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蔡英莲:听录音的诀窍

作者简介:蔡英莲 女,1945年出生,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学术带头人”,研究生班,流派班导师,2003年全国首届“教学名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蔡英莲11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学艺九年,师承:程玉青、罗玉萍、马宗慧、雪艳琴、赵桐珊、李香云、荀令香、邱富棠,于玉衡等名家,先后学习王、梅、尚、程、荀五大流派,艺术基底丰厚。常演剧目有:《龙凤呈祥》、《秦香莲》、《玉堂春》、《平贵别窑》、《桑园会》、《鱼藻宫》、《醉酒》、《别姬》、《失子惊风》《三关排宴》等,是“京56班”又红又专青衣演员。学生时期的蔡英莲广泛吸收舞蹈、话剧的表演手法,潜心研习导演理论,演出了话剧《龙须沟》、《千万不要忘记》、《母子会》、《箭赶河边》和现代京剧《六号门》、《芦荡火种》、《白毛女》等剧目。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1972年向何敏娟、姜家祥,孙松龄等老师学习民族声乐。1979年拜张君秋先生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在张君秋、谢虹雯、何顺信、刘雪涛、张似云等老师的指导下,演出了张派名剧:《望江亭》、《玉堂春》、《春秋配》、《红鬃烈马》、《祭塔》《龙凤呈祥》等。

听前辈的录音方法很多,各有各的高招,我体会是:

1.混听

也就是全面地听,从整体上听,听板式、听唱腔结构、听节奏,增加总体的印象。

2.记听

看着曲谱,一边听一边对谱子,这需要一句句地听,边听边记录,把“吐字、气口、节拍、装饰音、附点、轻重音、延长音、枣核形”技法全部记录在曲谱上,把它当作第二老师,日久天长淡忘了,打开看。

笔记是主要的提示,可以保持尽量不走样。这个阶段听中有记,动脑还得动手,较为花费时间,千万不要忘记听唱中还要听过门,不会过门就不知哪里张嘴起唱,所以,记与听的同时要把过门和唱腔一起学会,这才是全面的学习。

3.细听默唱

当把唱腔内含的情绪、节奏、吐字、行腔的点点滴滴记在曲谱上时,再把录音从头至尾地细听,甚至分解地听,一字字、一句句、一个小弯、小装饰、小颤音、小滑音反复听清,不放过,听得越细学得越深,脑海中记忆更难忘,从听中小声学会哼腔,“哼鸣”中找劲头,这叫听中“哼”唱。为学好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听中“默唱”,以听为主,心中默默在唱,但不唱出声来,这个阶段是求细、求深、求准的“哼唱与默唱”阶段,跟着大师的录音练唱,找内在的运气,如:吸气、大、小、停、收,感受口腔空间大小与共鸣是否通畅。

4.把录音档尺子

当你跟着录音小声哼唱、默唱,觉得不差分毫时,可以放着大师的录音,跟着唱,但录音放的声音要大,你唱的不能盖过录音,为什么呢?因为它大,你小,用心听,你才听得出大师录音的吐字、归韵、行腔节奏与情绪,你小心翼翼地跟唱,方有对比,方知自己哪些地方不同于录音,错在哪里。千万不可录音放得很大,而你还用更大的声音跟唱,否则你的节奏会比大师的录音要慢,节拍合不上,你的功力又不如大师,当然越唱越糟糕。所以轻轻唱、细心听,用大师的录音当尺子,量着自己,才能进步快,学到艺术上实质性的技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