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这个历史名人了不起,竟然是道家开山之祖,比老子还早500年

鬻子,芈姓,熊氏,史称芈鬻熊,春秋早期丹阳人。鬻子是楚国的先祖,杰出的巫师和政治家,道家的开山之祖。鬻子的传世之作《鬻子》被称为是起子书之始。

芈鬻熊是祝融氏之后代、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楚人奉颛(zhuan)顼(xu)帝高阳氏为先祖,祝融为远祖,鬻熊为始祖,其子孙以熊为姓。殷商时期,商纣王无道,芈鬻熊投靠商纣王未被重用,便转投周文王。《史记·楚世家》 记载,楚武王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商朝末年,鬻熊作为老师扶助姬昌起兵灭商,并成为推翻商朝后的首席火师。贾谊《新书》说,周朝文王、武王、成王三代都以鬻熊为师,问以国事。芈鬻熊死后, 周成王感念他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以子男之田,居丹阳”,自此,楚国开始建国。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1042年。

芈鬻熊是周朝三代帝王的老师,他的传世之作《鬻子》主要内容就是向周天子讲解治国、做人和处事道理的。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中说:“至鬻熊知道,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内容“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鬻子·逢行圭序》)。

芈鬻熊是第一个提出“道”字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什么是“道”呢?鬻熊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为天下人谋福祉,就是“道”。这在商末周初的奴隶制社会,提出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政治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他说:“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君子遵道而行,能不能被君主接受,这要看君主是贤明还是昏庸。所以,他又说:“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不能必见信。”这说明,只有君明臣贤,二者相遇合,“道”才能得到推行应用。因此,贤臣的作用能否发挥,要视君主是否贤明而定。

《汉书·艺文志》就将他列为“道家”,并载有《鬻子》二十二篇。道家的开山之祖只能追溯鬻熊,再往前就没有了,《鬻子》也被称为是起子书之始。

老子的《道德经》是在吸收前人芈鬻熊《鬻子》一书精华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老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鬻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两个历史人物。不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思想却是无限的。作为周朝典藏室室长的老子,在阅读了《鬻子》一书后,创作了《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道德经》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道德经》一书的主旨。他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鬻子》与《道德经》都是以“道”为主要内容的,并且他们治理国家的基本点都在“民”上。不过,老子在《道德经》中第一次提出了“天道”,并在“道”的基础上,提出了“德”。但是,这些“天道”与“德”在《鬻子》一书中都有所体现。

芈鬻熊在《鬻子》中说:“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鬻子与老子在看待事物的发展上是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认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他们这一共同观点的核心就是辩证法,但是,老子这个观点的形成已经比鬻子晚了500余年。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因此,老子被称为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但是,老子的思想形成一定受到鬻子的影响,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因此,芈鬻熊被成为是道家的开山之祖,其传世之作《鬻子》被称为是起子书之始。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丹江坐船可拨打:15224888887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