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生怕情多累美人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不少纨绔子弟在日本过着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这让他愤怒、无奈与孤独。一腔热血,血气方刚,渐渐也由苦闷走向沉沦,他仿佛只有通过和妓女、旅馆女招待发生关系才能获得暂时的平静。郁达夫寻花问柳上瘾,愈是纠结,愈是不能自拔。郁达夫在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中写道:“沉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哪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或许这借口太过形而上,不足以自欺欺人,他跟友人继续强词夺理:“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最不忍见我国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足践。我的在外国留学时代的游荡,也是本于这主义的一种报复的心思。”这事吧,说寻花问柳是为了爱国,倒也不失为某种动机,问题是面对自己的女同胞,他仍然是勇往直前的。

回国之初,郁达夫在安庆的法政专门学校教书,对当地妓院非常熟悉,只不过看中的姑娘颇为另类,据说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行:年龄要大一点的;相貌要丑一点的;从来没有人爱过的。老鸨给他介绍了一位名叫海棠的姑娘,此女二十七八岁,“天生一副朱洪武的异相,嘴可容拳,下巴特长,而上额不容三指”。郁达夫居然一见倾心,和海棠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

荒唐的生活成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茫茫夜》《秋柳》等作品都是这段生活的写照。当时的文坛,越是有限制级内容的作品,越是吸引眼球。1932年,郁达夫的《弱女子》大卖,这部两万多字的小说,靠描写同性恋和不伦恋卖了一千块大洋,平均每千字近五十块大洋,高于行价七倍。靠着稿费收入以及七借八凑,郁达夫在杭州买了一块地,搭建他的爱巢。

王映霞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他们的爱情纠葛是民国最著名的情事之一。

1927年1月,郁达夫在友人家里邂逅了“杭州四大美人”之首的王映霞,一时惊为天人,立即展开强烈的爱情攻势,写了很多浪漫情诗,比如:“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郁达夫的发妻叫孙蓝坡,是老家富阳的乡间才女,后改名孙荃,为郁家生儿养女,对郁达夫逆来顺受,十分包容。眼见丈夫陷入温柔乡里不能自拔,孙荃索性成全了他们,天天茹素念佛,照顾子女,直到1978年去世,堂屋里仍然挂着郁达夫的手书:“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孙荃退出后,郁达夫与王映霞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成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的明星人物。不过,俗话说“秀恩爱,死得快”,果真不假,一来郁达夫嗜酒如命,隔三差五地烂醉如泥,动不动玩失踪,犯起了寻花问柳的老毛病;二来王映霞进了社交圈如鱼得水,与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少棣闹出绯闻,搞得蒋介石出面才摆平。据说,连戴笠都成了她的裙下之臣,也不知是真是假。

1939年,在新加坡工作的郁达夫公开发表《毁家诗纪》,谴责王映霞背夫偷情的种种丑事。王映霞也不是善茬儿,公开宣称:“为了孩子,为了十二年前的诺言,为了不愿使你声名狼藉,才勉强维持这个家的残局。”家庭不是法庭,至此,十二年婚姻破裂,留下了三个儿子。王映霞后来生活在上海,20世纪80年代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合影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的破落书香之家,自幼多病,三岁丧父后,母亲把女儿送了人,靠摆货摊供养三个儿子。有一天,郁达夫看到阳光照到大缸里的金鱼,甚为有趣,探身去看,结果栽了进去。要不是小女佣翠花相救,没准他就淹死了。他七岁入私塾,九岁能赋诗,在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成绩突出,连跳了两级,后来去杭州中学堂,与徐志摩成为同学。

十六岁那年,郁达夫进入美国教会学堂,次年去日本名古屋,寒窗苦读,精通英日德三国语言。由于缺乏背景,没有考上清廷的外交官,愤而在王府墙上题诗:“江上芙蓉惨遇霜,有人兰佩祝东皇。狱中钝剑光千丈,垓下雄歌泣数行。”他的才情确属不凡,在一次诗会上,在座的全是萨镇冰等一干前辈,郁达夫联句一出:“岂有文章惊海内,断无富贵逼人来。”别人竟不敢再下笔。

说起来,他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拿到的是经济学学士学位,所以还到北京大学当过青年讲师,教统计学。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时,除了应付考试,郁达夫一架子一架子地阅读文学作品,据说有各国原著三千多种。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刊物,大量发表原创作品,成为新文学的领军人物。有一天,他俩感到郁闷,连喝了三家酒店,在最后那家喝了三十多壶,摆成“酒壶的森林”。

加入左联以后,郁达夫不喜欢那些冒险的做法,声称:“我不是战士,只是作家。”这引起朋友的不满。1930年,他自动退出左联。不过,周氏兄弟等还是很关心他。一次,郁达夫发表了谈自杀的文章。潜居上海的瞿秋白很是担心,特意委托鲁迅转给郁达夫一首诗:“不向刀丛向舞楼,摩登风气满神州。旧书摊畔新名士,正为西门说自由。”

郁达夫很喜欢帮助落魄的年轻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沈从文。郁达夫曾去小旅馆看望沈从文,请沈从文吃葱爆羊肉,把羊毛围巾和剩下的零钱都留给了沈从文。有时郁达夫还带冯至等学生到前门一家家酒肆喝酒,然后他来埋单。在午夜的风中,他吟诵自己的诗句:“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郁达夫的思维很奇怪,有时把钱放到鞋垫下,美其名曰:“这玩意儿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有一次演讲创作问题,郁达夫写下“快短命”三字,下面的听众都很奇怪。他说:“快,就是痛快,写得要快;短,是简单扼要;命,是不要离题。”前后说了不到两分钟,下台就走。在北京平民大学任教时,他说:“军阀统治,社会混乱,读死书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等国民党上台了,他照骂不误,公开说老蒋是新军阀。到处都容不下郁达夫,他只得跑去南洋。

郁达夫书法

抗战爆发,郁达夫的母亲躲在夹墙里被活活饿死;大哥郁华是上海大律师,也被汉奸三枪打死。郁达夫时任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长,赶不回去,只好自设灵堂,亲书:“无母何依,此仇必报。”他恨日寇入骨,日本人也把他当做眼中钉。新加坡陷落后,郁达夫躲到苏门答腊的巴雅镇,化名赵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

一次坐公交车,郁达夫不得已暴露了会讲日语,被强迫做了翻译。郁达夫那时娶了一位华侨姑娘,长相较平庸,他便叫她何丽有,意思是“何丽之有”。平时,他陪着日本宪兵喝喝小酒、寻花问柳,关系搞得挺融洽。在做翻译的八个月里,郁达夫庇护了胡愈之等很多爱国人士,包括陈嘉庚。

1945年8月29日晚八点,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客人闲聊,一个土著青年来找。郁达夫穿着睡衣和木屐就出去了,但再也没有踪影。专家们认为比较靠谱的说法是,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遭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十年前,郁达夫曾写道:“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一语成谶!

武侠小说家古龙非常欣赏郁达夫,并把《钓台题壁》引为座右铭,这首诗何尝不是古龙一生的写照: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公众号介绍】了解民国人物,感受民国风度。

(0)

相关推荐