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程记》:通州
《出口程记》:通州—古北口—朝阳—赤峰
李调元(1734-1802),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绵阳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署直隶通永兵备道,受遣军机处,赴热河复审承德府六州县(喀喇沁蒙古游牧地)死刑案件,因成《出口程记》(辑自《函海》本)。第二年,元奉旨护送一部乾隆心仪善本——《四库全书》去盛京,因途中雨湿获罪,流放新疆伊犁。经袁守侗搭救,从流放途中召回,发回原籍,削职为民。
以下照录《出口程记》:『序: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四月初三日,西刻,接制军墩委热(秋)审热河所属之承德府七州县本年秋谳。即樸被,于初四明黎明,自通州启行。窃惟热河旗民交处,地方辽阔,周环二千五百余里,向未设有州县,惟置理事、同知、通判管辖。乾隆四十三年,奉旨改六厅为六州县,该热河同知为承德府知府以统之。其六厅,一曰“喀喇河屯”,今改滦平县;一曰“八沟”,今改平泉州;一曰“塔子沟”,今改建昌县;一曰“三座塔”,今改朝阳县;一曰“乌兰哈达”,今改赤峰县。一曰“四旗厅”,即“土城子”,今改丰宁县。向例,各道秋谳,俱解省审勘。热河所属,以途远,解囚为难,每年由臬司详请邻近口北道,亲诣各州县审录。已委永观察保,以避嫌,委霸昌祥观察鼐,又以护送兵差,改委通永道代之。秋审大典,复勘者,所以慎重民命,恐有冤抑;而六州县山川、风俗向所未经,非因公不易至其地,用是夙夜匪懈,不遑安息。秋谳之余,所有道里、风土,随日记载,亦观俗之一端也。以在古北口外,故曰《出口程记》——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雨村记。』
通州—顺义县—牛拦山
接记:『辛丑四月四日,自通州发,五十里渡白河,至顺义县,食。县,古范阳地。二十里至牛拦山,宿元圣宫(元圣宫原名真武庙,在北京顺义牛栏山(镇)第一中学校址,有房屋40余间)。宫向称华整,先大夫为北路厅同知,署密云县时,余来往省亲所宿之地。今不戒于火,庙栋摧残,而花木尚如故也。』
得诗一首云:
寺当火后花仍放,山入春来草自荣。
惟有大椿枯卧后,更无消息望重生。
螺山-密云县-穆家峪-九松山-石匣
接记:『初五日,二十里至螺山。三十里至密云县,食。密云,古檀州地,即汉魏之乌桓,明为重镇,设提督军门驻之。城东八蜡庙,有戚继光燕山纪功碑,形如八卦,侍郎王道昆撰文。东潮河、西白河二水来会。潮河源出口外兴州,白河由土城之西发源。是日,县令李崧,湖南举人,偕前令吕奎耀,四川人,候送于此。为言密云城为予先大夫监筑,崇墉仡如,而遗民半非矣。为之潸然。二十里至穆家峪,向在铨部与同司文选员外铁治亭、主事景李门、宿此作诗,余有“数家临水住,一鸟下西行”之句。二十里至九松山。山多松,故名。山下有庙,颇整洁可憩。
壁上有崔大司寇《应阶诗》,因和其韵:
桥南小寺偶停踪,啸傲居然膝可容。
人爱绿阴眠一柳,天将青色染诸峰。
百年不老阶前石,万里长思屋后松。
莫道遗民半非旧,瘿僧虽老尚能筇。
二十里至石匣,宿。石匣,以城北有石如匣,故名,古金沟馆也。』
南涧河--南天门--古北口
接记:『初六日,二十里至南涧河。山溪逼狭,乱石峭倚,似栈道中行。十里至南天门。北望边墙,缭绕峰巅。南对诸山,皆如培堎。十里至古北口,食。万山巉巉,中通一线,形胜甲天下。提督军门驻此,重镇也。按,《昌平山水记》:“古北口,水浅则绝潮河,水大则纤回从山顶行,故石匣至古北口,计程为六十里也。宋沈括言:自金沟馆东北行,乍原乍隰,三十余里至中顿,过顿,屈折北行峡中,济滦水,通三十余里,钩折投山隙以度,所谓古北口也。时道出其西,故云。然其曰滦水,即今之潮河也。古北口城在山上,周四里二百一十步,三门。洪武十一年,立守御千户所,三十年改密云后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其后以参将一人守之。《唐书》:檀州燕乐县有东军、古北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又北八百里,有吐护真河,奚王牙帐也。《金史》:古北口,国言曰留斡岭。《元史》:古北口千户所,于檀州北面东口置司。唐庄宗之取幽州也,遣刘光濬克古北口;辽太祖之取山南也,先下古北口;金之灭辽,希尹大破辽兵于古北口;其取燕京也,蒲苋败宋兵于古北口;元文宗之立也,唐其势屯吉北口,撤敦追上都兵于古北口;秃坚帖木儿之入也,太子出光熙门,东走古北口;嘉靖中,俺答之犯京师也,入古北口,出古北口。故中居庸、山海,而制其厄塞者,古北、喜峰二口焉。城北门外有杨业祠。业以雍熙中为云州观察使,契丹陷寰州,过于雁门北陈家谷,力战不支,被擒,不食三日死,忠矣。然雁门之北口,非古北口也,祠于斯者,误也。朱竹垞云:按,古北口亦名虎北口,而太原汾水之北,亦有虎北口。《通鉴》:石晋天福元年,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开运二年,赵延寿部曲降者言‘契丹主还至虎北口,闻晋取秦州,复拥众南向’,是太原之虎北口也。王沂公上《契丹事》云:“古北口两旁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口北有铺,彀弓连绳,本范阳防契丹之所,最为隘束。出口度得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考《銮城集》苏辙古北口诗,有“魂归故国鸟飞处,身在中原山尽边。”又《塞北小抄》云:古北口僧寺,刻宋苏文定辙《古北口道中诗》云:“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伴溪。仿佛梦中寻蜀道,兴州东谷凤州西。”《元史》:元佑间,辙尝代轼为翰林学士,寻权吏部尚书,使契丹。馆客者侍读学士王师儒,能诵洵、轼之文,及辙《茯苓赋》,此盖奉使时所题也。四十里至两间房。
偶憩观音庵,题诗于壁云:
关门初出客程兼,四月垂杨绿渐添。
瀑布雨余穿石罅,边墙云里走峰尖。
两间房小何妨憩,一盏茶粗已觉甜。
农事正忙僧未返,佛龛拋却破楞严。』
青石梁--马圈子--长山峪--三道梁--王家营--鬼子峪--滦平县
接记:『三十里至青石梁。凡口外呼岭,皆曰梁。沿岩诘曲,大石垂颡,历十余盘,始臻绝顶。山下即马圈子。十里至长山峪,宿。两山多树,是日闻有虎食驴事,为之戒心。初七日,二十里至三道梁。二十里至王家营,食。自古北口外,皆新设滦平县所管之地。十二里至鬼子峪。十八里至滦平县,宿县旧名喀喇河屯,译汉言滦水平处也。县令瑚嵩额,旗人,由易州通判调任。滦水发源于千里外之弓家鸟,经多伦诺尔,流入滦州,以归于海。诸峰至此稍平坦矣。形胜清秀,宛然县治。沿河杨柳,依依向人。是日始见燕子,桃花初开。』
双塔山--三岔口--广仁岭--承德府
接记:『初八日,十里过双塔山。石笋对峙,高三丈余,卓立山顶,天生二浮图也。十里至三岔口。十里至广仁岭。十里至承德府,即热河也,皇上每年巡幸木兰所驻跸之地。遥望山庄园林,祥云葱郁。是日食府署。太守名当保,予故人也。剧谈久之,送至河干别去。过热河,望磬椎山,上丰下锐,石形如之,故名。东行二十里至平台子寺,后有夹墙山,壁立天半如屏风,中二层可通人行,故名。内有鸽子洞,深广丈余,闻野鸽常数千百巢于此。五里度红石喇梁,坡陀宛转,直入云中,回望古北口众山,都如土篑。岭上有关帝庙,庙中古松一株,虬蟠阴森,甚可爱,为坐其下久之。廊间有碑文甚俚,云此去永平府迁安县之喜峰口,不过百余里,便可进口.下岭五里望见天桥山,形如横琴,亘长数十丈,中空露天,宛然虹梁也。三十里至黄土梁,宿。是日,桃李杂花,开遍山谷;闻读书声,出芦帘泥壁间,琅琅可听。按,四十三年于新设州县添学额各四名,府学六名。甫经立学,而口外编氓,已臻臻向化,不负圣天子作育至意如此,益见我朝文教之远也。』
是日,得诗二首,《度红石喇梁》云:
唾展一岭亘虹霓,回望南天叠嶂西。
日落行人千蚁上,云开立马万峰低。
薄裘不禁风声刮,村屋多疑雨色迷。
记得去年梅岭路,依稀只少鹧鸪啼。
《黄土梁》云:
翠巘迎人路百湾,一重山矮一重山。
漫言春已堂堂去,开遍桃花四月间。』
西柳沟—东柳沟—凤凰山—平泉州
接记:『初九日,三十里西柳沟,食。是日,寒甚,得诗一首云:
水细不成河,山遥渐作坡。
民居依树密,驿路傍沟多。
鲁酒甘如醴,吴棉薄似罗。
喜闻圣化远,到处有弦歌。
十里东柳沟,题金氏馆诗云:
松萝一迳下遥岑,云外幽居惬素心。
瓦雀晴翻窗外影,陇牛午卧树中阴。
麦因雪冻芽方茁,柳为风搜叶未深,①茶甘留舌本,新诗写就自闲吟。
三十五里至凤凰山。二十五里平泉州,宿平泉书院。州旧名巴沟,两山退分,翠嶂东横,上通锦州,下通喜峰口。街长十六里,瓦屋鳞次,商贾辐辏,人烟稠密,口外最繁华处也。』
平泉州—大庙—杨树梁—北宫
接记:『初十日,平泉州,接署中包封批回,始发。自过热河,皆由东行,至此始转而之北。三十里大庙,食。二十里杨树梁,始见蒙古营,名三十家子。门墙各以小旗标之,旗上有蒙古字,为吗弥杆,以奉佛法甚谨,故家家有之。家子云者,如部落之称。四十里至北宫,宿。自平泉赴建昌途中云:
扑面风狂未禁当,廉纤小雨点平冈。
山无向背随人转,路有高低仗马强。
树耸钟楼知寺近,桃开野店觉村香。
不须抖擞衣尘尽,准拟归时十斛量。
又题平泉诗一首。平泉在州治之南十余步,其泉终年不增不减,故曰平泉。旁有碑刻“平泉”二字。诗云:
细脉何年泄,泉名冠一州。
涓涓虽自出,混混总平流。
镜任来人照,钱当饮马投。
夜阑风雨猛,疑是老龙湫。
是日申刻大雨。』
双庙—宋家庄—建昌县
接记:『十一日,晴。三十里至双庙,食。居民三、五家,店壁有通州粮船图。题一绝句云:
谁将尺幅写通州,城郭楼船眼底收。
此日关心催运急,风沙千里尚巴沟。
三十里至宋家庄,村庙有演剧者。三十里至建昌县,宿于书院,规模甚宏敞。县旧名塔子沟。县后双峰峭拱,中岭凹伏,烟云缭绕仿佛画图。街市修整,颇称华富。』
王胡子店—公营子—会济山—土里根
接记:『十二日,大风。复向北行。四十五里至王胡子店,食。四十五里至公营子。南有小山,形如覆釜,上有小塔,土人称为小塔子山。二十五里过会济山,上有小白塔。是日始见喇嘛寺。五里至土里根,宿。出白菜,不让安肃。此处麦皆无冬种者,而独白菜初秀,地寒故也。』
大凌河—木头城—平房—长阁儿—蓝堂—朝阳县
接记:『十三日,早行。十五里渡大凌河。河发源于塔子沟,诸溪至此始大,由义州入于海。十五里至木头城,食。商民繁庶,一大镇也。西有金宝山,上有泰安娘娘庙,山东流寓人所建也;东山有塔,甚高。三十里平房。三十里长阁儿。悬崖凿路,下俯大凌河,上临绝壁。壁间有碑,皆蒙古字。三十里至蓝堂。三十里至朝阳县,宿。县旧名三座塔,以塔有三故名。今只存二座,其一于乾隆七年倾塌,市人建关帝庙补之,基阜尚存。县南有凤凰山,嵚崎秀削,山下有朝阳洞,县得名以此。洞中有石卧佛罗汉。峰顶有二塔,塔下有延寿寺,寺前即大凌河,为一邑风水之冠。是日通判管县事成公安来会,得诗二首。《渡大凌河》云:
揽辔大凌河,风声满树柯。天连沙磧远,水入乱山多。
苦雾苍苍合,流云淰淰过。不知迁土客,乡思竟如何。
又《木头城》云:
万鸦盘阵处,遥指木头城。
人杂牛羊气,山多虎豹声。
家家番字帜,户户梵文旌。
莫谓边风恶,香醪异样清。
是日,理藩院差官员外郎七十五来会。又佑顺寺管事大喇嘛四楞脚,来献奶茶,并送哈达,华言手巾也,以此见长官为最敬云。是日,宿关帝庙,即古灵感寺。十四日,雨,仍驻朝阳。按,口外州县金石文,唐宋以前,多不可考,惟关帝庙内有新出土碑一座,高五尺,系元辽时所建。碑石间多剥落,而文字端楷可诵。今将全碑备录于此。以上皆碑两面全文也。所载寺名,今皆基址不可考,而尚可想象,存此以备典故。是日、僧照钵求诗,为题禅堂山水画二首云:
一幅青山绿水图,居然笔意近黄苏。
不知绝顶松根寺,可有番僧得到无。
细雨勾留驻此间,禅堂心与白云间。
兴中州外朝阳洞,试问何如画里山。
碑文《大辽兴中府灵感寺释迦佛含利塔碑铭并序》,颂佛礼佛文字,从略。
十五日,大雨。仍驻朝阳《题朝阳洞》诗一首,云:
怪石嶙峋下,朝阳洞共传。
门高常见日,树密不遮天。
卧佛须眉古,飞仙羽扇还。
年深人罕到,时有磬声圆。』
大庙子—青沟梁—牛滕河屯—林家地
接记:『十六日,晴。自朝阳县向西行,三十里大庙子,食。四十里过青沟梁。山溪迂回,登顿颇高。沟边有花数株,叶似水杨柳而稍圆,花单瓣白色,土人呼为山丁香。二十里憩牛滕河屯。五十里至林家地宿,有杨陈二学童来谒,颇娴礼文。以上又属建昌县所辖。盖各州县所管蒙古四十九旗,以旗分不以地分,故往往犬牙相错如此。』
热水塘—孟哥店—五十家子—汉沟
接记:『十七日,八里过热水塘。相传水可疗疾,蒙古人常相率于此体浴。是日,始见蒙古包,以熟牛皮为之,象罩之圆,用毡蒙顶,上有穴以通烟爨,前开小门出入,行则用大车以牛马驮之,并载帐房,各带轿舆,以载家小,是曰野宿。候沐者十余家。十二里至孟哥店,食。自店转向西行,六十里至五十家子,午食。所见蒙古,多骑骆驼。五十里至汉沟,宿。』
老河—建昌营—沙尔噶河—赤峰县
接记:『十八日,五十里过老河。源出诸山泉水,东流入海。桥坏无船,人与马乱流而渡。十里至建昌营,食。四十里过沙尔噶河,译汉音,言河之浑也,发源自围场内大山,曲折而下,由辽阳入海,奔湍甚急,以车轮横锁为桥,上加黍秸,实土如浮桥然。河边即步步屯。五十里至赤峰县,旧名乌兰哈达,译汉音,言山觜之红也。其峰在县西南,紫翠峭削,如霓如云,返照壁间,棱角愈见。是日,通判管知县事那公穆塔来会。公廨洁丽修整,廛市宽广,人民繁庶。』
大碾子—石碑沟河—木匠营—公爷府
接记:『十九日,微雨,自赤峰向西行,山愈远,地愈平,沃野数百里晡,雨大作。六十里至大碾子,食。沿石碑沟河行。河发源于毛金坝,东流归老河入海。二十里至木匠营,稍憩。行榆林中,雨益大,始闻雷。二十里至公爷府,宿。以地有蒙古公府故名。抵旅舍已漏下一刻矣。』
喀喇亲王府—瓦房—两家儿—马厂—毛金坝承德市隆化县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
接记:『二十日,晴。由石碑沟泝河而行,平川青草,两岸榆林,羊牛遍野。过蒙古喀喇亲王府,楼阁崔巍,潭潭府居,与内陆无异。环以蒙古民百余家,其中红墙绀宇,喇嘛寺也。五十里至瓦房,食,雨复作,寒甚。闻王子方布围逐虎,得诗一首云:
塞上清和候,寒冬十月同。
空山一夜雨,老屋四边风。
面衬貂裘黑,炉添兽炭红。
更闻人较猎,逐虎出林中。
自此三十里之两家儿。四十五里至马厂,有茅屋一间,旁筑室三楹,为蒙古王出猎栖息之所,亦不堪托足,少憩。大雪寒风射人,得诗一首:
大雪从风下,边荒四月天。
花开无叶树,径糁未铺毡。
毳帐人何往,霜鬃马可怜。
沉霾何处豁,见睍出云烟。
四十五里至毛金坝,宿。是日所过,溪流清浅,四山多树,异花匝地,啼鸟时闻,但为喀喇亲王围场,禁人樵采,亦无内陆佃民耕垦,是以一百二十里并无居人,而沿溪柳尚未叶,桃初含蕊风气亦异。薄暮,始抵毛金坝山岭,借宿山神庙,树栅为篱,狐嗥狨啸,一灯睒睒,寒星在户。是日,始觉有行役之苦。』
毛金大梁—七家儿—黄铺营—杨树沟—章家营
接记:『二十一日,大雪。登毛金大梁,在天之半,悬岩大壑,叠翠重峦,大风吹衣,白云绕足,坂作之字,栈出重霄,羊肠熊耳,不足为险矣。其道平治,因月前阿米都布鲁罕初过,华言活佛也。有花满山,如锦如火,花四瓣,倩紫色,木本,高二、三尺,无叶,干似栀子,不香,而土人呼为大紫香。又有小白花,木本,叶似榆,高亦二、三尺,一茎十二朵,或十三朵,每朵五出,黄须似稻花,俗呼为“蚂蚱腿”,然皆不知究何名也。乃知奇花异木不列嵇含《草木状》者多矣。下岭向南行,有溪出岭下,奔轮激石,活活有声,亦向南流,而沿沟榆柳,又皆着叶。相隔一岭,而天时不同如此。此后始有居民村落。午后,雪变为雨,时止时作。六十里至七家儿,食。三十里至黄铺营,过杨树沟。三十里至章家营,宿。是日得诗一首《毛金大岭》,云:
曲折峰头下,浓云拨不开。
却从平地看,始觉自天来。
花满千山雪,泉奔万壑雷。
非言同叱驭,马首正东回。』
十八汰—萨喀牛路—黄姑屯—驿马兔河—两间房—滦河沿—丰宁县
接记:『二十二日,晴。四十里至十八汰。十里萨喀牛路。过行宫,即皇上出哨驻跸之所。十里至黄姑屯,食。有巡司得署报,阅会试题名录,知舍弟骥元下第。会元为钱棨。吾乡中式者四人,三人系解元,亦奇事也。十里过驿马兔河,发源于哨下,由辽东入海。三十里至两间房。四十里至滦河沿,午食。此水下流,即滦平县也。四十里至丰宁县,旧名土城子,又名四旗厅。通判管县事托公来会。是日,共行一百八十里。』
丰宁县—舍利塔河—波罗脑普惠寺—波罗脑梁—兴州—鞍匠屯
接记:『二十三日,自丰宁县署食罢,顺舍利塔河南行。河在两山之间,曲折作之字,故凡过二十余渡。午,雷雨大作,兼雹,须臾复晴。五十里至波罗脑普惠寺,食。寺即华新,金碧辉炫,为口外招提之第一。饭罢,过波罗脑梁,从山半曲折面上,颇为险峻。二十里至兴州,古宜兴县,城址尚存。土人云,有帖木丞相纪功碑在城北,字多不可识;又有天启年碑。晚未得访。三十里至鞍匠屯,宿。有巡司。是日得诗一首《波罗脑普惠寺》,云:
沙际波罗脑,禅扉一径分。
僧眠半庵月,马渡一溪云。
红药何人赠,清谈未有群。
南山谁得雨,已觉砲车闻。』
十八盘—三岔口—巴克什营—古北口—石匣
接记:『二十四日,二十里至十八盘,迳路辽绕,如蛇之蟠于山麓。三十里至三岔口,食。二十里至巴克什营,合热河大道。十里至古北口,接承德府当太守信,并寄热河土产花榆根小几桌各四,茶盘各八,盒各二。进口拜提督常公青。十里至南天门大悲庵,有圣祖仁皇帝御题“洛迦仙境”四字。寺壁石刻诗数首,有康熙四十三年调九月二十一日,扈从经南天门大悲庵,恭瞻御诗、敬赋,翰林院编修励廷仪诗云:
冈峦绵豆塞垣边,绀宇辉煌插碧天。
仙榜祥开珠贝灿,奎章高并日星悬。
千春呵护烦神力,五夜光明照法筵。
当代以来今驻辇,山灵望幸自年年。
翰林院编修汪灏诗云:
层门戳薛豁南天,梵宇灵蟠御墨鲜。
员峤遥临秦塞侧,普陀飞落汉关前。
河流夜急龙吟字,树影朝翻凤舞烟。
岁岁銮與巡幸过,钟声嘹亮祝尧年。
翰林院编修蒋廷锡诗云:
崔嵬殿宇挟飞仙,海上磐陀在眼前。
境似落迦座路(阙一字),相同水月法轮圆。
风高钟磬经声远,露湿蛟龙御墨鲜。
常看吉祥云护卫,长明灯火盛千年。
三十里,大雨复晴。过潮河至石匣,宿。口内柳絮飞花,麦穗垂垂矣。』
石匣—密云—顺义县—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