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易混淆概念:群体的相互作用

心理学考研易混概念   ——  单选、多选题杀手

心理学考研专业课中有许多易混淆的名词和概念,常常让大家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

作为大家心理学考研道路上的最佳僚机,专业、贴心的比邻心理教研当然要给大家排忧解难啦!

在考前的这一段时间里,本公号会持续更新统考7门科目中的一些易混淆词汇及解析。

比起那些分值巨大的综合题,这些容易让人疏忽的细节也千万不能就此抛弃哦!

相关科目:社会心理学

相关知识点:群体的相互作用

易混概念:社会助长(社会促进)、社会干扰(社会抑制)、社会惰化(社会逍遥)

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1

-THE FIRST-

社会助长

也称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据此心理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包括观众效应、同作效应、异性效应等。

观众效应是指因为他人在场而使个人绩效水平有所变化的现象。(论吃瓜群众的重要性)

同作效应是指多个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和一个人完成该项任务相比绩效效果产生一些微妙变化的现象。

异性效应又叫做性别效应,对于性意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的个人,异性的存在会导致特殊的行为效率增加;而性意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则不存在这种性别助长现象。

2

-THE SECOND-

社会干扰

也叫做社会抑制,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作社会干扰或社会干扰作用。

科特莱尔等人做了一项实验,让被试在独自一人和群体一起两种情境中学习单词配对表。

配对单词有两类:一类由同义词组成,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另一类由无关单词组成,非常难于学习。

结果表明,在容易的工作上,群体背景有明显的社会助长作用;而在困难的无关单词配对的工作上,效果正好相反,群体背景带来了社会干扰,成绩反而不如一人独自完成的情况。

3

-THE THIRD-

社会惰化

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威廉姆斯等曾在研究中设置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情境,让被试单独大喊或在群体中大喊。

第一种实验情境是,让被试相信他们的表现总是可以被辨别出来;

第二种情境下,让他们相信只有当他们单独一个人时才能被辨别出来;

第三种情境则让他们相信他们的成绩永远不会被鉴别出来。如下图所示,当被试觉得他们的努力在群体中不能被辨别出来时,成绩最差。

4

-THE FOURTH-

辨析

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联系与区别:都是自己是参与者,前者是行为效率提高,后者是行为效率降低。

社会干扰和社会惰化的联系与区别:都是行为效率下降。但前者是自己是被观察者,后者是自己是参与者。

 

开心一练

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在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时,有他人在场,会产生(     )

A.社会助长

B.旁观者效应

C.社会抑制

D.社会退化

正确答案:C (←长按此处空白,拉开复制本句话查看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