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谐趣·浅陋诗伯

 

据《古今谭概》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个所谓的“诗伯”曾作《宿山房即事》诗,句为: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诗句将同一人、同一物、同一时、同一动作重复好几遍,令人读来好笑。其实,此诗的内容极其简单,只用“孤僧掩扉,夜啼子规”即可。如此繁琐,极其乏味。

此“诗伯”还有另外一首犯有同样毛病的诗句: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自爱眠。

浅陋荒疏无学问,龙钟衰朽驻高年。

典型的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此“诗伯”说老儒“无学问”,他自己也够“浅陋”的了。至于所作啰嗦诗,只能算作“诗粕”。

汉语表现力强,词汇丰富,同一事物往往有很多异别称或近义词,这对于近体诗词创作带来极大便利,为了合辙押韵,避免词句中同一事物的称呼重复,往往采用异名、别称或近义词,但却力戒在同一句中重复使用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这位“诗伯”正是犯了这种大忌,而其目的不外乎炫耀自己知识丰富。而现在网络上的诗词存在这种毛病的也不乏其例。

(0)

相关推荐

  • 【诗词微塾】对仗与合掌

    诗词微塾 对仗与合掌 1.对仗 对仗是我国诗歌独特的格律元素.它既有事物间相对称的构形美又有声韵的音乐美.在律诗中,第二.三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即:颔联二句为一组对仗,颈联二句成一组对仗. 对仗 ...

  • 小诗二首:他们

    牛/咀嚼着草香/颈上的铃铛/摇得黄昏响(臧克家) 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顾城) 这些诗句的意象新颖,鲜活,优美,无一不含有瞬间感觉的成分. 瞬间感觉可能是一种错觉,也可能是一种幻 ...

  • 你抿唇读诗的样子美丽,一根手指便是一段山水。

    林听和柚子在成都 我看见,市集上红尘滚滚 美人频频出没 醉眼簪花,买椟还珠 愚蠢,但令人惆怅 夜深,鸟雀四散 在河面升起一座石桥 古老的月亮曾经于此下葬 早逝的少年于此,借诗还魂 诚然,你抿唇读诗的样 ...

  • 锄禾和悯农是同一首诗

    <锄禾>是锄禾日当午.<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 犹饿死. 锄禾和悯农是同一首诗只是悯农有好几版本的诗,锄禾也是其中一首,他们主要描写粮食来之不易和 ...

  • 古诗谐趣·蹊跷诗

    在郎瑛<七修类稿>中说,明代嘉靖年间,杭州有个接生婆为一产妇接生,自己却在产妇家生了婴儿:又有一医生为患者治病,自己却患急症死于患者家中:还有一巡捕官自家遭贼抢劫,因胆小贪生怕死,却叫强盗 ...

  • 古诗谐趣·一诗言中

    张士诚据吴时,任其弟张士信为相.这位丞相排斥异己,专与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这三个人议事,而这三个人都迂阔无能,难成大计.有人作十七步诗对其进行嘲讽: 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蔡叶(音谐"黄菜 ...

  • 古诗谐趣·唐伯虎题“木枷”诗

    据清代赵吉士编的<寄园寄所寄>载:明朝时候,吴县县官向虎丘和尚征收高额茶金,和尚们无法完成任务,衙役便将他们押至官府,各打三十大板,随后又将他们游街示众.恰巧唐伯虎出游,见状便开玩笑地在其 ...

  • 古诗谐趣·唐伯虎藏头诗

    传说,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见钟情看上一户富人家的丫环秋香.二人情投意合,唐伯虎决定带着秋香离开主人家,二人从后门溜了出来,准备不声不响登舟逃走.秋香觉得如此不妥,说道:"你这位大 ...

  • 古诗谐趣·赵东山的《锯匠》诗

    | 古诗谐趣赵东山的<锯匠>诗 明代人赵东山,有两个朋友.其一,因到荒远的地方去任职而经过家乡:其二,经过考核需要调动职位.两人都已是垂暮之年,理应退休,告老还乡,然而他们却仍旧贪恋官阶利 ...

  • 古诗谐趣·送樱桃诗

    史思明目不识丁,一日大宴群臣,忽然想起了自己留守河北的儿子怀王史朝义和辅佐史朝义的大臣周至.时值暮春,苑中樱桃正熟,史思明触景生情,便诗兴大发,胡诌一诗云: 樱桃一笼子,半赤半已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 ...

  • 古诗谐趣·嘲礼品诗

    据说在明代,有个人想给故旧送礼,可又舍不得以珍品馈赠,于是就以老母猪肉取代.故旧本想将其退回又恐得罪人,便写了首打油诗谢道: 昨日蒙君惠,全家大小欢. 柴烧三担尽,水煮两锅干. 肉是新靴底,皮是旧马鞍 ...

  • 古诗谐趣·《咏薄粥》诗

    从前有个读书人,因久吃薄粥,对薄粥的感受颇多.于是写了一首<咏薄粥>的打油诗: 半锅清水米一盅,未曾到口使人愁. 筷子插东又倒西,才把匙挑左右流. 捧出厨房风起浪,夜放院中月沉钩. 佳人不 ...

  • 古诗谐趣·题灯诗

    据说,宋朝福州太守蔡君漠,为了讲究排场,竟在元宵节强迫百姓每户张灯七盏.曾有人在灯上题诗讽刺太守道: 富家一盏灯, 大仓一粒粟: 贫家一盏灯, 父子相对哭. 风流太守知不知, 犹恨笙歌缺妙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