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坐诊,经常有被死去名医附身的感觉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我的诊室布置极其简单,

从来不收锦旗,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有点奇怪,

两张桌子对在一起,

东面上手位置是一张古风古色的实木桌,

高度要高一些,

尺寸要大,

还配着一张实木的仿古木椅。

西面下手位置一张很便宜的复合板桌子,

高度要矮一些,

尺寸要小,

中间供奉的是医圣张仲景的铜像,

还有燃香的香炉。

但我一直坐在西面下手的位置,

使用这张简单的桌子当诊桌,

从不坐在对面那张高大尚的座位上,

因为那不是给人留的,

而是给鬼留的,

具体来说就是给那些死去的名医留的。

我看病不仅注重经典告诉我们的思路,

还重视古今前辈医家留下来的经验,

这些前辈绝大多数已经作古。

不知从何时起,

遇到一些病人来看病,

自然而然想起某位前辈的某张验方,

或者某个医案,

或者某段中医论述,

有时候会有一种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

不由自主按照前辈的经验与思路,

去开出一张处方,

结果疗效一般还都出奇的好。

比如有一位患者来看口疮,

二十多年的反复发作口腔溃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从来没好过,

全国到处治疗也没明确效果。

我当时接诊时,

脑海中突然闪现某名老中医的独门经验,

不由自主去书写,

吃了三副药,

竟然效果出奇的好,

半年后反馈也没再复发。

虽然这只是一些个案,

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

但是我觉得这可以称之为中医的灵感。

书读的多了,

真下功夫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再后来,

当我努力思考处方思路时,

经常会感觉一些名医前辈就在我的身旁,

他们的书我读的最多,

反复读了许多遍,

研究他们的每一张验方,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分析前辈创立此方的缘由与动机,

反复读书上网查资料,

真正把这张方子吃透。

当坐诊遇到一些疾病时,

感觉这些死去的前辈就在我周围,

教诲我去动手开方。

最后我索性把大桌子大椅子放在对面,

让诸位前辈坐在那里,

我坐在对面这边小桌子上,

表示怀念与尊重。

比如前天有一位,

月经总是不干净的女性患者来复诊,

初次就诊时月经淋漓不干净好几个月,

吃了几副药血就止住了。

当时仔细琢磨病情,

突然感觉好像罗老就坐在对面,

慈祥的面容,

粤语口味的普通话,

虽然我从未见过罗老,

但就是这种奇妙的感觉。

自己仿佛是一个抄方者,

而前辈坐在对面念方,

而我坐在西面的小桌子上快速书写。

最近有些患者来就诊,

又有种被前辈附身的感觉,

直到把处方交给患者,

我才回过神来,

原来我不是那位早已死去的名老中医。

名医前辈的经验都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

这里面有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

踩过的坑,

也有他们无意之中的顿悟,

或者歪打正着的灵感妙思,

也有许多病人为此付出许多

都是经过临床的验证,

又经过时间的沉淀,

都是一些干货,

即便仲景再世,

也不会轻易否定他们

我们要好好传承研究,

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

就会身临其境,

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与抄方,

我想这应该不是我神经了。

许多事情,

只要发自肺腑喜欢而不是假喜欢,

只要真心投入坚持不懈。

可能会产生一些奇特的感觉与体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