样的冬日依旧不断延续,而在转瞬建起的城市高楼中,炖菜作为实体化的冬季意象,在所有守望家乡与离家远行的东北儿女心中,也从未断绝火种。
炖菜界,酸菜才是大哥大
无论你有没有看过电视剧《东北一家人》,主题曲中那句魔性的“翠花,上酸菜”你一定听过。
在东北,就没有不爱吃酸菜的人,东北人炖起菜来,酸菜永不缺席。不管是炖肉还是炖大骨,只要有酸菜加入,主打味一定是霸道的酸香。
酸菜,古称菹(zū),《周礼》中就已经提到过它,如此历史悠久的美味,到今天依然盛行。
最好吃的酸菜,那必须是自己家做的。传统的东北人家,家中必备大缸、大青石,天一降温,各路大爷大妈便立刻涌向菜市场,个大浑圆的秋白菜一买就是上百斤。
东北人个个都是腌酸菜的高手,白菜切掉菜帮塞满大缸,加上满满的凉开水挤去缸中空气,再压上大青石,防止白菜漂起,有的人家腌酸菜时也会选择加一点盐。
10℃左右的气温下发酵个20天以上,一缸地道的东北酸菜就可以开吃了,切成细丝,扑鼻的酸香激得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不过,没有腌足时间的酸菜中含有剧毒的亚硝酸盐,爱吃酸菜也不能贪嘴,一定要耐心等待。
酸菜经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不仅味道绝佳,更能调理肠胃。消化不良或者喝酒上头的时候,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汤,保准开胃消食,神清气爽。
作为东北极具个性的食材,酸菜也有着浓浓的东北特质——炖、炒、包馅,各种吃法都能来一套,大油大肉、血肠海货,什么荤腥都能打得火热。当然,最最经典的酸菜吃法,还要数炖酸菜。
东北炖酸菜,尽管是最家常的家常菜,却一点儿也不将就。从家里积酸菜的大缸里捞出一颗,切成半透明的酸菜丝,用手稍微挤去水分,葱姜蒜大火煸出香味,大五花丢进油锅一炒,下酸菜丝加骨汤慢炖,咕嘟上个把小时,酸爽浓郁。大骨熬汤,干鲜海货提味,有时候也搭配上白肉血肠,荤而不腻,吃得舒坦。
东北人炖酸菜,只要炖了就是一大锅,头天吃不了,第二天回锅再炖,美美的又是一餐。上顿热、下顿热,炖酸菜就是越炖越有滋味。
等哪天家里的酸菜缸见了底,春天也就不远了。天暖和的时候把大缸、大青石刷洗干净,仔细存着,来年又能生产美味。
如今,大多数人都住进了楼房,环境虽然改变了,人们的口味却始终认准记忆中的那一味。炖肉炖粉炖酸菜,不止是好吃,更是一种习惯,熟悉的味道里,常常能吃出过去一家人挤在炕头、热闹过冬的圆满。
天冷了,该吃炖菜了,今天炖些什么好呢?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为“炖菜之王”大东北,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