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00后跨越百年的“对话”
生于1900年的熊佛西先生,是一百多年前的00后;而2018级的大学生大多是今天的00后。
在纪念上海戏剧学院老院长熊佛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上戏戏文系2018级戏剧教育本科班全体学生在班主任彭勇文老师的带领下,以多种方式重温了这位上世纪00后的艺术教育思想。
在冬意渐深的校园,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熊佛西老院长的雕像前献上献花,表达由衷的敬意。
随后,师生们又来到华山路校区图书馆,参观以“戏剧岗位”为主题的熊佛西戏剧教育全景式展览。在熊佛西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图片前,在令人震撼的东不落岗村“农民露天剧场”的模型前,大家围绕正在阅读的熊佛西先生1936年所著的《戏剧大众化之实验》一书,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畅谈起对戏剧大众化这一问题的思考。
河北定县实验露天剧场模型及熊佛西开展的农民戏剧运动照片
观点一
我们当下推行中小学戏剧教育,同熊佛西先生当年进行农村戏剧实验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相似:中小学学生是否能理解经典剧本中的精神内涵?我们如何挑选或创作能“紧扣”、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从熊老的理论中得到启发,我们在把戏剧推广到中小学的过程中,既要带领孩子们欣赏经典戏剧作品,更要鼓励学生们表现、演出他们自己的故事,就如当年熊老鼓励、支持河北定县村民成立农民剧团一样,这样他们才能感到戏剧属于自己,在戏剧中获得力量。
观点二
熊佛西先生当年的经验完全可用于我们正在实践的中小学戏剧教育。在剧本结构和内容上,我们应创作具体而生动的故事,多靠动作来表现,且要富于浓厚的情感和生活;在学生们的体验不充分的情况下,肢体动作可让故事更丰富和完整,进而内化为心理上的感受。从人物上来说,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创造他们感到亲切的故事主人公,让他们在一定的故事框架下,发挥出个人或集体的想象力,在我们的引导协助下,丰富和发展故事中的人物,这样能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参与到戏剧的创作之中。台词亦如此,在既定或不断发展的人物关系中,我们可带领学生们根据自己体验,充实人物的性格,创造出人物的语言与动作,对我们所写的剧本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真正使人物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表达学生们的思想情感。
观点三
我们不应用一个固定而死板的标准来定义戏剧的形式与内容,就像熊佛西老先生在书中说道:“我们的态度是不墨守传统,也不因袭欧美国家.......我们的主要依据是大众,是大众的生活及其环境,我们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以研究实验的精神来从事这个工作。”
观点四
熊佛西的创作经验不仅适用于戏剧教育,同样也适用于商业戏剧影视,因为后者受众广泛,最容易接触到“下沉市场”。这与农民戏剧所要实现的戏剧大众化几乎如出一辙。与影视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戏剧已在精英的高阁里被束缚了太久,且成本高、受众少,使其无法像影视作品遍地开花。现代话剧应向熊老的农民戏剧学习,向民间活跃的戏曲演出学习,走进校园、社区,走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去,开展大量的戏剧演出和互动活动,才能获得人民的喜爱,充分发挥戏剧的娱乐与教育功能。
”戏剧岗位“主题展还呈现了熊佛西先生生前的一段录音资料,录制于1964年7月4日,内容是他在话剧《南海长城》座谈会上的发言。感谢上海音像资料馆提供本音频。
责编:刘佳奇 黄墨寒
文字:文雅仪
图片:彭勇文
排版:付艺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